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艺术家评剧演唱会(评剧表演艺术家李忆兰在光明剧社生活片断)

老艺术家评剧演唱会(评剧表演艺术家李忆兰在光明剧社生活片断)(1)

李忆兰,现系评剧女演员。北京人。1925年生于艺人家庭。七岁登台,九岁拜师学戏。唱京剧青衣花旦。1945年在晋冀鲁豫边区参加了冀南第八军分区光明剧社。1947年参加第七军分区民主剧团。1949年参加华北评剧院,演出《三打祝家庄》、《河伯娶妇》、《二锭银子》等新京剧。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到北京评剧团,改演评剧,并以评剧《女教师》一剧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1953年演出《张羽煮海》。1958年在彩色神话故事片《画中人》中任主角。1959年参加中国评剧院,先后演出《无双传》、《樊梨花斩子》、《锯碗丁》、《红色宣传员》等剧。1964年与新凤霞合作的《花为媒》已摄成电影。

1945年8月恩县城解放时,李忆兰随她的母亲李桂云(河北梆子青衣演员)参加了冀南第八军分区光明剧社(德州地区京剧团的前身)工作。曾主演过《女起解》、《骂殿》《四郎探母》、新编现代戏《新贫女泪》,饰剧中的萧太后、张妈等。刻画角色逼真,演出比较成功。

老艺术家评剧演唱会(评剧表演艺术家李忆兰在光明剧社生活片断)(2)

(1958年电影《画中人》剧照)

那时,正处于战争年代,生活条件差,交通工具缺乏,剧团除演出和慰问部队外,服装道具用牛车装运。人们步行赶路改换演出地点。为了照顾妇女老幼,让他们跟随牛车,走累了坐一会车,歇过来再随车步行。宿营不打扰群众,睡村里的空房子或庙宇,铺上麦草打开行李就睡。行军时还会遇到敌机骚扰,低飞扫射。演出地点是空场野台,围点汽灯,白天风吹日晒,夜晚虫咬露浸,演出时间有时达6小时以上。条件差,工作累,李忆兰和全团同志都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圆满完成了演出任务。她常说:”听到战士和群众对演出给予的欢迎掌声,感到心里甜滋滋的,随牛车步好像散步观景,睡草铺又暖和又舒服。”

老艺术家评剧演唱会(评剧表演艺术家李忆兰在光明剧社生活片断)(3)

(1964年评剧电影《花为媒》,李忆兰(右)饰演李月娥)

李和曾是在一九四七年春来剧团合作演出的,他早在一九四四年解放临清郭庄时,随部队在城外与其父在城楼上相见,当时的情景恰似演了一出《父子会》。

经剧团田武中、孙鑫甫介绍,李忆兰和李和曾结成伴侣,按临清县习俗发了“龙凤帖”,坐上“大花轿’'迎亲。李和曾坐轿迎亲路上,不时被当地群众拦住,让其下轿唱一段方可放行。直至李和曾下轿高高拱手说:“谢谢大家,我改日再唱”时,才以热烈掌声欢送。可见群众对演员表演艺术的热爱和演员与群众之间的密切关系。

结婚后的第二天晚上,她们夫妇合演了《梅龙镇》,她俩在台上做戏认真,配合默契,招来观众热烈掌声,演出结束后多次谢幕,群众仍在鼓掌叫好,依依难舍,最后由李和曾唱一段《逍温津》才得收场。

全国解放后,根据工作需要,李忆兰调中国评剧院任演员,李和曾调中国京剧院任副院长,并被誉为京剧著名演员。多年来,他们在艺术道路上,呕心沥血,历尽千辛万苦,对中国戏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佟凯整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