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五杰的历史(邢台市平乡县土秀才)

平乡县东马延村小学教师谭同朝是乡亲们眼里的“土秀才”,近年来,他组织大家拍电视剧,建文艺队、办联欢会,绘制德育文化墙,丰富了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弘扬了文明新风尚,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邢台五杰的历史?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邢台五杰的历史(邢台市平乡县土秀才)

邢台五杰的历史

平乡县东马延村小学教师谭同朝是乡亲们眼里的“土秀才”,近年来,他组织大家拍电视剧,建文艺队、办联欢会,绘制德育文化墙,丰富了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弘扬了文明新风尚。

河北日报通讯员杨永丽、郑建峰

自编自导电视剧,让乡亲们也“触触电”

7月22日,夜已经很深了,平乡县东马延村一个普通的农家院里,还透出点点灯光。一位身材瘦削的村民正在奋笔疾书,桌上的稿纸堆起厚厚的一摞,最上面的一页上赫然写着“幸福人生”四个字。

这位村民就是平乡县东马延村小学教师谭同朝。今年55岁的他正在认真修改自写的电视剧剧本。“这个剧本以倡导孝道为主题,我打算拍成三集电视连续剧。目前正在村里‘海选’演员,同时准备道具、布置场景……”谭同朝告诉笔者,他们拍的电视剧属于低成本制作,演员都是同村村民友情客串,没报酬,“其他的费用就是请人指导、添置道具等花的钱,也就几千块钱,我能出就出了,给乡亲们添些乐子最重要。”

这已是谭同朝“自编自导”的第4部电视剧。东马延村在当地是富裕村,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触触电”,过一把演戏瘾,自2005年起,谭同朝买来摄像机,并开始创作反映当地农民生活的电视剧。

2007年初,一部酝酿已久的《傻大叔的趣事》像模像样地出笼了。此后,谭同朝又几次修改。没有开机仪式,也没有剪彩,甚至演员都没找齐,2007年8月中旬,电视剧《傻大叔的趣事》就“开机”了。

“演员都是本村的乡亲们,热情是有,可念台词错字连篇,演技更谈不上,特别是资金的短缺,让拍摄中断了好几次。”从未“触过电”的谭同朝坦言,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比想象的多。

但天生不服输的谭同朝,硬是通过东拼西凑筹款坚持了下来。为了这部戏,他搭进去万把块钱。一个月后,经不住大家的一再要求,粗剪的样片在村里最宽敞的十字街口试映,上千口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村民们都乐呵呵地说,这场面真比过年还热闹,看自己演自己,真比庙会唱大戏还有意思。好多村民看了一遍不过瘾,一夜连看四五遍。

2007年春节,3集电视连续剧《傻大叔的趣事》成了东马延村“贺岁大片”。不仅本村的人,就连十里八村的也来看热闹。品评着剧中的一个个熟人,家家户户乐翻了天。

此后,谭同朝的创作冲动一发不可收。他发现反映农村生活的短小精悍的小品、相声,更受农民喜爱,而且投资少,拍起来简单,就利用每天晚上批改完作业后的时间以及节假日进行创作、拍摄。这几年来,他先后推出了《瞧这一家人》《女儿也是传后人》《老兵回家》《天降孝子》等小品、相声以及短剧。

这些短剧、小品等,立足于当地农民的生活实际,带有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又从当地的农民当中选演员,所以拍一个“火”一个,让村民乐得前仰后合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弘扬着传统美德,促进着乡风文明。

建文艺队、办联欢会,搭起百姓娱乐大舞台

在写剧本拍电视剧的同时,谭同朝发现,要搞好搞活农民的文化生活,没有乡土文艺队伍是不行的。

2004年初冬,在谭同朝的组织和发动下,有40多个队员的东马延村秧歌队成立了。秧歌队人员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才10来岁。为了提高秧歌队的表演水平,谭同朝筹集了5000多元资金买来乐器、道具,添置了60余套服装,还到县里聘请专业人员指导队员训练。

东马延村乱弹清朝就已盛行,解放后该村乱弹剧团曾到山东、河南、山西等地演出,广受好评。改革开放后,乱弹等地方戏逐渐衰弱下来。“乱弹可是咱东马延的瑰宝。”12岁曾登台唱乱弹的谭同朝决定,再苦再难也要把乱弹大戏再唱起来。

2008年,在他及几位热爱乱弹的村民牵头下,东马延中华瑰宝乱弹文艺队成立了。村里的几十家企业负责人,听说成立乱弹文艺队,纷纷来捐资,这让谭同朝他们备受鼓舞。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乱弹文艺队20多名队员就排演了10多个剧目,大家憋足了劲儿,要让乡亲们过足戏瘾。去年,在大家的奔走下,东马延乱弹还成功申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一名老师,如何让村里孩子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起来,是谭同朝经常思考的问题。2008年,在他组织下,东马延村儿童文艺队成立了。谭同朝和村里的文艺骨干教孩子们表演相声、小品,学唱歌、跳舞。“每次训练完,我们都告诉孩子们,回家后有时间要接着练,并且一定让家里的大人指导指导。这样就能带动家长陪着孩子练习,不会把闲工夫都用在打麻将、瞎胡闹上了。”谭同朝笑着说。

2009年,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引导村民尊老爱幼、和睦相处,他们带领儿童文艺队队员,在该村村东至村北主要街道的墙壁上,画了以《三字经》、《弟子规》等为内容的图画200余幅,形成了东马延村德育文化一条街,很受乡亲们的好评。

节目有了,文艺队员也有了,咱农民能不能也每年办台联欢会热闹热闹呢?2010年春节前,谭同朝提出了这个想法,大家很赞成,也很支持。他立即着手安排村民编排各种节目,决定在元宵节为乡亲们献上一场文化“盛宴”。

正月十五那天,东马延村元宵文艺汇演如约而至。欢快的歌曲、带劲的秧歌、滑稽的小品……村民自己演出的一个个节目,让乡亲们看得如痴如醉。

“如今,每年一台‘村晚’已成为东马延村村民不可或缺的娱乐节目。今年春节,大家还受邀到邻村去表演了呢。”谭同朝告诉笔者,几年来,东马延村三支文艺队伍参加了平乡县、邢台市组织的多场演出,已为群众献上了百余台精彩的表演。“说实话,搞这些活动很辛苦,还得往里搭钱。不过,我乐意。作为农民,我知道乡亲们需要什么样的精神食粮,也愿意通过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让村庄更祥和,让乡亲们更乐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