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认错了那副画(乾隆珍藏过的一幅画)

国家文物局2012年公布的《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中,有一幅原本流失海外的绘画《五牛图》,经历较为奇特,可以说是超低价购回的。

《五牛图》是唐代高官、大画家韩滉的传世名作。韩滉家世显赫,其父韩休是唐玄宗年间的宰相,韩滉也在唐德宗年间官至节度使、宰相。他为人正直,生活简朴,所到之处深受百姓爱戴。

乾隆认错了那副画(乾隆珍藏过的一幅画)(1)

五牛图局部

韩滉书画皆精,绘画方面尤其擅长人物及牛羊等动物,唐朝另一位以画牛天下闻名的大家戴嵩就是他的亲传弟子,两人各擅胜场。

韩滉的绘画技艺之精妙独步古今。实际上,《宣和画谱》将韩滉列入了“人物门”,说明他的人物画造诣更高。《宣和画谱》记载,当时御府收藏有韩滉的36幅画作,可惜只有一幅《五牛图》流传后世,这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纸本古画。

虽然《五牛图》是韩滉第二擅长的画作之一,艺术水准之高也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乾隆认错了那副画(乾隆珍藏过的一幅画)(2)

五牛图局部

牛在中国文化里代表着沉稳、坚毅、温顺,也有吉祥的寓意。《五牛图》里画了五头神态各异的牛,筋骨皮毛质感极强,栩栩如生。而且背景除了一小丛荆棘,再无他物,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和精深的造诣,恐怕没人敢这么画。这正体现了韩滉画牛能做到“曲尽其妙”。

在古代农耕社会,画牛有着独特的含义。但作者这幅《五牛图》有什么寓意,后人各持己见,莫衷一是。

乾隆认错了那副画(乾隆珍藏过的一幅画)(3)

乾隆皇帝

有人说,韩滉的《五牛图》比喻自己兄弟五人,以牛儿的任重、勤劳和温顺表达自己忠君爱国的情感;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则认为画的是梁代陶弘景辞谢梁武帝征召、请求归隐田园的典故;乾隆皇帝则认为,韩滉的《五牛图》和汉代丞相“丙吉问牛”的寓意一样,是心系国家,关心农耕。千百年过去,后人已经无法得知真相,这幅画上留下了一个谜题。

历代画家及收藏者都把《五牛图》奉为珍宝。南宋陆游赞其为“尤物”,赵孟頫也赞叹这幅画“神气磊落,稀世名笔”。后来,喜欢收藏字画的乾隆皇帝得到了《五牛图》,认为后人画牛再也达不到韩滉的境界了,发出“古人不可及”的感叹。

乾隆一生搜罗了大量的书画珍品,《五牛图》是他最喜欢的古画之一。书画艺术品每到一个懂得鉴赏的藏家手里,几乎都要盖上自己的印章,有的还在空白处写上一段跋文。

乾隆认错了那副画(乾隆珍藏过的一幅画)(4)

左上为乾隆题诗

《五牛图》的本幅及尾纸上有赵孟頫、孙弘、项元汴、乾隆皇帝、金农等十四家题记,其中有乾隆盖的8处印章,中间那头牛的边上还被他题了一首诗,“一牛络首四牛闲,弘景高情想象间;舐龁讵唯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

由于乾隆太喜欢在古字画上盖章题字,被认为是糟蹋艺术品。乾隆珍藏的诸多古董,在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之后大都流失到了海外,《五牛图》也未能幸免,数十年间杳无音讯。

这幅画几经辗转,曾被香港企业家吴蘅孙购得。上世纪50年代,吴氏企业濒临破产,老板吴薪孙急需现金,无力再收藏《五牛图》,决定忍痛出售,起初开价10万港币。

乾隆认错了那副画(乾隆珍藏过的一幅画)(5)

香港一位爱国人士得到消息后,希望这件传世珍宝回到大陆博物馆。但他自己没有财力购买,心急如焚,就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周总理接到信之后,马上做出几点指示,让有关部门派人赴港鉴定《五牛图》的真伪,如果是真品,就不计代价购回,并妥善保管。

有关部门很快组织专家赶往香港,经鉴定,《五牛图》的确是韩滉唯一存世的真迹。双方讨价还价,最终以6万港币成交,《五牛图》就这样侥幸回到了祖国大陆。

乾隆认错了那副画(乾隆珍藏过的一幅画)(6)

然而,经历了劫难的《五牛图》没有得到妥善的保管,遍布伤痕,上面还有数百个大大小小的洞蚀。50年代的古画修复技术较为落后,因此《五牛图》被封存起来。直到70年代,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的专家孙承枝先生带人主持修复工作,历时八个月,这件传世珍宝基本上恢复如初,得到验收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2012年,《五牛图》被列为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之一。不论从艺术价值还是稀有程度来说,当初6万港币购得这幅画可谓捡了个“漏”,如今这件国宝的估值至少上亿,或者几个亿。

几年前,《五牛图》在国内知名艺术家的再创造下,进行立体化呈现,以全铜材质塑造了逼真的、活灵活现的五牛案头摆件“五牛积福”。寓意为“五福临门”,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宾,后来还曾为G20杭州峰会会场的陈列国礼。

参考资料:《国宝档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