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承认处境艰难(马斯克不好意思)

马斯克承认处境艰难(马斯克不好意思)(1)

来源:得到

近日,上海城建总院隧桥院书记兼副院长张银屏在得到大学2019夏季开学典礼上进行了关于《如何判断一项新技术靠不靠谱?》主题的精彩演讲。

以下是演讲全文稿

如何判断一项新技术靠不靠谱?

去年12月18日,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发布了一款炫酷产品,叫做超级隧道。

马斯克承认处境艰难(马斯克不好意思)(2)

总结下来,超级隧道有三大卖点:

第一,是够快——隧道掘进快,据说未来可达到目前水平十倍速;隧道内车子开的快,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200公里,是传统隧道2-4倍;

第二,够省——据说造价呢,是传统隧道的十分之一;

第三,够多——马斯克说,地下空间很富裕,超级隧道可以无限复制,并以此来解决目前的城市拥堵问题。

总的来说,就是“好”。没想到吧,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居然也提出了“多快好省”的进行祖国四化建设。

马斯克承认处境艰难(马斯克不好意思)(3)

我叫张银屏,是一名“地下工作者”,专业打洞15年,主持和设计了,6条大型城市交通隧道。如果您开车,走隧道过上海的黄浦江,那么很可能你走的,就是我设计的越江隧道。

作为一名从业15年的隧道工程师,听到超级隧道这个新技术,第一反应是什么?四个字,欣喜若狂。为啥这么高兴?

第一,我们这么个土的掉渣的传统行业,终于和高科技公司沾上了边儿;

第二,这么牛叉的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竟然,也会犯这样的傻。

所以,今天我要告诉你的是,所谓的超级隧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并且,通过剖析超级隧道的技术底层,我想让你学会看懂到底什么样的新技术才算靠谱。

好,先来定义一下问题边界:任何一项有推广价值的新技术,都会经历从科学,到技术,再到量产的过程。

科学,是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对应的是研发思维,是一个发散和求真的过程;

技术,是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对应的是工程思维,是聚焦和解题的过程;

量产,则把技术变成了产品,推向市场,往往要解决要什么、不要什么的问题,对应的是商业思维。

简单来说,就是从发现,到发明,再到发达的过程。

今天,所讲的看懂新技术的心法,主要指,从技术到量产,因为只有完成了这个过程,才真正赋予了一项新技术、生命和价值。

马斯克承认处境艰难(马斯克不好意思)(4)

好,下面,咱们把目光再回到超级隧道。

马斯克说:超级隧道非常省钱,它的成本只是传统隧道的十分之一。一开始这让我非常震惊,等研究完,我更加震惊了。那超级隧道到底是怎么省钱的呢?传统隧道,至少有两到三根车道,而超级隧道,只有一根车道,傻瓜也知道会省钱。那传统隧道为啥不设计成一根车道呢?答案是,那样更贵。

马斯克承认处境艰难(马斯克不好意思)(5)

咱们不妨来做个类比:

同样的建筑面积,独栋别墅贵还是联排别墅贵?你肯定知道,当然是独栋贵。为什么贵,因为它占有了更多的空间资源。

只有一根车道的超级隧道,就像是独栋别墅,为了保证隧道之间的安全,都要留出一定的栋距;而传统隧道就是联排或叠拼,把车道拼在一起,为的是节省成本、节约地下空间,减少建造时间。

马斯克承认处境艰难(马斯克不好意思)(6)

看,左边是马斯克的超级隧道,直径3.7米。右边是我设计的隧道,直径10-15米。如果按隧道面积来计算造价,省了还不只十分之九呢。

埃隆·马斯克很伟大,但是这一次,他真的错了。如果按单根车道来计算造价,超级隧道非但没省,反而更贵。

马斯克承认处境艰难(马斯克不好意思)(7)

马斯克还说,超级隧道挖得飞快,据说未来掘进速度可以提高10倍。你想不想知道,飞快是什么概念?我来告诉你,在我们隧道界,这个飞快呢,大概是蜗牛爬行速度的十四分之一。

马斯克承认处境艰难(马斯克不好意思)(8)

那到底是多少呢?大概每分钟2厘米多一点。一天下来,隧道掘进的距离大约是30m,也就是说,如果您一早出门时,隧道掘进到你家门厅下面了,等你晚上下班回来了,他还没走出你家客厅呢,如蜗牛般狂奔,说的就是我们这些挖隧道的。不过,在隧道界,每天30米这个速度确实不慢。

但,今天我要告诉你,一切抛开复杂地质条件和地面环境,空谈隧道掘进速度的行为,都是耍流氓。你可能不知道,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非常神奇,有的比豆腐软,有的比钻石硬,有的松散,有的粘腻,还有的,是上面所有这些复杂地质条件的总和。

马斯克承认处境艰难(马斯克不好意思)(9)

地下世界,并不总是我们教科书上看到的一层一层叠好的蛋糕,很多时候,是各种复杂情况搅在一块儿的一锅粥。所以,隧道到底能挖多快,不能单纯看设备,要看地上地下的环境。

从技术上说,超级隧道用的就是我们传统的盾构技术,并没有突破现有的技术边界。你可能不知道,这项技术成熟到现在已经50多年了,50年来,我们为什么不挖的快一点、再快一点?因为,挖的太快,会对周边土体带来扰动,造成坍塌。

就说上海吧,解放后,苏联专家曾预言,上海修不成隧道,土太软,就像豆腐里打洞。如果我们在豆腐里推的飞快, 结果会是什么?推成豆腐渣了,地面这些高楼大厦早就塌了。虽然现在解决了豆腐里打洞技术难题,但必须温柔以待,就算你心有猛虎,也必须细嗅蔷薇。

好,如果土层够硬,我们就能全速前进了么?还是不行。有种土层叫石英层,俗称钻石层,钻石有多硬,你肯定知道吧。在钻石层里追求掘进速度,钻头和岩石高速摩擦,产生大量的热,会烧坏设备,产生极大风险。

马斯克承认处境艰难(马斯克不好意思)(10)

这还不是最难的,隧道掘进最难的地质环境是,当钻石层遇见年糕团,所谓年糕团就是粘度很大的泥岩,这种地质条件下,推盾构就像是嚼钻石粒儿馅儿的粘糕,张不开嘴又使不上劲儿,咱们长江下面就是这样,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一个月都掘进不上几十米。

前面咱们说超级隧道的盾构机一天也没推出你家客厅,而在长江底下,掘进几十米,有时要用一个月。所以,最舒服的盾构掘进条件是地层不软也不硬,地面又空旷,不过,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像修建超级隧道这种舒服的地方,国内的盾构机完全可以达到超级隧道的速度,而且咱们的优势是断面大,一下能干完两根,而同样的时间,超级隧道只能干完一根车道,谁更牛,一目了然吧。

因此,超级隧道这个未来掘进速度提高10倍,到底是跟什么地质条件的掘进速度对比,很重要。“欲速则不达”,是对我们这个行业最好的诠释。

埃隆·马斯克,很伟大,但是这一次,他错了。把掘进速度,作为超级隧道的卖点,内行人看就是费力不讨好。草原上,每只猎豹都希望自己能奔跑的快一点,再快一点,这样能更容易捕捉到猎物,但为什么猎豹的奔跑速度也就这么快呢?因为,身体负担不了啊,心脏负荷决定了猎豹的奔跑速度的极限。

由此可见,每项技术都像是成本、效率、功能构成的长方体,都有自己的边界。真正的技术创新,应该是在不牺牲其他变量阈值的前提下,达到某一变量,甚至多个变量的飙升。

那么,伪新技术是如何欺骗我们的?

马斯克承认处境艰难(马斯克不好意思)(11)

他们通过牺牲其中一到两个维度,来拼命夸张第三个维度,以显示其卓越,但结果是整个长方体的体量变化并不大,甚至会减少。

超级隧道,就是通过牺牲运量这一功能,来凸显降本和增效的,但可恶的是,伪新技术只告诉我们提升了什么,却不告诉我们牺牲了什么。

生活中这样的案例很多,比如咱妈花八百八十八,买了一款 “高端”手机,号称有2千多万像素。问,咱妈能拍到清晰的照片么?当然不能。商家把钱都花在提高分辨率上了,但感光元器件、镜头都差远了。照片清晰度不只看分辨率,要三样都好才行。但显然888的售价是绝对做不到的。最终,就算分辨率再高,也不过是一坨模糊的图像的堆砌。还是那句话,伪新技术只告诉我们提升了什么,却不告诉我们牺牲了什么。

那么什么是伟大的新技术?比如从CD、DVD再到蓝光DVD,从最初的700兆到今天的50G,真正从容量这个功能上,大大突破了原有技术边界,而且没有增加成本也没有降低效率。这样的技术变革是我们需要的,3G、4G、5G技术也是如此。

马斯克承认处境艰难(马斯克不好意思)(12)

因此,能突破原有技术边界的新技术才是伟大的新技术。

真正有价值的新技术不是拆东墙补西墙,而是在不或少牺牲其他变量的前提下,达成某一维度重大突破,最牛的新技术甚至能达成几个维度阈值的飙升。

马斯克承认处境艰难(马斯克不好意思)(13)

马斯克又说:找到两个很棒的端点,连成一条线,超级隧道就成了。就这么简单,听起来非常的鼓舞人心。那么这个构想在现实世界会是什么样?答案是这样的,就是所有车都堵在隧道口了。

马斯克承认处境艰难(马斯克不好意思)(14)

你可以想象一下,超级隧道如果向公众开放,它那么快,会吸引大量的交通流量,但出入口却只有一个,那肯定所有车都堵在排队进入隧道升降机的地方。

因此,作为超级隧道这个新系统,和原有交通系统交互的升降机,它的速度,才是整个系统转化效率的瓶颈,隧道里别说200公里,开到800公里也没用,隧道里开的越快,隧道口排队越长。对于一个隧道工程师来说,隧道选线当然很难,但更难的是,怎么在拥挤不堪的混凝土森林中,见缝插针的去找那两个很棒的端点。

究其本质,是超级隧道这个新系统没能顺利接入现有的系统中,就算其本身再高效,也只能孤芳自赏,无法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

再比如我们挖隧道的盾构机,最早是从德国进口,但我们一开始是用不了的。德国制造很牛,但在德国开的好好的盾构机,为啥到了中国就歇菜了?咱们工人不会用啊,技术再好也没用。所以,光买设备不行,还得引入德国的工人,对我们进行培训示范,这样才能保证新技术和现有系统的顺利对接。

马斯克承认处境艰难(马斯克不好意思)(15)

你想,当年乔布斯是多么牛叉又傲慢,最早不允许苹果电脑和其他软硬件有任何接口,誓要将完美进行到底。然而,世界另有计划。当他第二次回到苹果公司的时候,马上和英特尔、微软这些成熟的现有软硬件系统,进行了合作和对接,才有了如今苹果的辉煌。

马斯克承认处境艰难(马斯克不好意思)(16)

也就是说,能融入现有系统的新技术,才是可用的新技术。否则再牛的技术也是孤掌难鸣,等不到梦想照进现实的一天。埃隆·马斯克,很伟大,但这次,他错了,超级隧道没有解决和现有交通系统的接口问题,车速再快也没用啊。

马斯克承认处境艰难(马斯克不好意思)(17)

马斯克还说“最深的矿井倒过来比最高的建筑物高得多”, 因此“地下空间没有实际限制”,我们可以重新构建一套,地下隧道网络系统,以缓解城市拥堵。

试想一下,地下交通网络真的能解决问题么?当线变成网络,就会有交点,有交点拥堵自然产生;当然,咱们也可以一层一层向下叠交,大家觉不觉得有点眼熟,这种方法我们在地面早就用过了,就是城市的立交体系,效果并不理想。

马斯克承认处境艰难(马斯克不好意思)(18)

真正量产后的超级隧道,不可能理想化的,两点一线,像一条蛇,相反,他是一条蜈蚣,要和四面八达的用户连接,有连接,有转换,就会有速度损失,就会有拥堵,本质上超级隧道网络系统和地面交通系统并没有分别。

超级隧道网络建成后,也许地面交通拥堵会缓解,但整个地下都不好了呢,只是将地面的拥堵延伸到地下而已,所以,如果把一项技术的诞生,和批量投产之间加上一个距离,我想可能是十万八千里。

马斯克承认处境艰难(马斯克不好意思)(19)

好,这位科学家大家认识么?他叫霍夫曼。

1897年,他29岁时,为了缓解父亲的病痛,霍夫曼研制了海洛因药剂,其止痛效力是吗啡的4-8倍,1898年被拜耳制药厂批量生产,并正式注册药品名“海洛因”,德语意为女英雄,甚至一度还作为儿童止咳药使用。

但结果怎样?现在您都知道了,由于海洛因水溶性和脂溶性极强,只要用了就会上瘾, 解体人格,缩减寿命,现在,世界各国都立法禁止进口、制造和销售海洛因。

马斯克承认处境艰难(马斯克不好意思)(20)

这就是典型的好心办坏事儿,本来为了了救死扶伤,最终却害人无数;新技术本来是为了解决问题,但也有可能制造更大的问题。我们的克隆技术,基因编辑技术,他们一定是伟大的新技术,但目前来看,批量应用后,可能会带来很多次生问题,因此还不能批量使用。

因此,能批量转化,且不产生严重次生问题的新技术才是真正的价值高地。新技术用在一个点可能很完美,但往往推广后会带来新的问题,甚至比解决之前的问题更难。

吴军老师说,世界上从0到1的新技术从来都不缺,但是要走到N,那不是一个简单的叠加,难度可能是指数级的增加。

批了半天超级隧道,The boring company的boring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掘进,还有一个呢?就是无聊。

技术本身是帮大家解决问题的工具,但经常被商业包装的傲慢又冷酷,甚至当我们掀开炫酷的外包装,地下露出的,是不堪的底色。

所以,当我们面对一项新技术的时候,千万记住,想得到任何可见的创新时,不要忘记那些不可见的成本;当你想着任何飞翔的灵魂时,别忘了,还有一个沉重的肉身。

马斯克,不好意思,这回,你真的错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