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介绍(梁文道如何解读)

上周日,爱奇艺直播的“预见2016:吴晓波频道年终秀”可以被誉为年末文化界值得火热刷屏的一大盛事。

梁文道介绍(梁文道如何解读)(1)

本场活动的主讲人:梁文道、曹启泰和吴晓波——三位加起来接近150岁的文化界“老鲜肉”成为最炫酷的焦点。

梁文道介绍(梁文道如何解读)(2)

由吴晓波频道、十点读书、看理想和咪咕阅读发起了图书评选活动,活动现场选出了“预见2016·我喜爱的10本书”,并邀请梁文道老师现场开讲。

梁文道介绍(梁文道如何解读)(3)

重庆出版集团出品的图书《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有幸获得“预见2016·我们最喜爱的图书”这一殊荣,梁文道对本书的颁奖词引用了王阳明临终前弟子们和他的一段对话——

“老师,你有什么遗言吗?”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梁文道介绍(梁文道如何解读)(4)

因着读书节目《开卷八分钟》《一千零一夜》的热播,著名作家、资深媒体人梁文道在内地读书人中人气大增。

梁文道介绍(梁文道如何解读)(5)

对阅书无数的“道长”来说,能入得了他法眼的书一定不在话下,那么《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获得十大好书的实力在哪里?我们在今天读王阳明的意义何在?从视频里我们可以窥知一二,而关于这本书更多的精华,非细读不可知也。

梁文道介绍(梁文道如何解读)(6)

◆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阳明学大师冈田武彦写给大众的最全面、最丰富的王阳明通俗传记,也是最权威、最严谨的心学读本。“在现代日本,研究王阳明最深刻也最纯正的是冈田武彦。”(儒学大师杜维明语)

冈田先生68岁提笔写作《王阳明大传》,93岁完成,花费25年心血,全书煌煌八十余万字。在穷尽中日两国史料、研究成果和6次考察阳明遗迹的基础上,冈田先生张弛有度、夹叙夹议地详述了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及其思想的形成过程。在书中,作者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史料互证,探讨人生经历和师友交往对王阳明思想形成的重大影响,擅长从王阳明的诗文中探寻其真实内心,补充不为众人所熟知的细节,解开了有关王阳明生平和思想的诸多谜题,因而是全面了解王阳明传奇一生,轻松读懂阳明心学核心精髓的首选权威读本。

◆ ◆

作者简介

冈田武彦(1909—2004):国际儒学泰斗、国际阳明学大师、日本九州大学名誉教授。宋明理学研究首屈一指的专家,曾与张岱年对谈,被儒学大师杜维明赞为“儒学祭酒”。冈田先生对道家、禅学也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堪称当今世界学贯东西、横跨儒释道几个领域的哲学大师。

梁文道介绍(梁文道如何解读)(7)

为研究阳明心学,冈田先生曾亲访中国八省区八十余县市,行程两万余里。又亲自捐款并大力募款,修复中国境内多处阳明墓和纪念碑亭,以及阳明故居的瑞云楼等,为中国人重新重视、重新认识王阳明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阳明心学及传统文化的发展厥功至伟。

◆ ◆

阳明语录

梁文道介绍(梁文道如何解读)(8)

“知行合一。”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心是身体和万物的主宰,当心灵安定下来,不为外物所动时,本身所具备的巨大智慧便会显露出来。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既然知道了善恶,就应该在事上磨练,“格物致知”,不断为善去恶。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吕 峥 (《明朝一哥王阳明》作者)

余生也晚,无缘面谒泰山,聆听冈田先生之教。早年读先生所著《王阳明与明末儒学》,只觉力透纸背,酣畅淋漓,深感古人“《汉书》可以下酒”之说不谬。

先生乃一代儒宗,认为阳明心学之精髓在体认,当于经验与磨炼中领悟,并以数十年身体力行践履这一同生命融为一体的“信仰哲学”,令我等后辈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16世纪,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提出:每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信仰,而不是外在的制度、牧师乃至教皇来得救——王阳明对入学的贡献,与此类似。儒家的最高价值是让自己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人人皆可成圣,意即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它神圣的意义。而无论身处何种时代、何种体制,无人能替你看顾自己的内心。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来。因此,即便说“一生的结果皆出于心”,亦不为过。

直面当下,商品经济的冲击和极权主义的回潮带来的是阶层固化、共识破裂、道德沦丧、法度陵夷。物质文明的繁荣并没有赋予人生更具价值的意义,相反,欲望日渐膨胀,幸福感却每况愈下。多少人迷失在成功学编织的所谓“梦想”之中不能自拔,蹉跎了青春,荒芜了精神,在循环的自我否定中走向消沉,走向封闭。放眼望之,许多国家都在疯狂地追求经济发展,却忽视了国民的幸福指数;许多人都在竭尽全力地攫取财富,却不清楚自己的生活何以越来越迷惘纠结,日甚一日地充满挫折与焦虑,没有安全感和存在感。事实上,一个人成不成功,人们多以权力大小和财富多寡来衡量,但幸不幸福,却无法以外部指标来判定,只能借由内心去感受。毕竟,若仅剩物质,则会害怕;若有比物质更重要的事,就不用去害怕。因此,最好的救赎之道便是把习惯向外追逐的目光收回来,关注放逐已久的心灵。

康德对启蒙的定义不是谁去教化谁,而是“人要摆脱自身造就的蒙昧”。从这个角度看,阳明心学就是要人敞开来检视自己,认识生命,从虚假信息和不良情绪搭建的自我意识中跳出来,站在心体的层面审视、监督意识,用正确务实的观念指导行动,用对人心深刻的体察来打破他人的心墙,树立起“终日有为而心常无为”的生活态度,达到“动容周旋而中礼,从心所欲而不逾”的境界,使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中都能心安自得,始终保持内心的强大。

同时,是非不用从学者的讲学中区分,只需在自己的内心里辨别。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而当人厘清了生命的意义,把全部的意念都放在实践生命意义的斗志里,那种酣畅纯粹的美,就是心学。以冈田先生为例,身为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他定期在福冈、东京等地开设讲座,赢得了公众的爱戴和敬重。著作等身的他还多次来华考察,行程两万余里,为赞助修复阳明故居和阳明墓在日本发起了广泛的募捐活动,用坚持不懈的努力诠释了知行合一的真谛。因此,即使先生的亲戚中出了不少企业家,即使先生的收入比兄弟们的低得多,但“冈田武彦”这四个字在家族里的分量却无人能及。

四十五岁那年,先生顿悟“体认为本”,明白了语言很多时候是假的,实际经历过的事情才是真的。人,不应当活在概念里。就像歌德曾让他的弟子去参加贵族的聚会,年轻的弟子说:“我不愿意去,不喜欢他们。”歌德批评说:“你要想成为一个写作者,就要跟各种各样的人保持接触,这样才可以去研究和了解他们的一切特点,而且不要向他们寻求同情与共鸣,这样才可以和任何人打交道。”

命运通过失败指出应该走的路。对真理的探寻,注定道阻且长,注定需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摧毁、不断重建,让意见与意见较量,用理性激发理性,在持续的“格物”与“诚意”中构建起思维图谱,日臻明觉良知之化境。

正如凡高所说:“没有什么事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用一生演绎、再现了阳明心学的冈田先生,为我们树立起了一座山高水长的丰碑。

——选自《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中文版序言

梁文道介绍(梁文道如何解读)(9)

编辑:王迪

排版:徐英静

·END·

停下来,给读书一点时间

梁文道介绍(梁文道如何解读)(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