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冬季季后赛1907(土杜128)

杖杜宰相,◆《舊唐書‧李林甫傳》:“[林甫]典選部時,選人[嚴迥]判語有用‘杕杜’二字者,[林甫]不識‘杕’字,謂吏部侍郎[韋陟]曰:此云‘杖杜’何也?[陟]俯首不敢言”後人遂稱[李林甫]為“杖杜宰相”,譏其才疏學淺○[宋][陳善]《捫虱新話‧彭乘批答之謬》:“伏獵侍郎,杖杜宰相,與華省名郎錯判芳洲杜若者,信有之矣”,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土耳其冬季季后赛1907?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土耳其冬季季后赛1907(土杜128)

土耳其冬季季后赛1907

杖杜宰相,◆《舊唐書‧李林甫傳》:“[林甫]典選部時,選人[嚴迥]判語有用‘杕杜’二字者,[林甫]不識‘杕’字,謂吏部侍郎[韋陟]曰:此云‘杖杜’何也?[陟]俯首不敢言。”後人遂稱[李林甫]為“杖杜宰相”,譏其才疏學淺。○[宋][陳善]《捫虱新話‧彭乘批答之謬》:“伏獵侍郎,杖杜宰相,與華省名郎錯判芳洲杜若者,信有之矣。”

預杜(预杜),◆預先杜絕。○[清][葉廷琯]《鷗陂漁話‧岳忠武前妻》:“余謂[宋]人承[唐]風俗,不諱改嫁。故大家如[范文正公]家,亦有此事,而[南宋][定城]令[趙用]壙志,亦載其女再適人……[忠武]之處此事,不徼不隨,仁至義盡,以一奏預杜[中山]之謗,其才識精密,亦足見一斑也。”

要杜,◆遮攔堵塞。○《漢書‧趙充國傳》:“臣恐[匈奴]與[羌]有謀,且欲大入,幸能要杜[張掖]、[酒泉]以絕[西域],其郡兵尤不可發。”○[顏師古]注:“要,遮也。杜,塞也。”

羊杜,◆[晉][羊祜]、[杜預]二人先後鎮[襄陽],有政績,後人因並稱之。○[宋][曾鞏]《和張伯常峴山亭晚起元韻》:“更追[羊][杜]經行樂,況有風騷是謫仙。”○[宋][蘇軾]《襄陽樂》詩之三:“使君朱旆來翻翻,人道使君似[羊][杜]。”

徐杜,◆[唐][徐有功]和[杜景佺]的並稱。二人皆以治獄公正名世。○《新唐書‧杜景佺傳》:“入為司刑丞,與[徐有功]、[來俊臣]、[侯思止]專治詔獄,時稱‘遇[徐][杜]者生,[來][侯]者死。’”

小李杜,◆[晚唐]詩人[李商隱]、[杜牧]的並稱。對盛[唐]大詩人[李白]、[杜甫]的並稱“李杜”而言。○[清][薛雪]《一瓢詩話》:“籌筆驛‘筆’字,不可實作筆墨之筆用。○[唐]人如[杜樊川]之‘揮毫勝負知’,[李玉谿]之‘徒令上將揮神筆’,皆實作筆墨之筆用矣。小[李][杜]尚欠主張,況他人乎?”

小杜律,◆指[漢][杜延年]所訂的法律。○《後漢書‧郭躬傳》:“父[弘],習《小杜律》。太守[寇恂]以[弘]為決曹掾,斷獄至三十年,用法平。”○[李賢]注:“[杜周],[武帝]時為廷尉、御史大夫,斷獄深刻。少子[延年]亦明法律,[宣帝]時又為御史大夫。對父,故言‘小’。”

小杜,◆1.稱[漢][杜延年]。○[延年],[杜周]子,亦明法律,持刑以寬。○[南朝][梁][沈約]《授蔡法度廷尉制》:“[漢]代律書,出乎[小杜]。”◆2.稱[唐][杜牧]。○《新唐書‧杜牧傳》:“[牧]於詩,情致豪邁,人號為‘小杜’,以別[杜甫]云。”○[宋][蘇舜欽]《霅上》詩:“[小杜]有靈應羡我,今為閑客此閑行。”○[清][孔尚任]《紅橋》詩:“可惜同游無[小杜],撲襟絲雨總銷魂。”○[郁達夫]《自題<乙卯集>》詩之一:“枉拋心力著書成,贏得清狂[小杜]名。”

宋杜,◆[唐]代詩人[宋之問]與[杜審言]的並稱。○[唐][韋蟾]《岳麓道林寺》詩:“[沈][裴]筆力鬥雄壯,[宋][杜]詞源兩風雅。”○[五代][齊己]《送人自蜀回南游》詩:“尋幽必有僧相指,[宋][杜]題詩近舊房。”

守杜,◆把守;堵住。○《漢書‧趙充國傳》:“使虜發數千人守杜[四望狹]中,兵豈得入哉。”○[顏師古]注:“杜,塞也。”

三生杜牧,◆[唐][杜牧]去官後,鬱鬱不得志,落拓[揚州],好作青樓之游,以風流名。有《遣懷》詩云:“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後言風情者,多以“三生[杜牧]”比況出入歌舞繁華之地的風流才士。○[宋][黃庭堅]《廣陵春早》詩:“春風十里珠簾捲,髣彿三生[杜牧]之。”○[宋][姜夔]《琵琶仙》詞:“十里[揚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說。”○[清][趙翼]《紅橋》詩:“三生[杜牧]曾遊處,前度[劉郎]再到年。”

馬杜(马杜),◆指[漢][司馬相如]和[杜篤]。○[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程器》:“況[馬][杜]之磐懸,[丁][路]之貧薄哉。”

劉杜(刘杜),◆[明]末[劉綎]、[杜松]的並稱。○[劉][杜]在遼地與[清]兵激戰,壯烈犧牲。○[清][方拱乾]《廣宇》詩:“[光熹]往事傷心久,[劉][杜]征魂帶血還。”○[清][吳偉業]《送杜公弢武歸浦口》詩:“當時海內稱[劉][杜],死事忠勳君叔父。”

李杜,◆1.[東漢][李固]、[杜喬]的並稱。○《後漢書‧李杜傳贊》:“[李][杜]司職,朋心合力。致主[文][宣],抗情[伊][稷]。”◆2.[東漢][李膺]、[杜密]的並稱。○《後漢書‧黨錮傳‧杜密》:“黨事既起,免歸本郡,與[李膺]俱坐,而名行相次,故時人亦稱[李][杜]焉。”◆3.[東漢][李雲]、[杜眾]的並稱。○[宋][洪邁]《容齋四筆‧四李社》:“[弘農]五官掾[杜眾],傷[雲]以忠諫獲罪,上書願與[雲]同日死。帝愈怒,下廷尉,皆死獄中。其後[襄楷]上言,亦稱為[李][杜]。”○[清][趙翼]《陔餘叢考‧六“李杜”》:“[李雲]、[杜眾]以直通受誅,此又一[李][杜]矣。”◆4.[東晉][杜預]與[北魏][李沖]的並稱。○《魏書‧王肅傳》:“詔曰:‘……故[杜預]之歿,窆於[首陽];司空[李沖],覆舟是託。顧瞻斯所,誠亦二代之[九原]也。故[揚州]刺史[肅]誠義結於二世,英惠符於[李][杜],平生本意,願終[京陵],既有宿心,宜遂先志。’”[清][趙翼]《陔餘叢考‧六“李杜”》:“《魏書》[李沖]、[杜預],忠義相結,亦稱[李][杜]。”◆5.[唐][李白]與[杜甫]的並稱。○[唐][韓愈]《調張籍》詩:“[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新唐書‧文藝傳上‧杜甫》:“[甫]曠放不自儉,好論天下事,高而不功。少與[李白]齊名,時號‘[李][杜]’”[明][胡應麟]《詩藪‧古體下》:“[李][杜]二公,誠為勁敵。○[杜陵]沈鬱雄深,[太白]豪逸宕麗。”○[清][費錫璜]《<友鷗堂集>序》:“[叔威]詩雖不逮[李][杜],置之[元]、[白]、[蘇]、[陸]間,則並驅爭先。”◆6.初[唐]詩人[杜審言]與[李嶠],晚[唐]詩人[李商隱]與[杜牧]亦並稱“李杜”。○[明][胡應麟]《詩藪‧唐下》:“[杜審言]、[李嶠]結友前朝,[李商隱]、[杜牧]之齊名晚季,咸稱[李][杜]。”◆7.[宋][李韶]與[杜範]的並稱。○《宋史‧李韶傳》:“當是時,[杜範]亦在列,二人廉直,中外稱為‘[李][杜]’。”○[清][趙翼]《陔餘叢考‧六“李杜”》:“《宋史》[李韶]與[杜範]皆廉直,中外謂[李][杜]。”

老杜,◆指[唐]代詩人[杜甫],以別於[杜牧](稱[小杜])。○[唐][沈傳師]《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員外游道林岳麓題示》:“鏘金七言凌[老杜],入木八法蟠高軒。”○[宋][陳善]《捫虱新話‧杜詩高妙》:“[老杜]詩當是詩中六經,他人詩乃諸子之流也。”

結舌杜口(结舌杜口),◆謂緘默不言。○《漢書‧杜業傳》:“天下莫不望風而靡,自尚書近臣,皆結舌杜口,骨肉親屬,莫不股栗。”○《宋書‧彭城王義康傳》:“故愛身之士,自為己計,莫不結舌杜口,孰肯冒忌干主哉。”亦作“結舌鉗口”。

服杜,◆[東漢][服虔]和[晉][杜預]的並稱。兩人均善治《春秋左氏傳》。○[晉][范寧]《<穀梁傳>序》:“《左氏》則有[服][杜]之注,《公羊》則有[何][嚴]之訓。”○[唐][劉知幾]《史通‧自敘》:“蓋談經者惡聞[服][杜]之嗤,論史者憎言[班][馬]之失。”

房謀杜斷(房谋杜断),◆[唐太宗]時,名相[房玄齡]多謀,[杜如晦]善斷。兩人同心濟謀,傳為美談。○《舊唐書‧房玄齡杜如晦傳論》:“世傳[太宗]嘗與[文昭]圖事,則曰:‘非[如晦]莫能籌之。’及[如晦]至焉,竟從[玄齡]之策也。蓋[房]知[杜]之能斷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謀。”○[元][雅琥]《上執政四十韻》:“[房]謀兼[杜]斷,[蕭]律繼[曹]遵。”◆补证条目■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美谈。后因以“房謀杜斷”形容才能齐备,多谋善断。○宋刘克庄《谢丞相启》:“伏遇某官有伊訓説命之學,兼有房謀杜斷之長。”

房杜,◆[唐]名相[房玄齡]、[杜如晦]的並稱。○[唐][劉肅]《大唐新語‧匡贊》:“自是臺閣規模,皆二人所定……二人相須以斷大事,迄今言良相者,稱[房][杜]焉。”○《新唐書‧杜如晦傳》:“﹝[如晦]﹞與[玄齡]共筦朝政……方為相時,天下新定,臺閣制度、憲物容典,率二人討裁……兩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濟謀以佐佑帝。當世語良相,必曰[房][杜]云。”○[元][耶律楚材]《繼宋德懋韻》之三:“[炎漢][蕭][曹]賢政事,[李唐][房][杜]美聲名。”○[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一○四:“[河汾][房][杜]有人疑,名位千秋處士卑。”參見“房謀杜斷”。

防杜,◆1.防範杜絕(禍患等)。○《陳書‧傅縡傳》:“聖人所以曲陳教誡,深致防杜,說見在之殃咎,敘將來之患害,此文明著,甚於日月。”○[清][陳夢雷]《絕交書》:“賊臣教以遍加網羅,防杜不測。”◆2.遮掩滅絕。○《梁書‧江革傳》:“[祏]時權傾朝右,以[革]才堪經國,令參掌機務,詔誥文檄,皆委以具。○[革]防杜形跡,外人不知。”

杜做,◆謂無師承關係的手藝。○[清][趙翼]《陔餘叢考‧杜撰》:“凡文字之無所本者曰杜撰,工作之不經匠師者曰杜做。”◆补证条目■谓无师承关系的手艺。多指家庭自制的东西。○叶圣陶《四三集·招魂》:“青布长衫,杜做布鞋,姜黄的脸色,瞪视的眼神。”○评弹《林冲·血溅山神庙》:“牛羊猪肚肠,杜做酸辣菜,盐水花生咸豆瓣,香豆腐干咸鸭蛋。”

杜紫微,◆指[唐][杜牧]。○[杜牧]曾官中書舍人,[唐]中書省又稱紫微省,故名。○[唐][鄭谷]《高蟾先輩以詩筆相示抒成寄酬》詩:“[張生]故國三千里,知者唯應[杜紫微]。”

杜主,◆1.[周][杜伯]。因封於[杜],故名。○《史記‧封禪書》:“而[雍]菅廟亦有[杜主]。○[杜主],故[周]之右將軍,其在[秦中],最小鬼之神者。各以歲時奉祠。”○[司馬貞]索隱:“《地理志》[杜陵],故[杜伯國],有[杜主祠]四。○《墨子》云‘[周宣王]殺[杜伯]不以罪,後[宣王]田於圃,見[杜伯]執弓矢射,[宣王]伏弢而死也’。”◆2.即[杜宇]。○[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後有王曰[杜宇],教民務農,一號[杜主]。”參見“杜宇”。3.杜鵑。○[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十六:“《成都記》:[杜宇]又曰[杜主],自天而降,稱[望帝]。”○[清][周亮工]《書影》卷五:“[杜宇]亦名[杜主],見《成都記》。○[杜主],人罕用之。”參見“杜宇”、“杜鵑”。

杜造,◆杜撰。○[章炳麟]《新方言‧釋言》:“今人謂虛造為杜造,或曰杜撰。”◆补证条目■杜撰。○《歇浦潮》第七四回:“無奈畢業文憑,必須要學堂中發給,自己不能杜造。”

杜園(杜园),◆1.[宋]時俗語。謂無根據的,假的。○[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六:“[陳繹]晚為敦朴之狀,時謂之‘熱熟[顏回]’。○[熙寧]中,[台州]推官[孔文仲]舉制科,廷試對策,言時事有可痛哭太息者,執政惡而黜之。○[繹]時為翰林學士,語於眾曰:‘[文仲]狂躁,真杜園[賈誼]也。’[王平甫]笑曰:‘杜園[賈誼],可對熱熟[顏回]。’合坐大噱。○[繹]有慚色。杜園、熱熟,皆當時鄙語。”○[宋][王楙]《野客叢書‧杜撰》:“然僕又觀俗有杜田、杜園之說,‘杜’之云者,猶言假耳。”◆2.謂自己家園的。參見“杜園筍”。

杜宇,◆1.傳說中的古代[蜀國]國王。○《太平御覽》卷一六六引[漢][揚雄]《蜀王本紀》:“[荊]人[鱉令]死,其尸流亡,隨[江]水上至[成都],見[蜀王][杜宇],[杜宇]立以為相。○[杜宇]號[望帝],自以德不如[鱉令],以其國禪之,號[開明帝]。”○[清][趙翼]《清流關》詩:“開邊渡[瀾滄],得國承[杜宇]。”◆2.即杜鵑鳥。據《成都記》載:[杜宇]又曰[杜主],自天而降,稱[望帝],好稼穡,治[郫城]。後[望帝]死,其魂化為鳥,名曰杜鵑。○[宋][王安石]《雜詠絕句》之十五:“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摺:“不信呵去那綠楊影裏聽杜宇,一聲聲道‘不如歸去。’”○《紅樓夢》第七十回:“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參見“杜鵑”。

杜郵之賜(杜邮之赐),◆謂賜死。○[宋][李綱]《靖康傳信錄》下:“公堅臥不起,讒者益得以行其說,上且怒,將有[杜郵]之賜,奈何?”[清][郝懿行]《宋瑣語‧詞贍》:“初,[世祖]嘗賜[莊]寶劍,[莊]以與[豫州]刺史[魯爽]送別。○[爽]後反叛,[世祖]因宴集,問劍所在。答曰:‘昔以與[魯爽]別,竊為陛下[杜郵]之賜。’上甚說。”參見“杜郵之戮”。

杜郵亭(杜邮亭),◆古地名。在今[陝西省][咸陽市]東。○[戰國]屬[秦]。○[秦昭王]賜[白起]劍,令其自殺於此。○[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渭水三》:“[渭水]北有[杜郵亭],去[咸陽]十七里,今名[孝里亭],中有[白起祠]。”亦省稱“杜郵”。○[清][黃遵憲]《赤穗四十七義士歌》:“明年賜劍如[杜郵],四十七士性命同日休。”參見“杜郵之戮”。

杜郵劍(杜邮剑),◆[秦]將[白起]在[杜郵]自裁之劍。○[金]《留題長平驛》詩:“快心千載[杜郵]劍,人所誅耶鬼所誅?”參見“杜郵之戮”。

杜郵(杜邮),◆見“杜郵亭”。

杜義(杜义),◆亦稱“杜學”。◆指[晉][杜預]對《左傳》的解釋。○《南史‧陸澄傳》:“今若弘儒,[鄭]注不可廢,并言《左氏》[杜]學之長。”○《南史‧儒林傳‧崔靈恩》:“[靈恩]先習《左傳》[服]解,不為[江]東所行,乃改說[杜]義。每文句常申[服]以難[杜],遂著《左氏條義》以明之。時助教[虞僧誕]又精[杜]學,因作《申杜難服》以答[靈恩],世並傳焉。”○[唐][孔穎達]《<春秋正式>序》:“﹝[劉炫]﹞意在矜伐,性好非毀,規[杜]氏之失凡一百五十餘條。習[杜]義而攻[杜]氏,猶蠹生於木而還食其木,非其理也。”

杜儀(杜仪),◆[杜康]和[儀狄]的並稱。指最早造酒的人。○[晉][葛洪]《抱樸子‧論仙》:“覆溺者不可怨[帝軒]之造舟,酗醟者不可非[杜][儀]之為酒。”參見“杜康”、“儀狄”。

杜學(杜学),◆見“杜義”。

杜心,◆猶灰心,絕望。○《晉書‧周浚傳》:“功業垂就,[晉]祚方隆,而一旦聽孤臣之言,惑疑似之說,乃更以危為安,以疏易親……將令賢智杜心,義士喪志。”

杜隙防微,◆同“杜漸防萌”。◆[明][陳子龍]《整飭京營疏》:“擇才望大臣素為都人信服者以統之,彈壓維制,杜隙防微,亦不為無助也。”

杜隙,◆謂杜絕疏失。○[宋][石介]《送李唐病歸》詩:“子欲治子身,杜隙身乃安。”

杜武庫(杜武库),◆[晉]人對[杜預]的尊稱。謂其學識淵博,如武庫兵器,樣樣具備。○《晉書‧杜預傳》:“[預]在內七年,損益萬機,不可勝數,朝野稱美,號曰‘[杜武庫]’,言其無所不有也。”

杜五,◆[杜甫]祖父[杜審言],與[蘇味道]、[李嶠]、[崔融]齊名,時稱“文章四友”。○[杜甫]亦善詩,且宏揚光大,故後稱[杜甫]為[杜五]。○[宋][陸游]《讀杜詩》詩:“城南[杜五]少不羈,意輕造物呼作兒。”

杜衛(杜卫),◆[東漢][杜度]與[晉][衛瓘]的並稱。兩人均以善書著稱。○[唐][張懷瓘]《書斷》中:“自[導]至[玟],三世善書,時人方之[杜][衛]二氏。”

杜田,◆猶杜撰。○[宋][沈作哲]《寓簡》卷一:“[漢][田何]善《易》,言《易》者本[田何]。○[何]以[齊]諸[田]徙[杜陵],號[杜田生]。今之俚諺謂白撰無所本者為杜田。”○[清][唐仲冕]《芳茂山人詩錄》序:“﹝[孫星衍]﹞所著《周易》、《尚書》,悉取[漢][晉]以前說,縷列綜貫,不作一杜田語。”參見“杜撰”。

杜司勳(杜司勋),◆[唐][杜牧]。○[杜牧]曾官司勛員外郎,故稱。○[唐][李商隱]《杜司勛》詩:“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唯有[杜司勳]。”○[清]林則徐《次韻奉謝》:“多謝新詩贈珠玉,難禁傷別[杜司勳]。”

杜十娘,◆小說《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的人物。姓[杜]名[微],排行第十,故稱“杜十娘”。少時為妓,倍受摧殘,一心追求真誠的愛情和自由幸福的生活,把希望寄托於[李甲],但又被[李]出賣,她只得用死表示最後的決裂和抗爭,成為封建社會中悲劇的藝術典型之一。參閱《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杜詩(杜诗),◆指[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或詩集。○[宋][嚴羽]《滄浪詩話‧考證》:“舊[蜀]本[杜]詩並無註釋。”○[巴金]《家》二四:“[杜]詩說:‘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杜塞,◆堵塞,屏絕。○《漢書‧劉歆傳》:“今則不然,深閉固距,而不肯試,猥以不誦絕之,欲以杜塞餘道,絕滅微學。”○《新唐書‧吳兢傳》:“使所言是,有益於國;使所言非,無累於朝。陛下何遽加斥逐,以杜塞直言?”[清][劉大櫆]《書<荊軻傳>後》:“當傾危之際,有健丈夫起而圖之,惟其萬全而無害,乃可以杜塞囂囂之口。”○[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附錄一:“辭雖無甚精萃,然物由發掘而得,足為[中國]考古學上之一新紀元,亦足以杜塞懷疑卜辭者之口。”

杜若,◆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葉廣披針形,味辛香。夏日開白花。果實藍黑色。○《楚辭‧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唐][皮日休]《端憂》詩:“篔簹颯兮雨岸,杜若死兮霜洲。”○[清][龔自珍]《此游》詩:“悠揚聞杜若,髣彿邀蛾眉。”

杜權(杜权),◆謂閉塞中有所變動。○《莊子‧應帝王》:“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有生矣,吾見其杜權矣。”○[王先謙]集解引[宣穎]曰:“杜閉中覺有權變。”

杜曲,◆1.地名。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樊川]、[御宿川]流經其間。○[唐]大姓[杜]氏世居於此,故名。○[唐][唐彥謙]《長溪秋望》詩:“寒鴉閃閃前山遠,[杜曲]黃昏獨自愁。”○[宋][陸游]《新寒》詩:“[杜曲]新愁隨斷雁,[遼陽]遺恨入疏砧。”○[元][張可久]《折桂令‧幽居》曲:“生計無多。○[陶令]琴書,[杜曲]桑麻。”○[清][鈕琇]《觚賸‧杜曲精舍》:“[五陵]固多勝概,而[杜曲]為最。”◆2.指[唐][杜牧]。○[卷盦]《<蔽廬叢志>序》:“語《蕭選》、《文心》之編,則違戾庸眾;吟[杜曲]、[樊南]之句,則匿笑僮僕。”

杜秋之年,◆指風塵女子已過盛年。○[清][鈕琇]《觚賸續編‧紅娘子》:“邑有妓號[紅娘子]者,已在[杜秋]之年矣。○[西崖]悅其妍媚,比於啖蔗之甘。”參見“杜秋娘”。

杜秋娘,◆文學故事人物。據[唐][杜牧]《杜秋娘》詩序說,是[唐]時[金陵]女子,姓[杜],名[秋]。原為節度使[李錡]妾,善唱《金縷衣》曲。後入宮,為[憲宗]所寵。○[穆宗]命為皇子傅姆。後皇子被廢,賜歸故鄉,窮老以終。參閱[唐][杜牧]《杜秋娘》詩序。

杜秋,◆即[杜秋娘]。亦代指妓女。○[唐][杜牧]《杜秋娘》詩:“[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間[杜秋]者,不勞朱粉施。”○[唐][羅隱]《金陵思古》詩:“[杜秋]在時花解言,[杜秋]死後花更繁。”○[清][錢謙益]《丙戌南還贈別故侯家妓人冬哥》詩之四:“[師師]垂老[杜秋]哀,《金縷》歌殘盡此杯。”參見“杜秋娘”。

杜棄(杜弃),◆拒絕,屏棄。○《北史‧吐谷渾傳》:“所獻土毛,乃是臣之常道。杜棄所獻,便是絕之,縱欲改悔,其路無由矣。”

杜魄,◆即杜鵑鳥。舊傳古[蜀]王[杜宇]的魂魄化為杜鵑,故稱。○[唐][武元衡]《送柳郎中裴起居》詩:“望鄉臺上[秦]人在,學射山中杜魄哀。”○[唐][羅隱]《送郎州張員外》詩:“旗飄[峴首]嵐光重,酒奠[湘江]杜魄哀。”○[前蜀][韋莊]《歲晏同左生作》詩:“寶瑟湘靈怨,清砧杜魄啼。”參見“杜宇”。

杜母,◆1.《後漢書‧杜詩傳》:“七年,遷[南陽]太守。性節儉而政治清平,以誅暴立威,善於計略,省愛民役。造作水排,鑄為農器,用力少,見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廣拓土田,郡內比室殷足。時人方於[召信臣],故[南陽]為之語曰:‘前有[召父],後有[杜母]。’”後遂以“杜母”稱揚父母官。○[明][湯顯祖]《牡丹亭‧延師》:“[杜母]高風不可攀,甘棠遊憩在[南安]。”◆2.石竹子的別名。○[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四六:“石竹子,《本草》名瞿麥,一名巨句麥,一名大菊,一名大蘭,又名杜母草、燕麥、蘥麥。”

杜默,◆1.猶言孤陋寡聞。○《陳書‧後主紀》:“雖剽悍輕侮,理從鉗釱,憃愚杜默,宜肆矜弘,政乏良哉,明慚則哲,求諸刑措,安可得乎?”◆2.沉默。○[宋][贊寧]《宋高僧傳‧晉閬州光國院行遵傳》:“逮[晉][開運]中,狀貌若七十餘,然壯力不衰。或詢其年臘,則必杜默。”

杜米,◆本地所產、不從商販而來的米。○[清][趙翼]《陔餘叢考‧杜撰》:“凡文字之無所本者曰杜撰,工作之不經匠師者曰杜做。後世並以米之不從商販來者曰杜米,筍之自家園出者曰杜園筍。”○[清]林則徐《諄勸殷富平糶並嚴禁牙行鋪戶囤米抬介告示》:“查往年豐熟之歲,上等杜米,每石不及三千文。”

杜門自守(杜门自守),◆謂居家守其本分。○《漢書‧孔光傳》:“[光]退閭里,杜門自守。”○[清][劉大櫆]《與吳閣學書》:“是以杜門自守,遙望堂階,茫如梯天。”

杜門自絕(杜门自绝),◆關閉大門,將自己與外界隔絕。○《漢書‧張陳王周傳贊》:“及[呂后]時,事多故矣,[平]竟自免,以智終。○[王陵]廷爭,杜門自絕,亦各其志也。”○《後漢書‧卓茂傳》:“及[莽]篡位,遣使賚玄纁、束帛,請為國師,遂歐血托病,杜門自絕。”

杜門謝客(杜门谢客),◆謂閉門不與外界交往。○[宋][蘇軾]《東園》詩:“杜門謝客恐生謗,且作人間鵬鷃遊。”○《明史‧費宏傳》:“[宏]歸,杜門謝客。”○[冰心]《寄小讀者》九:“在天然的禁令之中,杜門謝客,過我的清閑回憶的光陰。”

杜門詩(杜门诗),◆用以表明自己閉門謝客的詩。○[秦牧]《漫記端木蕻良》:“就是以那首詩而論,綺麗詞句的表面意義完全可以不去理睬它,實際上,它是一首‘杜門詩’,就是用來‘杜門謝客’的詩。”

杜門卻掃(杜门却扫),◆關閉大門,不再打掃庭院路徑。意謂屏居謝客,清靜自適。○《魏書‧逸士傳‧李謐》:“杜門卻掃,棄產營書。”○[宋][蘇軾]《<樂全先生文集>序》:“公今年八十一,杜門卻掃,終日危坐。”○[清][錢謙益]《申比部詩序》:“歸而杜門卻掃,不關人事。”

杜門屏蹟(杜门屏迹),◆見“杜門晦蹟”。

杜門面壁(杜门面壁),◆謂閉門修養。○[宋][蘇軾]《答王幼安宣德啟》:“杜門面壁,觀六十年之非。”○[宋][蘇軾]《答廖明略》之二:“衰陋之甚,惟有歸田,杜門面壁,更無餘事。”

杜門絕客(杜门绝客),◆同“杜門謝客”。◆[明][馮夢龍]《智囊補‧術智‧委蛇》:“[韓世忠]既罷,杜門絕客,口不言兵,時跨驢攜酒,從一二奚童,縱酒[西湖]以自樂。”○[明][劉若愚]《酌中志‧見聞瑣事雜記》:“﹝[鄭之惠]﹞二年春告病,杜門絕客,究心學問。”

杜門絕蹟(杜门绝迹),◆謂隱居不出。○《後漢書‧黨錮傳‧劉佑》:“﹝[劉佑]﹞後得赦出……詔拜中散大夫,遂杜門絕跡。”○[晉][桓溫]《薦譙元彥表》:“杜門絕跡,不面偽庭。”

杜門不出(杜门不出),◆關閉門戶,不外出與人交往接觸。○《國語‧晉語一》:“讒言益起,[狐突]杜門不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出戰,數不利,失亡多,邊不得田畜。復請[李牧]。○[牧]杜門不出,固稱疾。”○《新唐書‧韋陟傳》:“[開元]中居喪,以父不得志歿,乃與[斌]杜門不出八年。”○[清][王鳴盛]《蛾術編‧說人八》:“及黨事起,﹝[鄭康成]﹞乃與同郡[孫嵩]等四十餘人俱被禁錮,隨隱修經業,杜門不出。”◆补证条目■关闭门户,不外出与人交往接触。○郑振铎《文艺复兴中国文学研究专号题辞》:“除了极少部分的学者们在杜门不出,默默的从事于‘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工作之外,其他公开的在敌伪所主持的机关刊物上发表文章的‘人’,只是流连过去,谈谈不关痛痒的古典东西。”

杜門(杜门),◆1.閉門,堵門。○《史記‧陳丞相世家》:“[陵]怒,謝疾免,杜門竟不朝請。”○[宋][陸游]《春晚即事》詩之三:“殘虜游魂苗渴雨,杜門憂國復憂民。”○[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夜叉國》:“夜以巨石杜門,似恐[徐]遁。”徐遲《祁連山下》:“西北藝術院院長跑去找她,她杜門不見。”◆2.古代[長安]城門之一。○《三輔黃圖‧苑囿》:“[博望苑]在[長安]城南,[杜門]外五里有遺址。”

杜律,◆指[唐][杜甫]的律詩。○《紅樓夢》第四八回:“[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見[香菱]笑吟吟的送了書來,又要換[杜]律。”○《紅樓夢》第四八回:“[香菱]又逼着換出[杜]律來,又央[黛玉]、[探春]二人:‘出個題目,讓我謅去。’”

杜陵遺老(杜陵遗老),◆指[唐][杜甫]。○[清][金埴]《讀<杜詩詳注>》詩:“[杜陵遺老]才非凡,詩史詩聖稱名咸。”參見“杜陵野老”。

杜陵野老,◆[唐][杜甫]的自稱。○[杜甫]祖籍[杜陵],他也曾在[杜陵]附近居住,故常自稱[杜陵野老]、[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杜甫]《投簡成華兩縣諸子》詩:“[長安]苦寒誰獨悲,[杜陵野老]骨欲折。”◆补证条目■唐杜甫的自称。杜甫祖籍杜陵,他也曾在杜陵附近居住,故常自称杜陵野老、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宋刘克庄《木兰花慢·送郑伯昌》词:“諸公任他衮衮,與杜陵野老共襟期。”

杜陵野客,◆[唐][杜甫]的自稱。○[唐][杜甫]《醉時歌》:“[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鬢如絲。”參見“杜陵野老”。

杜陵屋,◆[唐][杜甫]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後因指破舊的房屋。○[明][李東陽]《風雨嘆》詩:“不然獨破[杜陵]屋,猶能不廢嘯與歌。”

杜陵翁,◆指[唐][杜甫]。○[宋][陳師道]《和魏衍三日》:“君不見[天寶][杜陵翁],[屈][宋]才堪作近鄰。”

杜陵老,◆指[唐][杜甫]。○[宋][黃庭堅]《過洞庭青草湖》詩:“我雖貧至骨,猶勝[杜陵老]。”○[宋][戴復古]《論詩七絕》:“飄零憂國[杜陵老],感寓傷時[陳子昂]。”

杜陵花,◆指妓女。○[唐][韓翃]《贈張千牛》詩:“急管晝催[平樂]酒,春衣夜宿[杜陵]花。”○[明][阮大鋮]《燕子箋‧寫像》:“風流貪看[杜陵]花,解春衣夜宿兒家。”

杜陵風月手(杜陵风月手),◆見“杜陵風雨手”。

杜陵風雨手(杜陵风雨手),◆指[唐][杜甫]。因其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詩句,故稱。○[宋][劉過]《賀新郎‧贈鄰人朱唐卿》詞:“喚起[杜陵]風雨手,寫[江]東、[渭]北相思句。”風雨手,一本作“風月手”。參閱[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杜陵布衣,◆[唐][杜甫]的自稱。○[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參見“杜陵野老”。

杜陵,◆1.地名。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古為[杜伯國]。○[秦]置[杜縣],[漢宣帝]築陵於東原上,因名[杜陵]。並改[杜縣]為[杜陵縣]。○[晉]曰[杜城縣],[北魏]曰[杜縣],[北周]廢。○[唐][盧照鄰]《長安古意》詩:“挾彈飛鷹[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橋]西。”○[唐][白居易]《新樂府‧杜陵叟》:“[杜陵]叟,[杜陵]居,歲種薄田一頃餘。”○[宋][張先]《更漏子》詞:“[杜陵]春,[秦]樹晚,傷別更堪臨遠。”◆2.[漢][宣帝]陵墓。○《漢書‧元帝紀》:“[初元]元年春正月辛丑,[孝宣皇帝]葬[杜陵]。”○《三輔黃圖‧陵墓》:“[宣帝][杜陵],在[長安]城南五十里。帝在民間時,好遊[鄠][杜]間,故葬此。”◆3.指[唐][杜甫]。○[宋][戴復古]《答杜子野主簿》詩:“[杜陵]之後有孫子,自守詩家法度嚴。”○[明][鄭昂]《感懷》詩:“[王粲]凄涼仍去國,[杜陵]老大竟飄蓬。”○[清][孫枝蔚]《同程穆倩訪周元亮司農》詩:“[杜陵]仍作客,[曹霸]可無詩。”參見“杜陵野老”。

杜連(杜连),◆[春秋]時善琴者。傳說為[伯牙]之師。○《文選‧枚乘<七發>》:“[景春]佐酒,[杜連]理音。”○[劉良]注:“[杜連]即[田連],善鼓琴者。”

杜麗娘(杜丽娘),◆[明][湯顯祖]戲曲《牡丹亭》中的女主角,死而還魂復生。○《品花寶鑒》第二回:“他姓[杜],或者就是[杜麗娘]還魂,不然就是[杜蘭香]下嫁。”

杜麗(杜丽),◆即[杜麗娘]。○《初刻拍案驚奇》卷五:“口閉唇張,好似死乍還魂的[杜麗]。”參見“杜麗娘”。

杜里,◆猶棠陰。喻惠政。○[唐][李翱]《准制祭伏波神文》:“遺德不忘,愛留杜里,築廟以祭,人畏其鬼。”參見“棠陰”。

杜蘭香(杜兰香),◆神話傳說中的仙女。○[晉][干寶]《搜神記》卷一載:[漢]時有[杜蘭香]者,數至[張碩]家,:“可十六七,說事邈然久遠……作詩曰:‘阿母處靈嶽,時遊雲霄際。眾女侍羽儀,不出墉宮外。飄輪送我來,豈復恥塵穢。從我與福俱,嫌我與禍會。’”嗣后時來時去。按,《太平廣記》卷六二引[前蜀][杜光庭]《墉城集仙錄》亦記仙女[杜蘭香]事,與《搜神記》所載稍异。○[唐][李商隱]《重過聖女祠》詩:“[萼綠華]來無定所,[杜蘭香]去未移時。”○[清][趙翼]《詠穀》:“[杜蘭香]本仙家女,一點春心便謫凡。”參閱[前蜀][杜光庭]《墉城集仙錄》。

杜口無言(杜口无言),◆閉住嘴巴,不出一言。○《晉書‧吉挹傳》:“[挹]辭氣慷慨,志在不辱,杖刃推戈,期之以隕,將吏持守,用不即斃,遂乃杜口無言,絕粒而死。”

杜口吞聲(杜口吞声),◆閉口不敢作聲。形容極度害怕。○《後漢書‧宦者傳‧黃節》:“群公卿士杜口吞聲,莫敢有言。”

杜口絕言(杜口绝言),◆猶言杜口無言。○[唐][玄奘]《大唐西域記‧阿逾陀國》:“昔以舌毀大乘,今以舌讚大乘,補過自新,猶為善矣,杜口絕言,其利安在?”參見“杜口無言”。

杜口結舌(杜口结舌),◆猶言杜口吞聲。○[漢][焦贛]《易林‧比之咸》:“杜口結舌,心中拂鬱。去菑患生,莫所告冤。”○《後漢書‧蔡邕傳》:“而言者不蒙延納之福,旋被陷破之禍。今皆杜口結舌,以臣為戒,誰敢為陛下盡忠孝乎?”○《晉書‧傅玄傳》:“而人主若不能虛心聽納,自古忠臣直士之所慷慨,至使杜口結舌。”

杜口,◆閉口。謂不言。○《漢書‧杜周傳》:“天下莫不望風而靡,自尚書近臣皆結舌杜口,骨肉親屬,莫不股栗。”○《北齊書‧崔暹傳》:“至尊或多醉,太后尚不能致言,吾兄弟杜口。”○[宋][王禹偁]《柳贊善寫真贊》:“杜口慎微,虛心養浩。”○[清][唐甄]《潛書‧除黨》:“昔之雄辨如鋒者,今之杜口無言者也。”參見“杜口裹足”。

杜康,◆1.傳說為最早造酒的人。○《書‧酒誥》“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孔穎達]疏引[漢][應劭]《世本》:“[杜康]造酒。”○[明][許時泉]《寫風情》:“你道是[杜康]傳下甕頭春,我道是[嫦娥]擠出胭脂淚。”○[清][陳維崧]《滿江紅‧聞阮亭罷官之信並寄西樵》詞:“使[漸離]和曲,[杜康]佐釀。”◆2.借指酒。○[三國][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惟有杜康。”○[唐][皎然]《詩式‧語似用事義非用事》:“如[魏武]呼‘杜康’為酒。”○[清][方文]《梅季升招飲天逸閣因吊亡友朗三孟璿景山》詩:“追念平生腸欲結,杜康何以解吾憂。”

杜絕契(杜绝契),◆舊時出賣田地房產,寫明不能贖回的契約。

杜絕(杜绝),◆1.堵塞,斷絕。○《鶡冠子‧天則》:“聖王者,有聽微決疑之道,能屏讒權實,逆淫辭,絕流語,去無用,杜絕朋黨之門。”○《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皇太后﹞孝悌慈仁,允恭節約,杜絕奢盈之源,防抑逸欲之兆。”○[唐][王昌齡]《春怨》詩:“音書杜絕[白狼]西,桃李無顏黃鳥啼。”○《紅樓夢》第三六回:“﹝[寶玉]﹞不但將親戚朋友杜絕了,而且連家庭中晨昏定省一發都隨他的便了。”◆2.徹底制止,禁止。○[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五編第一章:“[耆英]被迫將知府撤職,貼出杜絕[英]人入城的告示。”○[葉君健]《英特納雄耐爾》:“他希望他能杜絕官門對救災物資的貪污盜竊活動。”◆补证条目■彻底制止,禁止。○明海瑞《量田则例》:“蓋紙上所畫即地形所至,那移不動,可以杜絶日後争占。”

杜舉(杜举),◆[春秋]時,[晉]大夫[知悼子]([荀盈])卒,[平公]飲酒、擊鐘。宰夫[杜蕢]責以大臣喪日,不應舉樂。○[平公]引過自責,飲酒示罰,[杜蕢]洗而揚觶。○[平公]曰:“如我死則必無廢斯爵也。”以戒後世。事見《禮記‧檀弓下》。後因以稱享宴禮畢而舉杯為杜舉,表明此杯乃昔者[杜蕢]之所舉。○[唐][裴度]《黃目樽賦》:“自合禮於宗彝,匪齊名於杜舉。”○[宋][蘇軾]《見子由與孔常父唱和詩》:“願君倡此風,揚觶斯杜舉。”○[清][錢謙益]《飲酒》詩之三:“此言當杜舉,聊用勒酒城。”

杜酒,◆家釀的薄酒。○[唐][杜甫]《題張氏隱居》詩之二:“杜酒偏勞勸,張梨不外求。”○[宋][王楙]《野客叢書‧杜撰》:“然僕又觀俗有杜田、杜園之說。杜之云者,猶言假耳。如言自釀薄酒,則曰杜酒。”

杜荊州(杜荆州),◆[晉][杜預]曾官鎮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故稱。○[唐][高適]《古樂府飛龍曲留上陳左相》:“公才[山吏部],書癖[杜荊州]。”

杜禁,◆堵塞。○《新唐書‧外戚傳‧楊國忠》:“[國忠]恥[雲南]無功,知為[林甫]掎摭,欲自解於帝,乃使麾下請己到屯,外示憂邊,以合上旨,實杜禁言路,[林甫]果奏遣之。”

杜諫(杜谏),◆諫阻。○《南齊書‧鬱林王紀》:“中書令[何胤]以皇后從叔見親,使直殿省,嘗隨后呼[胤]為三父,與[胤]謀誅[高宗],令[胤]受事,[胤]不敢當,依違杜諫,帝意復止。”

杜家中弟,◆指[漢][杜欽]。○《漢書‧杜緩傳》:“[緩]([杜緩])六弟,五人至大官……唯中弟[欽]官不至而最知名。”後以“杜家中弟”泛指布衣名士。○[清][吳偉業]《贈錢臣扆》詩:“[杜]家中弟擅閒身,處士風流折角巾。”

杜家村,◆戲謔語。指肚子。○[周立波]《山鄉巨變》下三:“這個人的寒熱病是有名的。又愛貪口腹,他的杜家村,有個無底洞。帳也怕莫背得很多了?”

杜機(杜机),◆見“杜德機”。

杜衡,◆亦作“杜蘅”。◆1.即杜若。文學作品中常用以比喻君子、賢人。○《楚辭‧離騷》:“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南朝][梁][江淹]《去故鄉賦》:“[江]南之杜蘅兮色以陳,願使黃鵠兮報佳人。”○[唐][皮日休]《九諷‧見逐》:“彼茨菉之叢穢兮,固不能讓乎杜衡。”○[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杜若》﹝釋名﹞引[蘇頌]曰:“此草一名杜衡,而草部中品自有杜衡條,即《爾雅》所謂土鹵者也。杜若,即《廣雅》所謂楚衡者也。其類自別,古人多相雜引用。故《九歌》云:‘采芳洲兮杜若。’《離騷》云:‘雜杜衡與芳芷。’[王逸]輩皆不分別,但云香草,故二名相混。”○[清][周亮工]《有介弱弟中殤賦此慰之》詩:“努力承先緒,芳洲失杜蘅。”參見“杜若”。2.馬兜鈴科。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的節間短,下端集生多數肉質根。葉一二枚,生於莖端。單花頂生。蒴果肉質,具多數黑褐色種子。生於陰濕有腐植質的林下或草叢中。又名杜葵、馬蹄香、土細辛、土鹵等。○[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二‧杜衡》﹝釋名﹞:“[蘇恭]曰:‘杜衡葉似葵,形似馬蹄,故俗名馬蹄香。’[蘇頌]曰:‘《爾雅》杜又名土鹵,然杜若亦名杜衡,或疑是杜若,而[郭璞]注云,似葵,當是杜衡也。’”

杜嘿,◆沉默不語。○[宋][贊寧]《宋高僧傳‧梁州瑞岩院師彥傳》:“見[巖頭]禪師,領會無疑。初樂杜嘿,似不能言。後為所知敦喻,允請往[台州][瑞巖山院]。”

杜公祠,◆見“杜工部祠”。

杜工部祠,◆亦稱“杜公祠”。◆為紀念[唐]代大詩人[杜甫]所建。○[元][宋旡]有《杜工部祠》詩,[仇兆鰲]解題云:“據[四明][楊德周]所考,[杜公]祠堂凡有數處……自[成都]、[夔州]、[耒陽]外,又存四祠。”四祠指[江原]、[鄜州]、[同谷]、[劍門]諸祠。今[陝西省][西安市]有“杜工部祠”,為[明]代創建。

杜根,◆[東漢]人。○[永初]元年官郎中,因反對外戚專權,太后欲殺之,遇救,逃入[宜城]山中為酒家保,隱居十五年。外戚除,拜侍御史。後常用作典故。○[唐][皮日休]《酒壚》詩:“倘得作[杜根],傭保何足愧?”[清][譚嗣同]《獄中題壁》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詳見《後漢書‧杜根傳》。

杜隔,◆隔絕。○《後漢書‧申屠剛傳》:“今聖主幼小,始免襁褓,即位以來,至親分離,外戚杜隔,恩不得通。”

杜格,◆陷阱中的尖樁。古代的一種軍事防禦設施。○《墨子‧備蛾傅》:“杜格,貍四尺,高者十丈,木長短相雜,兌其上,而外內厚塗之。”○[孫詒讓]間詁:“杜格義難通,疑當作柞格。○《國語‧魯語》云:‘設阱鄂。’[韋]注云:‘阱,柞格也。’柞、杜形近而誤。”

杜父魚(杜父鱼),◆魚名。又名渡父魚、船碇魚、伏念魚。○[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二‧杜父魚》:“杜父當作渡父。溪澗小魚。”○[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二‧杜父魚》﹝集解﹞引[陳藏器]曰:“杜父魚生溪澗中,長二三寸,狀如吹沙而短,其尾歧,大頭闊口,其色黃黑有斑,脊背上有鬐刺,螫人。”○[清][王端履]《重論文齋筆錄》卷三:“竹篙輕傍漁舟插,要買新鮮杜父魚。”

杜甫溪,◆即[浣花溪]。在[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為[錦江]支流。因溪旁有[唐]代大詩人[杜甫]的故居,故稱。○[元][虞集]《仁壽寺僧報生瑞竹》詩:“[杜甫溪]頭花匼匝,[孔明]廟裏柏闌珊。”

杜甫草堂,◆又稱浣花草堂。為[唐][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內有工部祠、詩史堂等建築和[杜甫]石刻像等遺跡。1954年建立[杜甫]草堂紀念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楊慎]《泛舟浣花東阜》詩:“[揚雄]玄閣不寂寞,[杜甫]草堂天下稀。”

杜房,◆[唐][杜如晦]、[房玄齡]的並稱。○[宋][李綱]《乞罷尚書左僕射第二表》:“方國家多難之秋,尤將帥之材為急。所以[蕭何]之於[漢],必薦[韓][彭],有若[杜][房]之於[唐],必推[英衛]。”

杜廢(杜废),◆謂堵塞斷絕。○《宋書‧何承天傳》:“又界上嚴立關候,杜廢間蹊。”

杜貳(杜贰),◆禁絕背叛,消除二心。○《晉書‧慕容垂載記》:“[垂]為三軍之統,卿為謀[垂]之主,用兵制勝之權,防微杜貳之略,委之於卿,卿其勉之。”

杜二,◆[唐][杜甫]。○[甫]排行第二,故稱。○[唐][李白]有《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唐][任華]《寄杜拾遺》詩:“[杜拾遺],名[甫]第二才甚奇……昨日有人誦得數篇黃絹詞,吾怪異奇特借問,果然稱是[杜二]之所為。”○[宋][楊伯嵒]《臆乘》:“前輩以第行稱……多見之詩……[嚴父]、[高適]俱稱[少陵]為[杜二]。”

杜耳惡聞(杜耳恶闻),◆塞住耳朵不願聽。○《舊五代史‧唐書‧末帝紀中》:“懷忠抱直之人,虛心謁見;便佞詭隨之說,杜耳惡聞。”

杜多,◆梵文Dhūta的譯音,亦譯作“頭陀”。謂除去衣、食、住三種貪欲。也用以稱行腳乞食的僧人。○[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二三:“杜多……謂去其衣服、飲食、住處三種欲貪也。舊言頭陀者,訛也。”○[宋][王安石]《次韻葉致遠》之四:“若遇好花須一笑,豈妨[迦葉]杜多身。”○《翻譯名義集‧僧伽眾名》:“我說彼人,名為杜多,今訛稱頭陀。”○[宋][贊寧]《高僧傳‧唐成都凈眾寺無相傳》:“後來入城市,晝在冢間,夜坐樹下,真行杜多之行也。”

杜斷房謀(杜断房谋),◆《新唐書‧杜如晦傳》:“每議事帝所,[玄齡]必曰:‘非[如晦]莫籌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齡]策也。蓋[如晦]長於斷,而[玄齡]善謀,兩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濟謀,以佐佑帝。”後因以謂多謀善斷曰“杜斷房謀”。○[柳亞子]《寄毛主席延安》詩:“[杜]斷[房]謀勞午夜,[江]毫[丘]錦各名家。”

杜斷(杜断),◆謂善於對事情作出妥當的決斷。○[元][雅琥]《上執政四十韻》:“[房]謀兼[杜]斷,[蕭]律繼[曹]遵。”參見“杜斷房謀”。

杜德機(杜德机),◆謂閉塞生機。○《莊子‧應帝王》:“[鄭]有神巫,曰[季咸]……[列子]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數矣。吾見怪焉,見濕灰焉。’[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壺子]。○[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見吾杜德機也。’”[成玄英]疏:“杜,塞也;機,動也。至德之機,開而不發,示其凝淡,便為濕灰。”○[宋][辛棄疾]《瑞鷓鴣》詞:“何人可覓安心法?有客來觀杜德機。”亦省作“杜機”。○[宋][沈遼]《諭客詞》:“不杜機以驚俗,不屬騷以況[均]。”○[明][唐順之]《有相士謂余四十六歲且死者詩以自笑》:“色常帶墨緣辭肉,形或如灰似杜機。”

杜草,◆即杜若。○[唐][賈島]《清明日園林寄友人》詩:“杜草開三逕,文章憶二賢。”參見“杜若”。

杜伯,◆1.蠆的別名。○《詩‧小雅‧都人士》“卷髮如蠆”[三國][吳][陸璣]疏:“蠆,一名杜伯。”○[清][袁枚]《隨園隨筆‧物而人名》:“蟲而人名者……蠆稱杜伯。”◆2.[周宣王]大夫,無辜被殺,死後射王於[鄗]。參見“杜主”。

杜弊清源,◆杜絕弊端,廓清來源。○[清]林則徐《燒毀匪船以斷英船接濟摺》:“臣等仍多派妥幹員弁,於各口加倍嚴查,總期杜弊清源。”

杜蔽,◆蒙蔽,隔絕。○《後漢書‧文苑傳上‧崔琦》:“今將軍累世台輔……不能結納貞良,以救禍敗,反復欲鉗塞士口,杜蔽主聽,將使玄黃改色,馬鹿易形乎?”

杜閉(杜闭),◆堵塞,關閉。○《漢書‧劉向傳》:“杜閉群枉之門,廣開眾正之路。”

杜霸,◆[杜陵]和[霸陵]的並稱。○《文選‧班固<西都賦>》:“若乃觀其四郊,浮遊近縣,則南望[杜][霸],北眺[五陵]。”○[李善]注:“《漢書》曰:[宣帝]葬[杜陵],[文帝]葬[霸陵]。”

大小杜,◆指[唐]代詩人[杜甫]和[杜牧]。○[宋][潘若同]《郡閣雅言‧杜牧》:“[杜牧]……與[杜甫]齊名,時號大小[杜]。”

乘杜,◆傳說為馬車的發明者。○《荀子‧解蔽》:“[奚仲]作車,[乘杜]作乘馬。”○[楊倞]注:“《世本》云:‘[相土]作乘馬。’杜與土同……以其作乘馬之法,故謂之[乘杜]。”

霸杜,◆[漢文帝]墓[灞陵]和[漢宣帝]墓[杜陵]的並稱。借指[漢文帝]和[漢宣帝]。○[清][顧炎武]《恭謁天壽山十三陵》詩:“盛德比[霸][杜],宏規軼[瀍][邙]。”

杜口裹足,◆閉口不言,停足不前。形容十分害怕。○《戰國策‧秦策三》:“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後,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