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兵败路线图(河南一个85万人口大县)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开启了秦国改革变法的大幕,通过“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地处关中平原的秦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综合国力与日俱增,成为了关东六国的噩梦,公孙鞅也因功被封于商地,有了商君、商鞅之称。

项羽兵败路线图(河南一个85万人口大县)(1)

公元前338年,商鞅的伯乐秦孝公去世后,秦惠王即位,与商鞅有仇的大臣诬告商鞅谋反,商鞅逃跑失败后返回封地商邑发兵攻打周边城池,秦惠王派兵打败了商鞅,商鞅也在战斗中阵亡。即便如此,秦惠王依然命人将商鞅的尸体带回都城咸阳,对尸体处以车裂之刑,商鞅全家也被同时杀害。

商鞅死了,但是商鞅施行的变法却依然得到了执行,秦国最终能覆灭六国统一全国,商鞅及其变法可谓是功不可没。

项羽兵败路线图(河南一个85万人口大县)(2)

伟大的改革商鞅是卫国人,即现在的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

内黄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地带,县境北邻河北省魏县,西临安阳市、汤阴县,南连滑县、浚县,东接濮阳市、濮阳县、清丰县,全县总面积1161平方公里。

1

内黄县境,上古时期属冀州之域,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分封诸侯,今县境属卫国领地,卫国是西周时主要的六大诸侯国之一。春秋战国时期仍属卫国领地,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商鞅即是卫国人,是没落的卫国贵族,其出生是卫国已经十分衰落,几乎成为魏国的附庸,魏国经常干涉卫国的国君废立,因此商鞅出道后先去了魏国卖艺,得不到重视后又去了秦国,最终一展才华名垂青史。战国晚期卫国辖地进一步缩小,今县境属魏国管辖,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属魏郡辖境。

项羽兵败路线图(河南一个85万人口大县)(3)

秦朝末年大泽乡起义之后天下大乱,各地义军风起云涌,公元前207年的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破秦军主力,奠定了秦朝灭亡的基础,而项羽“沉舟”之地即位于今天的内黄县境内,彼时为黄河故道。刘邦建立汉朝后,于公元前198年设置内黄县,因当时黄河以南有外黄县(今杞县),而当时习惯以黄河以南为外,黄河以北为内,故名内黄县,当时的内黄县治位于现在的东庄镇旧县村。此外,在今县境北部设置了繁阳县,内黄县、繁阳县同隶属于魏郡,一直延续至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时期的冉闵即是魏郡内黄县人,在乱世中体现了北方汉族人民的勇气和力量。

2

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后,县境属北魏统治区域,仍为内黄县、繁阳县,北魏永平初年(公元508年)两县都被废除,县境并入临漳县,随后北方先后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北周与北齐,县境属临漳县辖地,直至隋朝建立。隋文帝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复置内黄县(治今县城),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置繁阳县,炀帝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内黄县、繁阳县再次被废。

项羽兵败路线图(河南一个85万人口大县)(4)

隋末天下大乱,李渊后发制人建立唐朝统一了全国,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置内黄县、繁阳县,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时废除繁阳县并入内黄县,唐朝著名诗人沈佺期即是相州内黄县人,宋朝时民族英雄岳飞的童年时代就生活在内黄县。此后,历经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内黄县建置不变,清朝时先后隶属于大名府、彰德府。

3

新中国建立前夕,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内黄县隶属于平原省濮阳专区。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12月撤销平原县,内黄县改属河南省管辖,先后隶属于河南省濮阳专区、安阳专区、新乡专区、安阳专区。1983年全国范围内正式推行市管县体制,内黄县隶属于地级濮阳市,1986年改属地级安阳市至今。目前,内黄县辖10镇7乡1个街道办事处,全县总人口85.2万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