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酸汤子的危害(食用满洲传统食品酸汤子)

变质酸汤子的危害(食用满洲传统食品酸汤子)(1)

早前,关于满洲人的传统食品酸汤子,我是不遗余力地宣传。曾经写过不下十篇贴文,介绍满洲美食酸汤子如何美味,如何制作,甚至还收罗了一些咱们辽东凤凰城、宽甸、桓仁、岫岩的满洲旗人制作食用酸汤子的老故事,说给满洲同胞听。也曾经把这些故事,推送给咱们满族文化网公众号,我记得二三篇帖子是有的。前几天,媒体上报道,说在黑龙江的鸡西市有一个鸡东县,10月5日那天,有九个人在家里聚餐吃酸汤子,结果中毒了,有8个人失去了生命。媒体公布当地的调查结论,这次食物中毒的原因就是酸汤子面被感染了一种致命病毒毒素。酸汤子制作和保存不当,会引发中毒,这一点我已经了解了,也特别感觉到痛心。

在我生活的辽宁省,此前的2015年,也曾经出现过一次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造成食物中毒,一家四口蒙难。那次是2015年的3月1日,吃酸汤子的一家四口人,老母亲,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四口人吃了酸汤子,都中毒了,二天之内就都先后去世。过了三天,2015年3月4日的时候,当时的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一个安全提示公告,就比较具体的说明了酸汤子在制作和保存的过程中,如果处置不当,可能会感染病毒毒素,造成致命的食物中毒。

变质酸汤子的危害(食用满洲传统食品酸汤子)(2)

一种美味,一种传统食品,一种满洲人传统的美味,如果因为出现某些使用者中毒,就采取禁食、禁止,可能不一定具有可执行性,可能也不一定能够禁的住。可是中毒的风险确实在,尤其是喜欢品尝这种美味的满洲同胞,对此有所了解,有所警惕,合理,安全的制作、保存,让美好的生活得以持续,让美妙的食品得以延续,才是我们今天真正的需要的。

这几天,看网络上,确实有很多人留言说自己家长期食用酸汤子,多少代人,也都平安无事,品味美味,享受生活。这就困惑了,可惜官媒和有关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也都是一棍打死,只是说某某地方,某某人,某某时候,食用了酸汤子,中毒了,死亡了。试图希望一棍子打死,彻底禁止这种美食。时间久了,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思维和工作,肯定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仅仅就是吓唬嘴馋的人而已。过不了多久,酸汤子依旧还是照吃不误,中毒也就在所难免了。

那么这两次比较严重的酸汤子中毒,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实际上科研人员已经搞明白了原因。之所以出现大家都吃酸汤子,别人没有事儿,他们家中毒了?之所以出现大家酸汤子面都是放在冰箱里,别人没有事儿,他们家中毒了?之所以大家都吃过在冰箱里或者在常温下久存的酸汤子面,别人没有事儿,他们家中毒了?根本原因不在于酸汤子和酸汤子面,根本原因是“被有毒的病毒菌素感染”。

变质酸汤子的危害(食用满洲传统食品酸汤子)(3)

科研人员已经研究发现,这种特殊的病毒菌素存在于土壤里,如果制作酸汤子的过程,卫生没有处理好,就是浸泡玉米的时候,换水的频率不够,水质里面有土壤中的病毒菌素,就不行了。但是,如果按照老满洲旗人人家的传统制作酸汤子工艺和要求,唰缸,清洗玉米,浸泡玉米的换水,上水磨磨玉米面之前的净磨,清洗石磨等等要求,都能做到干净、卫生,制作酸汤面的过程就不会感染病毒毒素。第二就是酸汤子面的保存。

既然知道酸汤子面被感染病毒毒素的原因是接触过土壤,那么就是在传统的酸汤面放置环境中,不能裸露在外,不能之间放在地上和石头上,而是要认真包好,就是用草木灰吸干水分,也一定要用包布隔离好汤面,防止汤面与土壤接触。老满洲旗人习惯把汤面做成拳头大的面团,然后用盖帘摆放在外面露天晾晒,如果刮风、扬沙、灰尘大,那就是不卫生,确实就容易给土壤中的病毒菌素感染的机会,这一点,爱吃酸汤子的老满洲旗人人家应该注意。晾晒、放置、存放,要注意防止被土壤污染。

酸汤子没有毒,酸汤子面也没有罪。只是在制作和保存的过程中,卫生工作没有做好才有问题。美味不可多用,美味也不可妄得。珍惜传统美食,爱护满洲旗人的生活习惯。

作者凤城白旗三台

满族文化网原创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