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反应的急救措施(高原急性反应应对方法)

高原反应的急救措施(高原急性反应应对方法)(1)

高原反应的急救措施(高原急性反应应对方法)(2)

高原反应的急救措施(高原急性反应应对方法)(3)

高原反应形成的原因是由于高度愈高,空气愈稀薄,气压就愈低,因此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但是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含量仍然不变,为使血液中维持人体所需之含氧量,故必须增加红血球的含量,但人体自动增加红血球之含量需要几天的时间,因此在刚进入山区时,会因为高度突然增高,人体来不及适应,而产生体内氧气供应不 足的情形,高度愈高,过渡时间愈短,产生的反应就愈剧烈,这种生理反应一般称为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的症状有:呕吐、耳鸣、头痛、呼吸急迫、食欲不振、发烧、睡意蒙眬,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一般而言,高原反应患者降低至平地后,即可不药而愈。虽然如此,严重之患者仍需送医处理。

初入高原或者常住高原的人从其它地方重返高原时,需要服用红景天,一般建议在去高原前2-5天开始服用。因为红景天能够迅速提高人体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促进血氧的生成并形成有效输送,有效预防和缓解高原反应。多带些西洋参含片。西洋参含片有提神,增强免疫力,抗疲劳等功效,而且能减轻由于脑部缺血缺氧导致的头晕。

高原反应的急救措施(高原急性反应应对方法)(4)

注意保暖

要注意保暖,一定不能感冒,而且男的最好是不要吸烟。若有感冒的前期症状,如嗓子不舒服,要吃药,尽量避免嗓子发炎。

乐观情绪能减弱高原反应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克服和战胜高原反应的灵丹妙药。大量事例证明,保持豁达乐观的情绪,树立坚强的自信心,能够减弱高原反应带的身体不适。反之,忧心忡忡、思虑过度,稍有不适便紧张,反而会加大脑组织的耗氧量,从而使身体不适加剧,自愈时间延长。

高原反应的急救措施(高原急性反应应对方法)(5)

应急处理

一旦发生急性高原反应怎么办?

  • 严重缺氧:间断吸氧

    如发生严重缺氧,可间断吸氧,氧流量以每分钟1-2升为宜。只要通过适度地由鼻导管吸入氧气(每分钟1-2升公升),高山反应会很快消失(在数分钟内消失)。如果疗法时间不充分,可能会有反弹症状,所以需要多几个吸氧的治疗。

  • 尿少:服用适量的利尿剂

    失眠、精神紧张、烦躁可选用安定等镇静药。尿少可服用适量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等)。精神较差者可服用适量人参或地塞米松。而若出现严重的胸闷,呼吸困难,剧烈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或反应迟钝甚至昏迷,除上述处理外,应尽快就医抢救。

  • 头痛:可用去痛片、头痛粉

    通常与高反有关的头痛,疼痛会来得比较频密,而且时间会拖得比较长,头痛的部位通常会出现在前额,弯腰时头痛会加剧。这时适当服用去痛片或头痛粉,可缓解症状。

高原反应的急救措施(高原急性反应应对方法)(6)

不适宜到西藏的人

心、肺、脑、肝、肾有明显的病变,以及严重贫血或高血压的病人,切勿盲目进入高原。

患有器质性疾病、严重贫血或重症高血压的病人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如果这些人在进入高原的初期,发生急性高原病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其他人;若在高原停留时间过长,也较其他人易患各种慢性高原病。同时由于机体要适应高原环境,肝、肺、心、肾等重要脏器的代偿活动增强,使这些脏器的负担加重。一旦出现疾患,便会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是否能参与西藏的救援活动,建议你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并且尽量本着稳健的原则。

高原反应的急救措施(高原急性反应应对方法)(7)

到达高原后注意事项

◎刚到高原,每个人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这不是说你不适应高原,正确地保护自己,2~4天后,一般都可使上述症状好转或消失。

◎如果是坐飞机上高原,一般高山反应的症状会在12~14小时产生。所以刚到时不要剧烈运力,可卧床休息。不要等到反应上来,可能还需更多的时间来适应了。

◎人们常常用唾吸氧来缓解胸闷不适。虽然吸氧能暂时解除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如果上述症状不严重缺吸氧的话,会产生依赖,延缓适应高原的时间。

◎进藏后要多吃碳水化合物、易消化的食品;多喝水,使体内保持充分的水分;晚餐不宜过饱。最好不要饮酒和吸烟。要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常年坚持体育锻炼而身体素质较好者,高原反应甚微,很快自愈,但不可因此逞强。尤其是进入到新的海拔高度前,要有一两天渐进适应性锻炼,在没有适应和准备的情况下,不要骤然进入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区,以防突发不测。

▍来源:户外资料网、网易旅游、互联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