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庞涓(战国十大名将庞涓垫底)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经过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旷日之久的争霸战争,从春秋初期的一百四十多家诸侯,经过三百多年的兼并,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了二十余家。三家分晋后,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除实力较强的七雄外,周王朝境内还存在着实力远不及战国七雄的宋、卫等国。只能在它们的夹缝中生存,最终为七雄所灭。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直至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

一、吴起

吴起(公元前440年-前381年),姜姓,吴氏,名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 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辅佐楚悼王主持变法。周安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因变法得罪守旧贵族,惨遭杀害。著作有《吴子兵法》,传于世,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宋徽宗时,追封广宗伯,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战国庞涓(战国十大名将庞涓垫底)(1)

吴起

二、白起

出自芈姓。楚国白公胜后裔,唐代许多白氏墓志铭详言,其祖先是楚平王孙白公胜。《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白乙丙之说已考证为以误而错。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白起善于用兵,与来自楚国的秦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馀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千字文》将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战国庞涓(战国十大名将庞涓垫底)(2)

武安君 白起

三、孙膑

孙膑(生卒年不详),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华夏族。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战国庞涓(战国十大名将庞涓垫底)(3)

四、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少时喜欢军事,随侍秦王嬴政。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统兵六十万大败项燕,消灭楚国 。联同儿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凭借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战国庞涓(战国十大名将庞涓垫底)(4)

王翦

司马迁《史记》认为: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被秦始皇尊为太师。可惜,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巩固国家根基。和白起比较,可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五、李牧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战国时期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 ,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 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赵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令后人无不扼腕叹恨。

战国庞涓(战国十大名将庞涓垫底)(5)

六、田单

田单(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名单,战国时期齐国名将。是田齐宗室远房的亲属,早先任齐都临淄的市掾。燕国将领乐毅率军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仅剩莒和即墨两座孤城。齐国危亡之际,田单坚守即墨,先以反间计使燕军换主帅,后以火牛阵击破燕军,杀死燕军主帅骑劫,收复七十余城,因功被任为相国,受封安平君,后来到赵国为将。受封都平君。
经典战役:即墨之战——火牛阵大破燕军。

战国庞涓(战国十大名将庞涓垫底)(6)

田单

七、乐毅

乐毅(yuè yì),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

战国庞涓(战国十大名将庞涓垫底)(7)

乐毅

八、廉颇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一说字洪野 ,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镇)人。 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封为上卿。勇猛果敢,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长平之战前期,采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军进攻。后为赵括所取代,致使长平之战惨败。九年后,击退燕国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拜为相国,封为信平君。赵悼襄王即位后,郁郁不得志,先后出奔魏国大梁,老死于楚地,入葬于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八公山乡郝圩村)

唐德宗时,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赠临城伯,位列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战国庞涓(战国十大名将庞涓垫底)(8)

廉颇像

九、赵奢

赵奢(生卒年不详),嬴姓赵氏,名奢,赵国邯郸人(今河北邯郸),战国后期赵国名将,战国时代东方六国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后埋在邯郸市区西北十五公里处的紫山地区。

据《战国策·赵策》记载,赵奢曾对平原君赵胜提过自己曾经亡命入燕 ,得到燕王信任,被任命为上谷守。经典战役:阏与之战——出奇制胜,打赢了一场原本无法取胜的战争。

战国庞涓(战国十大名将庞涓垫底)(9)

赵奢

十、庞涓

庞涓(?-前341年),战国初期魏国名将。相传与孙膑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因嫉妒孙膑的才能,恐其贤于己,因而设计把他的膝盖骨刮去。

魏惠王二十八年(前342年),魏国进攻韩国,次年齐救韩,采用孙膑策略,直趋魏都大梁,旋即退兵,诱使庞涓兼程追击,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中伏大败,涓智穷,大叹"遂叫竖子成名",自刎而死(一说被乱箭射死),史称马陵之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