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提升本岛跨岛发展(闽山闽水物华新)

厦门提升本岛跨岛发展(闽山闽水物华新)(1)

同翔高新城 夏海滨 摄

厦门提升本岛跨岛发展(闽山闽水物华新)(2)

马銮湾新城 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厦门提升本岛跨岛发展(闽山闽水物华新)(3)

环东海域东部新城 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厦门提升本岛跨岛发展(闽山闽水物华新)(4)

集美新城 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东南网8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丽明 杨珊珊 廖丽萍)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时代的大潮在鹭江两岸激荡,对于厦门经济特区来说,跨岛发展是城市发展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跨岛发展让厦门“城长”、产兴、才聚、民安。随着岛外新城初步形成集聚态势,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有了蓬勃发展的土壤,建成工业用地面积占全市92%以上,“以产促城、产城融合”加速推进,跨岛发展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

高标准规划——

新兴业态崛起 “产城人”深融合

厦门本岛西部,位于思明区的滨北超级总部经济区土地收储取得实质性突破,目前已经引进了字节跳动等发展区域性服务型总部经济;东部,业已成型的观音山国际商务运营区容纳大量企业总部栖息,成为展示厦门总部经济发展的活力窗口;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片区内,新型金融业态正蓬勃兴起,金融总部、财富金融、金融科技在这里融合交织……

随着跨岛发展的纵深推进,“岛内大提升”与“岛外大发展”紧密联动,为厦门进一步丰富发展内涵。如今,厦门岛内非核心功能区加快疏解,初步形成了科创、金融、总部经济等高能级都市核心产业体系;岛外新城加速崛起,产业载体磁吸效应增强,成为孕育发展新动能的蓄力池。在产业跨岛优化与城区跨岛拓展双轮驱动下,“以城兴业、以产促城、产城融合”不断向纵深推进。

岛内外均衡化发展的深入推进,让更多城市建设者在厦门建功立业,同时也过上梦想中的生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指数很高!”跟随项目落地,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成果转化基地副总经理李发勇说,亲身体验了同安新城的宜业宜居,下一步,他们的基地将扮演好北京高校和厦门对接的桥梁,把更多高校科技项目、科技人才推荐到厦门扎根发展。

集美软件园三期中,已累计招引企业7000多家,集聚员工5万余人;到“十四五”规划收官之时,同翔高新城片区将力争引进培育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超200家,集聚人口10万人以上……厦门岛外新城人气持续聚集,与产业链的打造形成良性互动,产、城、人深入融合进程不断加快。

高质量发展——

驱动创新引擎 产业能级提升

6月份,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厦门火炬高新区(同翔)产业基地为锂电二期项目进行开工。未来3年,该企业的目标是建设三大基地,投资总额约300亿元,实现年产能超100GWh。

上半年,科华数能的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过4倍,海外市场排产已到2023年;由宁德时代在厦投资建设的厦门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正马不停蹄加紧建设中……厦门火炬高新区同翔高新城片区内,新能源产业集群持续增添新动能。

作为我国首批国家高新区,厦门火炬高新区承担着为厦门城市拓荒开路的重任。自1990年在厦门市湖里区小东山起步,到本岛东部,再到岛外翔安产业区、集美区软件园三期、同安区美峰创谷,再到同翔高新城,厦门火炬高新区已形成了“一区多园”协同发展大格局。而火炬高新区的跨越式发展步伐,正是厦门产业跨岛发展天地宽的生动缩影。

十年来,厦门岛外发展步伐不断加速。目前,厦门市千亿规模产业链群达到10条。其中,生物医药、新型功能材料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预计到2025年,厦门新材料与新能源产业规模将达到1400多亿元。而岛外正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主战场。

高站位辐射——

突破地域局限 更高水平开放

跨岛打开城市格局,立足的是全球视野。

目光投向厦门岛外的翔安大嶝,省市重大项目——厦门新机场的建设一派繁忙景象。该项目是全球少见的海岛型机场,今年进入全面开工新阶段,将围绕“空”“侨”“港”“台”四大优势,打造中国东南沿海最高等级机场。

在厦门的城市规划者看来,厦门新机场既是一项策划酝酿多年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更是一项纵深推进“提升本岛、跨岛发展”重大战略的百年工程。作为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航空口岸,项目完工后将成为厦门跨岛发展的新引擎和厦漳泉同城化、闽西南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以及两岸产业融合发展的先行区和服务国家开放发展的重要交通枢纽。

以跨岛发展战略为引领的过程中,厦门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顺应现代城市发展规律,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最大优势,发挥对台工作最大特色,用好港口优势,以厦门湾区衔接区域、联通世界,努力置身国际经济最活跃的前沿,面对世界风起潮涌,参与全球城市竞争。

近十年,厦门逐步形成涵盖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金砖创新基地等开放载体的多层次全方位开放格局,可以说,多区叠加协同为厦门跨岛发展创造了机遇优势。

当前,厦门正持续推进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转变,加快构建“一岛一湾”空间格局;以厦门湾为纽带,完善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推动市际毗邻区加快融合发展,打造东南沿海重要区域增长极;大力实施“东通西拓、南联北延”的空间发展策略,积极对接长三角和粤港澳,构建协同高效、利益共享、设施联通和优势互补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对台交流合作战略支点作用,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着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

“深入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跨岛发展更重要的是跨越海洋、延伸海外,打造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节点城市。”厦门市相关负责人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特写:茁壮成长的厦门科学城

福建日报记者 杨珊珊 通讯员 曾广明

厦门科技创新创业引导基金设立,厦门科学城基金湾区正式揭牌,生物制品省创新实验室加快建设,筹建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海洋领域省创新实验室,未来产业重点跟踪的40个创新项目总投资335亿元,首个“创新飞地”厦门科学城北京成果培育基地即将挂牌运营,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成果转化基地牵引带动北京15家“双一流”高校科技成果来厦转化……自去年全面启动以来,厦门科学城建设动作不断。

厦门科学城这一标志性创新工程,由厦门市委、市政府谋划推出,旨在从更高起点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城市综合创新实力系统性突破,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厦门科学城还是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厦门片区建设的核心(新)区,已列入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厦门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的意见》等重大工作部署。

将目光投向同安新城,这里承载着厦门科学城核心区的建设,美峰创谷、银城智谷、环东云谷等高新产业园区接踵布局,集聚了研发机构、新经济业态等,活力四射。

去年12月,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成果转化基地花落银城智谷。“今年春节后,我们正式动起来了,到目前已经引进9家企业在此落地,正在对接30余家意向企业。厦门的基地是我们在南方的核心布局,今后将辐射东南沿海片区。”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成果转化基地副总经理李发勇说。

高端项目集聚,厦门科学城持续积蓄势能。能源材料省创新实验室内已布局氢能与燃料电池等9个项目群,开展高效碱性制氢关键技术开发等34项科技攻关项目,累计转化落地18家科技型企业,注册资金4.75亿元;包括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厦门分中心、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厦门星座卫星研究院在内的近20家新型研发机构纷纷落地;科学城“孵化器 创新飞地 未来产业园”孵化培育体系日渐成熟……在发展规划、专项政策、创新支撑平台等持续赋能下,厦门科学城内新增入驻各类企业、研发机构等超过600家,注册资金超过150亿元,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动能正日益壮大。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金砖创新基地“金光”闪闪

福建日报记者 廖丽萍

“借助物联网设备及人工智能视频图像分析技术,就能及时把握生猪的健康状况、精准监测猪场环境等,减少养殖风险,提高养殖生产效率。”在位于厦门软件园三期的金砖未来创新园,农信互联AI总部品牌运营总监张慧琳一边操作着电子设备,一边向记者介绍企业的产品。

2017年金砖厦门会晤期间,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农信互联集团的猪联网项目入选《金砖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案例》,以此为契机,企业受邀落地厦门,成立厦门农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并于去年5月正式入驻金砖未来创新园。

“公司选择厦门不仅看中了这里软件信息等数字经济领域良好的产业基础,也看好以金砖创新基地建设为平台带来的国际化人才、技术交流合作机遇。”张慧琳说。

金砖未来创新园是厦门建设金砖创新基地的一个核心载体。园区围绕5G、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内容、跨境电商等产业,加速释放“磁力”。

截至今年6月,金砖未来创新园已有近50个签约入驻及在谈的金砖及“金砖 ”项目,包括金砖国家技能培训中心、厦门大学嘉庚高新技术研究院、信通院东南创新中心、农芯数科、时代电服科技、根号叁、中经城投等,聚集“人才 技术 资本 服务 信息”等多种要素。

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之一,宁德时代针对换电领域在厦门成立全资子公司时代电服科技,并发布了换电服务品牌EVOGO及组合换电整体解决方案。

“长期来看,换电站将成为能源互联网和智能交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时代电服科技相关负责人说,厦门不仅有优质的营商环境、良好的区位优势,而且城市交通出行市场存在巨大潜力,这些都为企业扎根发展提供了更广的空间。

“我们正积极推动金砖国家石材数字产业园建设,将依托石材智能化研究院,融合现有石材智能生产设备,打造石材行业‘灯塔工厂’,打通全数字化生产、交易、物流配送链条。”厦门石头城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海明说,作为金砖创新基地首批签约项目,目前石头城公司旗下商城主营金砖国家石材进口贸易的供应商达1000多家,石材品类700多种。

数据显示,金砖创新基地在厦门启动建设以来,已发布100项重点任务清单,建设8个新工业革命领域赋能平台,推出100多个示范项目;今年上半年,厦门市对金砖国家进出口规模达384.2亿元,同比增长20.4%。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手记:跨岛提速 跨越升级

福建日报记者 廖丽萍 杨珊珊

过去十年间,厦门跨岛发展提速迈进,气势如虹。2016年,厦门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新一轮修订,提出了构建“一岛一带多中心”组团式海湾城市的城市发展新格局,规划融入“多规合一”理念,走在全国前列;2019年,加快实施“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成为厦门经济社会发展“中长跑竞赛”的能量蓄积器;2020年,厦门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先后召开“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推进会和加快建设高颜值厦门大会,吹响了新一轮跨岛发展及城市建设冲锋号……

十年来,一代代特区人立说立行,大干快上,接续奋斗,用双手书写出实现城市转型发展的满意答卷,形成了城市格局跨岛拓展、产业结构跨岛优化、公共服务跨岛覆盖、人文内涵跨岛提升、生态文明跨岛建设的良好态势。

跨岛发展的探索实践中,厦门坚持先行先试,不断以改革的思维突破发展要素的制约。在厦门的决策者看来,跨岛发展战略不仅对拓展发展空间有着指导意义,更是给干部群众带来思想上的巨大转变。

勇立潮头、勇毅前行,纵深推进跨岛发展,实现跨越升级,厦门将着眼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拓展格局、打开新路,乘时应势、苦干实干,全面提升厦门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