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英雄志064-东吴骑都尉虞翻(三国英雄志064-东吴骑都尉虞翻)

虞翻(164-233年),字仲翔,扬州会稽郡余姚县(今浙江余姚市)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士、易学家,江东孙氏集团幕僚、东吴官员,日南太守虞歆之子。

三国英雄志064-东吴骑都尉虞翻(三国英雄志064-东吴骑都尉虞翻)(1)

东吴骑都尉虞翻(影视剧照)

虞翻出身江东士族会稽虞氏,史载其可日行三百、善使长矛;于经学亦颇有造诣,尤精《易》学。他还兼通医术,可谓文武全才,起初被会稽太守王朗任为功曹。虞翻家累世经学,是会稽当地首屈一指的大家族;古籍《翻别传》就曾记载虞翻自叙其家学时说:“臣(虞翻)高祖父故零陵太守光,少治孟氏《易》;曾祖父故平舆令成,缵述其业;至臣祖父凤为之最密。臣亡考故日南太守歆,受本于凤,最有旧书,世传其业,至臣五世。”

汉建安元年(196年),孙策进攻会稽,虞翻当时正值父丧,于是脱掉丧服进府面见王朗,劝他避开孙策。王朗未听其言,率众抵抗孙策,后来被孙策叔父孙静献计所败。王朗逃到海上,虞翻追随并保卫着他,到了东部的侯官。侯官长闭门不纳,虞翻上前劝告,才开门放他们进来。王朗对虞翻说:“你家有老母,可以回家了。”虞翻这才返回家中。

孙策自领会稽后,依旧以虞翻为功曹,甚至亲自去家里拜访,把他当朋友看待。并在给他的书信里写道:“今后之路,我当与卿共闯;我可不只把你当成普通郡吏看待。” 孙策有一次讨伐山越,在斩杀敌将主帅后,下令部下兵分多路自行追杀逃散的敌军。后来虞翻遇到孙策独自一人骑马追敌于山中,便问他左右扈从哪去了,获悉都去追杀敌将了。发觉事情紧急地虞翻急忙叫孙策下马并说道:“此地草长得很深,一旦发生危险,马上无法迅速应对。请明府牵马持弓在后,我善使长矛,在前开路。”后来两人到达平地,虞翻便让孙策上马。孙策问:“你没马怎么办?”虞翻答道:“我善步行,可日行三百。”最终扈从孙策平安回营。

三国英雄志064-东吴骑都尉虞翻(三国英雄志064-东吴骑都尉虞翻)(2)

虞翻文武双全,擅使长矛、善能奔跑(漫画)

建安四年(199年),孙策讨伐江夏黄祖回师,路经豫章郡时,想要顺路取下。特地请来虞翻,要他说降豫章太守华歆,虞翻奉命前往与华歆相见。问道:“您自认海内名声比我王府君(王朗)如何?”华歆答:“比不上。”虞翻又问:“那豫章的钱粮、武器、士卒与会稽相比呢?”华歆答:“不如也。”虞翻说道:“您说名声不如王府君是谦词,但精兵不如我会稽却是大实话。而讨逆将军(孙策)智略超世、用兵如神,之前赶走刘扬州(刘繇)的事,是您亲眼所见。往南又平定鄙郡(会稽郡)之事,想必您也有所耳闻。现如今您既已知钱粮不足,却独守孤城,若不早谋生路,恐怕追悔莫及。”虞翻走后第二天,华歆便派官吏前去迎接孙策,豫章遂平。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平定豫章之后,对虞翻说道:“孤还有征讨之事,不能回府,卿可再以功曹之职做孤的萧何,镇守会稽。”三天之后,便遣虞翻回到了会稽。

三国英雄志064-东吴骑都尉虞翻(三国英雄志064-东吴骑都尉虞翻)(3)

孙策(右)将虞翻(左)视若自己的萧何(漫画)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虞翻转任富春(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长,此时孙策却被许贡门客行刺而死。当时,各县官员都打算去奔丧,但虞翻认为江东未定,若官员离开可能会令贼匪和变民有机可乘、侵扰州县,于是留守在富春服丧。其他各县官员都纷纷效法,维持了江东各县的安定,使孙暠(孙权堂兄,孙静长子)后来未能攻取会稽自立。

后来,虞翻获举茂才,汉廷和曹操先后辟命,但他都一概拒绝。孙权任命他为骑都尉,但虞翻多次大胆进谏,令孙权颇为不满;同时他又与许多官员不睦,多次被毁谤,最终遭流放到泾县(今安徽泾县)。

三国英雄志064-东吴骑都尉虞翻(三国英雄志064-东吴骑都尉虞翻)(4)

虞翻犯颜直谏、又与多官不睦(影视剧照)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吕蒙意图袭取荆州,先称病回建业以麻痹关羽,在建业以虞翻通明医术为由要求他随军。八月,汉水流域因为暴雨而发生了“汉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灾害。关羽趁机乘大船进攻,俘获了魏将于禁所率三万大军。十一月,孙权派吕蒙为统帅偷袭江陵(今湖北江陵市),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正当军队都在庆祝南郡投降时,虞翻劝告吕蒙要小心城中会有伏兵;只有麋芳跟吴军一心,其他人居心叵测,应尽快入驻、控制城池。吕蒙幡然醒悟、及时掌控城中要地,让原本想要伏击的人都来不及设好埋伏。后来证实,城内果然设有伏兵,只因吕蒙接纳虞翻的劝告,才未成功。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220年),关羽被击败后,孙权让虞翻占卜,算出《兑》下《坎》上,《节》,五爻变之《临》的卦象。虞翻说:“不出两天,关羽必被所杀”,果真如此。孙权赞其:“你固然比不上宓羲氏,但比得上东方朔了。”

三国英雄志064-东吴骑都尉虞翻(三国英雄志064-东吴骑都尉虞翻)(5)

虞翻善卜,曾为《周易》作注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春,孙权到达江陵,将被关羽俘虏的于禁开释。有一天,孙权骑马出来,请于禁和自己偕行(有政治笼络之意)。虞翻却出来叱责于禁说:“你是个俘虏,怎敢和我主公齐马并进呢!”要拿鞭子打于禁,被孙权呵止。此后,孙权在楼船和群臣会饮,于禁听着歌舞痛哭流涕。虞翻又说:“你计划装模作样来求得宽赦吗?”孙权对他很感愤懑。

魏黄初二年(221年),东吴与曹魏和解,孙权想把于禁遣回魏国。虞翻道:“于禁败数万之众,身为降虏,又不能死节。北方军政习惯,得回于禁也必不重用。虽然放了他对我们没有损失,但依旧如同放盗归山,不如斩之以警示身为人臣却有二心之人。”孙权不听,后来率群臣为于禁送行。虞翻又对于禁说:“你不要以为我们吴地无人,只不过是我的谋略不被重用罢了。”

虞翻搭船出行,和蜀汉降将麋芳相遇,麋芳船上人多,计划让虞翻避让。船上仪仗说:“给将军让路!”虞翻高声骂道:“丧失忠信,拿什么服侍君主?献出两城,还可称将军吗?”麋芳关上船窗不答复他赶忙回避。自后虞翻搭车出行,又经麋芳虎帐大门,军官关上营门,虞翻的车马过不去。虞翻又震怒说:“该关时反而打开、该打开时反而闭塞,这是你们应该做的吗?”麋芳听后,羞愧难当。

三国英雄志064-东吴骑都尉虞翻(三国英雄志064-东吴骑都尉虞翻)(6)

虞翻多次叱责于禁、麋芳等降将(漫画)

吴黄武元年(222年),孙权做了吴王,庆功宴席开了好几个时辰,他亲身起来为众大臣劝酒。虞翻却趴在地上装醉,不端羽觞;等到孙权走过后,虞翻又立马起来坐下。孙权十分震怒,拔出佩剑来要杀他,在座的都很惊惶。只有大司农刘基起身拼命抱住孙权劝道:“大王酒后杀掉名士,就算虞翻有罪,天下人谁能笃信?何况大王向来能包容贤人使众人归附,因而天下人都来投奔,今朝一下子功败垂成,行吗?”孙权说:“曹孟德尚且杀了孔文举(孔融),我杀个虞翻算什么!”刘基说:“曹操轻害士人,遭到天下非议。大王推行德义,要和尧舜去相比;假使今天杀了虞翻,怎么再和尧舜相比呢?”虞翻因此才得以免死,他虽然忠君爱国,但生性冒失刚正,多次在酒席上走嘴,为孙权所厌。

黄武三年(224年),孙权和张昭辩论神仙问题。虞翻指着张昭说:“你们都是死尸,还辩论神仙,世上怎会有神仙!”孙权不止一次对他的话语感到愤怒了,于是把他放逐到交州。 虞翻到交州后,在那里讲学孜孜不倦,学生多达数百人;又为《老子》、《论语》和《国语》等书籍作注。虽被流放,但仍十分关心国家。

三国英雄志064-东吴骑都尉虞翻(三国英雄志064-东吴骑都尉虞翻)(7)

虞翻被贬交州后,在此讲学、孜孜不倦(漫画)

嘉禾元年(232年),孙权派将军周贺和校尉裴潜从海路到辽东向公孙渊求马。虞翻认为辽东路远,派人到那里求马并无益处,只会损耗人力和财力。他想劝谏但又不敢,请求交州刺史吕岱传话,吕岱又不肯。后来更被人中伤,再被流放到苍梧郡。

嘉禾二年(233年),周贺遇到风暴,又被魏将田豫攻击。孙权大感后悔,想起虞翻,命人到交州找寻。若找到,就护送回建业;若已死,则送还会稽,并让儿子仕官。此时虞翻已经逝世,享年七十岁。

三国英雄志064-东吴骑都尉虞翻(三国英雄志064-东吴骑都尉虞翻)(8)

东吴骑都尉虞翻(画像)

《三国志》载虞翻有十一子,其中有名者四人:

第四子虞汜(218-?,字世洪),虞翻最知名的儿子,生于南海,年十六其父卒(233年),才得还乡里。权臣孙綝废幼主孙亮,迎立琅邪王孙休即位,虞汜与贺邵、王蕃、薛莹俱为散骑常侍。后为监军使者、从讨扶严,仕官为交州刺史、冠军将军、封余姚侯,不久去世。PS:按《晋书》记载,陶璜在吴末帝建衡元年(269年)出兵收复交州时,孙皓派有一名叫虞氾的人监军。由于“氾”与“汜”高度形似,笔者怀疑就是虞汜,但孤证不立,有待后察。

第五子虞忠(?-280年,字世方),贞固干事、好识人物,造吴郡陆机于童龀之年、称上虞魏迁于无名之初,终皆远致,为着闻之士。交同县王岐于孤宦之族,官至宜都太守。晋灭吴之战时,虞忠与夷道监陆晏(陆抗长子)、晏弟中夏督陆景(陆抗次子)坚守不下,城溃兵败被杀。

第六子虞耸(?-?,字世龙),清虚无欲,进退以礼。先仕吴任越骑校尉、廷尉;后仕晋任河间相。虞耸比较讨厌丧祭无度,其弟虞昺去世,他仅仅祭以少牢、酒饭而已,当时族党都按此遵行之。

第八子虞昺(?-?,字世文),少有倜傥之志、以捷对见异,仕吴为黄门郎;被破格提拔拜为尚书、侍中。晋军来伐(280年),遣虞昺持节都督武昌以上(武昌上游防线)诸军事,虞昺先上还节盖印绶,然后归顺西晋。后来,虞昺在晋历任廷尉尚书、济阴太守;据说在济阴,抑强扶弱、甚有威风。

三国英雄志064-东吴骑都尉虞翻(三国英雄志064-东吴骑都尉虞翻)(9)

虞翻十一子,其中第四子虞汜最知名(游戏形象)

虞翻孙辈:

虞忠有子虞谭(263-341年,字思奥),清白坚贞而有操守,自西晋末年入仕后,在军中二十余年,相继平定了张昌起义和陈敏之乱。后又协助平定王敦之乱、苏峻之乱。晚年时,官至卫将军、右光禄大夫、侍中等职,封武昌县侯。于七十九岁时去世,谥号"孝烈"。

史载虞耸有从子(一说是族子),也就是虞翻之孙虞察(?-296年),在吴为征虏将军。注意:如果虞察是虞耸从子,即很可能是虞翻其余儿子之子,是虞翻的亲孙子;如果虞察是虞耸族子,那就只能是虞翻族孙,非虞翻直系之孙了;目前史料不能证明,大都采用前面一说,即虞察是虞翻亲孙。

三国英雄志064-东吴骑都尉虞翻(三国英雄志064-东吴骑都尉虞翻)(10)

虞翻孙辈中,虞忠子虞谭最知名(画像为其母)

虞翻曾孙辈:

虞察长子:虞喜(281-356年,字仲宁),是东晋时期著名天文学家,出身仕宦之家,少立操行、博学好古。作为宣夜说的继承和发展者,是我国最早发现岁差,并定出较为精确的岁差值的天文学家。他认为:“通而计之,未盈百载,所差二度”,由此得出“五十年退一度”的结论,使我国历法得以较早地区分恒星年与太阳年。

三国英雄志064-东吴骑都尉虞翻(三国英雄志064-东吴骑都尉虞翻)(11)

虞翻曾孙辈中,虞喜对天文学贡献十分大(画像)

虞察次子:虞预(285-340年,本名虞茂,字叔宁),是东晋时期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天文学家虞喜胞弟。十二而孤(296年),少好学、有文章。东晋元帝即位(317年),除著作佐郎。咸和中(321-323年),从平王含,赐爵西乡侯;从平苏峻,晋封平康县侯;累除散骑常侍。著有《晋书》四十四卷、《会稽典录》二十四卷、《诸虞传》十二卷,文集十卷。

虞翻后人从南北朝一直到隋唐时期都有活跃,“会稽虞氏”很是兴盛。隋炀帝宠臣虞世基、唐太宗重臣虞世南,都是“会稽虞氏”后人中杰出的代表。

三国英雄志064-东吴骑都尉虞翻(三国英雄志064-东吴骑都尉虞翻)(12)

会稽虞氏后人,唐名臣虞世南(画像)

作为三国时期有名的文武全才,虞翻最终只做到骑都尉这样的小官,了此一生。根本原因在于他性情疏直,多次犯颜谏争;且性多不协俗,屡使孙权大怒,和其他大臣关系也多有不睦。故而,先后被谪到泾县和交州等地。

不过,虞翻虽常有失君臣之礼,却十分注重封建礼教,尤其崇尚一臣不事二主的忠君思想。即使遭他奚落的降将于禁,内心也十分佩服他,魏文帝曹丕因此也常为他设虚坐于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