行如流水笔走偏锋匠心独具(名家水滴石穿)

竺可桢先生(1890—1974)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也是中国近代地理科学和气象科学的奠基人。他在台风、季风、中国区域气候、物候学、气候变迁、自然区划等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行如流水笔走偏锋匠心独具(名家水滴石穿)(1)

程宝鸿画作《竺可桢》

竺可桢还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教育家,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行者和实践家。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数十年,亲自为浙江大学制定了“求是”的校训。这个只有两个字的校训,被誉为浙大这所百年老校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据说,浙江大学每年新生入学,竺可桢都会向他们提出两个非常经典的问题:“第一,你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竺可桢从1936年担任校长以来,每年都让学校把这两个问题印在录取通知书上,让每个被录取的新生都能看到;而每年毕业生离校的时候,学校又会把这两个问题印在毕业纪念册上,让这两个问题伴随他们去往四面八方。

竺可桢有两个座右铭,它们几乎伴随了他的一生。一个是“水滴石穿”,另一个是“一丝不苟”。“水滴石穿”伴随着他的青少年时代,“一丝不苟”伴随着他的后半生。

竺可桢是浙江绍兴东关镇人,从小就勤奋好学,五岁时就能认识1000多个汉字了。父亲把他送进了镇上唯一的小学——敬义小学念书,还聘请了一个私塾先生,到家里为小可桢发蒙补课。两年时间不到,小可桢就能熟读《三字经》《千字文》《神童诗》之类的蒙学读本了。

一个下雨天,小可桢独自蹲在门口,默默数着从房檐上滴下来的小雨滴。数着数着,他突然发现,不远处的石板上,有一排小小的水坑,雨滴落下来,正好落在小坑里。他感到好奇,就跑到妈妈身边询问这是什么原因。

妈妈说:“可桢啊,你问得太好了!你知道吗,这就是古人讲的‘水滴石穿’呢!你看,那些小水坑就是被雨水滴成的。你可别小瞧,一小滴雨水看上去没有什么力量,可是只要锲而不舍、不断地这样滴着、滴着,日久天长,就能把坚硬的石板滴出小坑来。”

妈妈的话,让可桢想了好久。“妈,我晓得了,读书、做事情也是这个道理。”从此,“水滴石穿”就成了少年竺可桢的一句座右铭。这四个字伴随他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也伴随他一步步走出了家乡绍兴的小镇。

竺可桢还有一个座右铭是“一丝不苟”。这与他在浙江大学制定的“求是”校训是一致的。我们仅从他一生所记下的日记,就能读到他这种做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的精神。

竺可桢从1917年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就养成了每天都要记日记的习惯。他的日记主要记录了气象研究的各种资料。可惜的是,因为战乱,只保存下来了1936年至1974年2月6日的日记,共有38年零37天,约800万字。

他每一天的日记都一丝不苟地记录着自己的气象观察、阅读和感悟所得等。作为气象学家,他在记录每天的各种活动时,总会写到天气的变化,例如,谁在讲话时,突然外面雷声隆隆;某一次活动时,天气本来是微雨,忽然转为大雨,不一会儿又雨歇天晴了……他的日记对中国近现代科学史、特别对中国气象史,还有浙江大学校史、中国科学院院史的研究,都具有翔实、可靠的资料价值。

一个人偶尔写点日记并不难,难的是一年365天,天天都能坚持写,这需要多大的认真和耐心!

竺可桢还是一位从不虚掷光阴、毕生勤奋著述的科学家。竺可桢活到了84岁高寿,2014年出版的《竺可桢全集》,竟然有24大卷、约2000万字之多!

可以想象一下,一位科学家、教育家、大学校长,日常工作那么忙碌,却还能写下这么卷帙浩繁的著作,这该多么不容易!人们说,中国几乎很少有科学家能像竺可桢这样,一生能给后人留下这么多的文字资料,这套全集也折射出了竺可桢一生秉承着“水滴石穿”和“一丝不苟”的座右铭,孜孜不倦、忘我工作的精神和美德。

他留给人类的这笔精神遗产之丰厚,也让人不禁想到大文学家歌德的诗句:我的产业是多么美、多么广、多么宽,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是时间!

(徐鲁,作家,现居武汉。原文刊载于8月5日燕赵都市报16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