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县乡村景点(三门县风景名胜)

蛇蟠岛

千洞之岛,万福之地——蛇蟠岛位于浙江东部的台州市三门县,

三门县乡村景点(三门县风景名胜)(1)

蛇蟠岛全岛面积17.4平方公里,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海岛洞窟景区,是电影《渔光曲》的外景拍摄地,属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蛇蟠岛毗邻甬台温高速公路,距三门县城17.5公里,距大陆海岸线最近处仅2公里,从六敖镇的上敖码头乘渡船约10分钟可到达。

蛇蟠岛出产江南名石——“蛇蟠石”,盛产中国名蟹——“三门青蟹”。“千年尽露波涛声,万古犹存斧凿痕”。自宋代以来大规模的采石,在岛上遗留了大大小小洞穴共有1300余个,被人们称为“千洞之岛”。中央电视台为此组织了强大的摄制组,拍摄了《探秘蛇蟠岛》,为观众解答了千洞岛之谜。

蛇蟠岛上风光旖旎,幽穴古洞盘曲交错,岛屿四围水清蟹肥。洞中怪石嶙峋,气候温和,冬暖夏凉,春秋两季微风习习,清爽宜人。蛇蟠岛旅游度假区由蛇蟠岛度假酒店、海盗娱乐景区、生态采石地质公园野人洞景区、海滨沙滩滑泥乐园、洞吧娱乐野营区、千洞禅寺、三门湾海岛观光、蛇蟠山洞探险区、以及狮子岭度假别墅山庄共同组成。

木屋沙滩

木杓沙滩位于三门湾海岸线中段,木杓村前,东接猫头洋,

三门县乡村景点(三门县风景名胜)(2)

木杓沙滩西距健跳港7公里,离县城40公里。沙滩呈弯月状,长300米,宽146米,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沙滩背山面海,东、南两面海域辽阔,滩面平整、坡度极小,沙粒粗细均匀,呈金黄色,沙质纯净,不含杂质,是由海洋贝壳类经海浪冲刷沉积而成。海水水质清洁,平时为碧绿色,海上起风或大潮时呈金黄色。景区由木杓沙滩、木杓村、天然奇洞等组成。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东至五子岛一带洋面,南至沙滩南岸,西至沙滩背面山体,北至木杓山北端。可修建海水浴场开展海上体育活动。沙滩背面山体最高达二百多米,山上植被良好,主要树种为松种,枫树、樟树及其他阔叶、落叶杂木等。沙滩东北部为木杓山,形似木杓,地势平坦,海拔约30米,总面积约5平方千米,建有休闲度假设施。

多宝讲寺

三门高枧乡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庄严古刹——多宝讲寺。

三门县乡村景点(三门县风景名胜)(3)

多宝讲寺古刹始建于东晋,初名“龙翔院”。南宋时始改称今名,曾属天台山国清寺下院。上世纪末,古刹仅剩破殿、残垣。1992年智敏上师住持,重光山门。

多宝讲寺,虽也依山而筑,因山不深,仍处于尘世的围裹中。南边的大门出口即为喧嚣的街市,东与小学毗邻,西与高枧村隔溪相望,北临甬台温高速公路。但多宝讲寺有一套严格的清规戒律。僧众装束一律按佛制三衣,吃饭多坚持一日一食,且多数人是过午不食。僧人们除课诵、修禅、劳动外,不说闲话,以致很多人在一寺修行几年,还不清楚对方的法号。对信众也有要求,寺里的每个水池都注明具体用途,男众洗碗在哪个水池,女众洗碗在哪个水池,洗菜在哪个水池,等等,都有严格的区分。女众到傍晚必须离开寺院,早晨太阳升起时才能入寺。大师殿禁止气功师和外道进入;寺院内不准吸烟,你即使在天井或过道上吸,僧人看见都会制止。

经过多年的重建,现在的多宝讲寺已有相当规模,特别是大师殿、藏经楼更有特色。大师殿是纪念宗喀巴大师的殿堂,三面开窗,光线充足。堂内供奉着宗喀巴大师与两位弟子的造像,端庄威严。大师像前是供桌与上师的法座,上方悬挂着彩灯法轮,四周布满莲花灯,座位等安放有序。藏经楼内有一尊江南最大的缅甸汉白玉观音佛,为镇寺之宝。

龙母山

龙母山位于海游镇叶家村,属于生态旅游区,最高点海拔741.8米

三门县乡村景点(三门县风景名胜)(4)

龙母山,以神奇秀丽,秀瀑灵水,怪石迷洞而著名。地势南高北低,山脉延伸汇聚,形成盆地。山体之间形成幽谷山涧,多碧潭飞瀑,奇洞怪石。景区内有大片的参天古木群,另有油茶等经济林和大片的桔园,村西南还有一棵重点保护的千年赤楠。

景点南到宋朝古道、龙头岗、积翠谷,北到叶家村西南的园里溪,东到仙人山山脚,西到山西殿遗址,面积3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园里溪上游、鬼叫坑、火仙岩、石笋峰、龙头岗与积翠谷。园里溪发源于龙母山横渡岭,流入海游港,全长5.85公里,山上有人工修建的积翠湖;鬼叫坑长约3千米,可观碧潭飞瀑,赏奇峰怪石,两边山岩景观主要包括石笋峰、天乳峰、饭蒸峰和积翠湖上的天打钉、龙须瀑、情人藤,龙涎瀑等。坑中奇景目不暇接,有双龟孵卵潭、接宝台潭、屏风潭、白虹洞;有饭蒸岩、单乳岩、木鱼岩、贴壁岩、眼珠岩、石柱攀天岩。

两边坑谷飞瀑多多,最有名的有三处:迷宫洞洞中飞瀑,三级落差,人可入内观之;处飞瀑是紧挨在接宝台边的宝石飞瀑,飞瀑直落宝石而下;最高处的飞瀑在积翠湖之上,瀑沿着悬岩奔腾入谷,不见头尾。从积翠湖再往上就到了白云庵,庵前遥看龙母山上白石岩峰,好似富士山雪峰。

龙母山距三门县城18公里,沿岭三省道东行至园里村折向南行至叶家村即到。景区与湫水大峡谷毗邻,距三门县城较近,与岭三省道,上三线,甬台温高速公路,台州沿海大通道相连,交通便利。

湫水大峡谷

湫水大峡谷始发于湫水山脉的东麓,为一条长达十余公里的窄谷,

三门县乡村景点(三门县风景名胜)(5)

湫水大峡谷有目前浙江保存最大的次生阔叶林,面积有3万多亩。山顶有黑松,短叶松,金钱松,马尾松等高山树种。山腰有杉木,木荷,山刁樟等阔叶林树种,有成片的杏仁及映山红等灌木丛。下层有板栗,野桃,猕猴桃,柑橘等经济类作物。所产的“珍眉”、“秀眉”茶为茶中精品。此外这里还盛产金银花、七叶一枝花、独叶一枝花等药材,是著名的药材生产基地。

这里茂密的阔叶林中还生长着上百种野生动物。溪中所产的香鱼,鱼身细长,香而不腥,被称为鱼中精品。谷底是一条自上而下,自西向东的大岙坑,长15公里,终年泉水长流。坑中布满了鹅卵石,大小形状不一,色彩光泽各异;卵石长年累月经流水冲洗,光滑可鉴,形成了许多象形石。

大岙坑最著名景点当数龙游涧、含珠潭和九叠泉。龙游涧涧底是一整块宽15米,长约100米的白色岩石,而中间底部宽约60公分,长约十余米的岩石,呈现黑色,形如龙鳞纹。据说是源头处龙潭内的湫水山龙游出去留下的痕迹。含珠潭系两巨石夹一块珠形卵石,水流只能从珠旁孔隙中通过,水势湍急,形成上下两个深潭,水深约三四米。九叠泉在龙游涧之上,泉水冲击形成一个个深潭,水深不一。

大岙坑近源头有一潭,俗称湫水山第三龙潭,又名玉溪潭。潭上悬崖壁立,瀑布飞挂,俗称湫水白帘。沿潭而下有一段长百米,宽五米的山涧,其上山岩险峻,树木茂盛。

民间有关湫水山龙传说甚广。因湫水山龙名叫玉溪,所以第三龙潭又叫玉溪潭。湫水山脚就有玉溪寺。旧时每年七月二十四,村民都会去龙潭拜祭(或)求雨。除龙潭瀑布外,峡谷内另有双折瀑两处。一处源于双尖山,另一处源于王戏梁的滴水岩瀑布,坑水从滴水岩倾泻而下,形成上折20米、下折30米的双折瀑奇观。下面有一数丈见方的深潭,不知其深几许。大岙坑流入白溪,白溪入海口即是横渡镇铁场滩,又名牡蛎滩,盛产牡蛎及鱼虾蟹蚌蛤等多种海鲜。湫水大峡谷汇潭、瀑、岩、峰、林、泉于一体,集清、幽、秀、雄、奇、险于一身,宜于旅游、休闲、避暑、疗养。

仙岩洞

仙岩洞位于三门县东南海滨、涅浦镇仙岩村,距海游25公里。

三门县乡村景点(三门县风景名胜)(6)

仙岩洞传说为神仙所造,有“台州海天胜境”之誉;晋时就成为道家修炼的洞府,称“法云院”,宋时改称“百花清洞”。

据《临海志》载,南宋文天祥“至此募兵”,明朝洪武年间洞中建“文信国公大忠祠”。穿过山坡上松林是“着衣亭”旧址,因明清时大忠祠春秋二祭,官宦到此都须振衣弹冠以示恭敬。步上几十级台阶,穿过仙月洞门,有一个一百多平方米,高数十米的长方形平台,站在平台上,远处雾霭、岛礁、波涛,就是文公所赞“万象画图里,千崖玉界中”的海天风光。洞口门联:“丹室辟洞天仙踪犹在,忠祠崇福地正气长存”,概括了仙岩洞的历史。

仙岩洞高数百仞,广百亩,东部壁上有八仙浮雕及摩崖石刻,西部壁上布满大大小小的空穴,下有水随潮汐消长,上有悬崖前凸如檐,可竖十丈旗,坐千人。现洞内那座大忠祠是在原址上新修的。祠内有明清时留下的三块碑刻,“忠”、“节”两块大字匾,杜浒、张和孙、胡文可、吕武四义士及文天祥的塑像,成为人们凭吊英魂的圣地。清时台州“三杰”之一秦浮评仙岩洞说:大忠祠“虽瓯江、闽岭、崖山、庐陵、燕京皆有之,而岩洞之奇,山海之胜,应未有过于此者。

隐龙山

隐龙山位于健跳镇口岙村,占地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

三门县乡村景点(三门县风景名胜)(7)

隐龙山山上的景观自西至北有蟾蜍跳天台、仙姑岩、天船、佛手峰、天摩岩、接天岩、铜锤岩、状元花、凤冠项、穿天刀等。

隐龙山旧有碧云、白云二庵,始建于公元1326年,乾隆十一年,海觉禅师(号通悟)13岁即潜入空门,在碧云庵出家。乾隆二十六年庵改名碧云禅寺。江南朗月大师曾在此诵经,参佛,清嘉庆十九年重修殿宇,成为江南名刹,为天台宗一大分支。周围有健跳大桥、穿岩洞、万松洞景区。

隐龙山最美的为接天岩景区,景区内绝壁千仞,奇岩、怪石嶙峋,佛手峰一掌插天,指间的间隙约15米,形成了天然的“现天夹”。佛手岩的右侧是天鹰岩,附近的千丈绝壁形成一条狭长的石夹,石夹上部凌空卡着一方形巨石,巨石上长着一株上百年的橄榄树,秋季结满果实。石夹里有一天然石级栈道,上可直达顶峰,下可到绝壁横洞,横洞约有15米长,仅容一人跪着进出,出洞有一坑谷,谷壁上有许多象形岩石。

龙鳞岩是圆柱状的岩石,上面的石鳞有如龙身上的龙鳞,南边450米高的凤凰项上有一尊全国最高的仰天大肚佛,雨过天晴后,大佛周围由于光的折射,呈现五彩光环,立于山顶可望健跳港、猫头洋,远眺可见椒江大陈岛、三门核电站厂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