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级葫芦雕刻(这就是山东葫芦雕刻传承人高春利)

编者按:山东经济实力雄厚,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山东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双招双引”等措施,使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攀升,展现出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这就是山东”大型系列报道,从重大工程、行业发展、平台建设、夜经济、生态环境、旅游美食等多个方面,为您展示那些让人心动的山东人、山东事、山东景。

这就是山东系列报道(77)

葫芦雕刻传承人高春利:将生活刻进葫芦里

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崔荔媛

国宝级葫芦雕刻(这就是山东葫芦雕刻传承人高春利)(1)

一把刻刀、一个葫芦,他就能够呆上一整天。从小到大的艺术熏陶,使他对雕刻情有独钟,没有老师的指导就自己琢磨。为学习雕刻技艺,他能够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到半夜。从事葫芦雕刻30多个年头,今年56岁的高春利对这项技艺越发痴迷。作为烟台市葫芦雕刻技艺第二代传承人,高春利的愿望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爱上这项技艺,让它不断传承下去。

国宝级葫芦雕刻(这就是山东葫芦雕刻传承人高春利)(2)

痴迷为动力潜心钻研

“我是从小就喜欢这个东西,也没有人教,就是喜欢自己研究。”

高春利最初的工作是银行的一名司机,雕刻只是他工作之余的一个爱好。他总会随身带上一两个葫芦,利用工作间隙,别人都在休息的时候,他就开始雕刻葫芦。

1996年,高春利受烟台市第一代葫芦雕刻技艺传承人祁耀光的指点,开始了正式的学习之路。

为了找到合意的葫芦胚子,他只要听说哪里有好的胚子,不管多远都去找。“当时那个年代的条件可比不上现在,那会儿没有导航,也没有微信,只能一边打听一边找。”对于雕刻的痴迷,是他前进的动力。

为了供应日常雕刻的需求,高春利还自己种植了葫芦园。一到收获时节,高春利就会挑上一些长得圆润、有光泽、无疤节的葫芦,根据葫芦自身的“个性”进行雕刻。高春利对葫芦的选材也很考究,合适的葫芦会刺激他的灵感,有时候创作灵感就在一瞬间产生。

国宝级葫芦雕刻(这就是山东葫芦雕刻传承人高春利)(3)

术业有专攻 精益求精

高春利告诉记者,雕刻葫芦,除了具备精湛过硬的雕刻技艺外,还必须要有扎实娴熟的绘画基础,否则很难完成一件好的雕刻葫芦作品。

雕刻葫芦工艺也极其复杂,仅准备工序就多达六道,分别为开口、掏籽、挖瓤、晒泡、刮皮、上光。其中,掏籽又叫挖肚子,掏籽不能一次性挖完,要分次进行,一次掏光葫芦就会萎缩;挖瓤也很讲究,要分次挖,边挖边晒,以防“塌壳”。最后才能根据葫芦的大小结构布局,确定内容、构思画面,动手创作。

创作一般先用铅笔打底稿,这叫“引”,然后用特制钢针(分大、中、小三种)刺破表皮,镌刻表皮,涂以松墨,最后上光。其“刀法”轻于金石,重于微雕,技法大致与笔雕相同,点、挑、划、拉、刺、勾轻重有致,力求眼心手配合默契,一气刻成,稍有不慎就可能功亏一篑。

目前,高春利创作的作品约上千件,表现题材多为中国吉祥图案、诗词等,雕刻葫芦集书法、绘画、篆刻为一体。据高春利介绍,众多雕刻作品中,他雕刻的毛主席诗词最受大众喜爱。

国宝级葫芦雕刻(这就是山东葫芦雕刻传承人高春利)(4)

国宝级葫芦雕刻(这就是山东葫芦雕刻传承人高春利)(5)

致力于传承 持续深耕

2007年的时候,由于日复一日的钻研雕刻工作,高春利的右手患了肌肉萎缩,左手也被刻刀不知刻了多少个伤口,最深的一次刻刀直接刺穿到了骨头。在他刻苦的钻研下,一个个出色的作品呈现在了大众的眼前。制作的过程有时很煎熬,有时候没有创作思路了,真的是急得头疼;灵感来的时候,刻刀刻到手也要包上纱布继续刻。虽然过程有点辛苦,但是最后作品呈现的时候,就只剩下满足感。”回忆起创作经历,高春利说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春利的持续深耕也让他获得了不少荣誉。其中在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亚沙村展览中荣获一等奖、在烟台市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书刻大展中荣获金奖、在山东省第十五届书、画、刻字艺术大展赛中获荣誉奖等大小奖项30余个。

“葫芦雕刻作为一项非遗技艺,希望能够被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只有喜欢才能做好,去更好地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高春利对于葫芦雕刻技艺的传承寄予厚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