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计划适用于苏联的条件(苏联要求加入马歇尔计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浩劫,在这场互露獠牙相向的过程中,人们进行了彼此间不可思议的互相大灭绝。战后的欧洲贫困到了极点,60%以上的欧洲耕地在战后两年半无政府状态下没有播种庄稼;城市中没有自来水,没有煤,1947年,欧洲一个冬天冻死了几百万人,街头到处可见流浪的人群,他们食不 果腹,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马歇尔计划适用于苏联的条件(苏联要求加入马歇尔计划)(1)

相反,这个时候的美国可以说处在当时为止人类最好的阶段,战争为他们带去了巨大的财富,全世界的科学家和各种人才涌向美国,生产力大大提高。而苏联虽然也遭受了重创,却依然有着战胜国的威风,趁着欧洲贫穷的裤子穿不上,快速的在欧洲发展实力,法共经过努力成为了法国议会第一大党,马上就要上台组阁,全欧贵族和资本家恐慌;西共在二战之前就非常强大,与苏联合作紧密,这使得欧洲各国不得不继续扶植西班牙法西斯弗朗哥政权,防止西共上台。

这个时候,促成美国对欧洲救援的全部条件都已经达成了:

1、权力和财富掌握者担心苏联的意识形态风波刮到美国,他们必须扶植和控制欧洲,遏制苏联的扩张;

2、美国生产力旺盛,必须有足够大的世界市场消化他们的产品,也需要更多的战略资源为国家运转服务。尽管美国自身资源丰富,但是美国为了自身长远安全考虑,针对例如石油、铀、稀土等资源,制订了首先采购他国资源,战时使用国内资源的策略。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尽管自身石油丰富,却始是世界石油第一进口大国,而且进口了世界石油总量的60%,时间长达50年,这一情况在2000年后才出现改变。

3、欧洲人穷的让人落泪,给了上层政客说服民众的理由,各种煽动演讲,使得民众以及代表他们的国会最终通过了援助法案。

杜鲁门任命二战盟军总司令五星上将乔治·马歇尔担任国务卿,他在演讲中称美国是世界的救世主。1947年6月他在哈佛大学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美国拿出170亿美元援助欧洲复兴,这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适用于苏联的条件(苏联要求加入马歇尔计划)(2)

马歇尔计划体现了美国人的智慧,简直堪称欧洲福音,非完美二字所能形容。不仅为欧洲提供农药、化肥以及拖拉机这样的生产资料,连女孩子的漂亮皮鞋也在计划内。欧洲有些地区交通不便,美国人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了牛车、驴车或者骡子车,美国的大骡子劲道十足,欧洲妇女们非常喜欢,由于战争原因,欧洲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女人在耕作。

苏联外长高兴坏了,当时虽然两国在苏联驻伊朗军队问题上有点摩擦,却依然是盟友关系,苏联刚刚将美英法三国军队“高风亮节”的让进了他们阵亡30万红军 换来的柏林。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兴冲冲的来到伦敦,结果却被告知,想要接受马歇尔计划的美元,必须撤出关税,苏联国内全面允许美元交易,保证美国在苏联的私人投资和开发。欧洲无条件使用美元,今天已经让欧洲痛苦不堪,如果苏联当时也使用美元,后果当真不堪设想。

这还了得,不想回国后被枪毙的莫洛托夫愤怒的离场。然而此时的东欧情况比西欧还惨,东欧最富裕的捷克斯洛伐克认为是苏联阻碍了他们接受马歇尔计划,因此要铲除国内的布尔什维克,结果苏联及时出手,当时的捷克总统贝奈斯居然因为上火心力衰竭而死。

为了能够笼络东欧各国,苏联出台了一个“莫洛托夫计划”,抗衡马歇尔计划,然而苏联在二战中几乎被夷为平地,很多美国人一直相信贫困而走投无路的苏联必然将会发起三次大战,著名的巴顿将军临死前念念不忘在盟军中传播要进攻苏联的想法。然而苏联经济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了,而且还真的有余力协助东欧国家重新振作,苏联和东欧甚至复苏的比西欧还早。1947年苏联协助斯洛伐克的粮食原计划是40吨,后来提升到60吨。实际上苏联正闹饥荒,为了对抗马歇尔计划,只能自我牺牲。

马歇尔计划适用于苏联的条件(苏联要求加入马歇尔计划)(3)

美国政客凯南到苏联参观后说:俄国人在忙于建设,傻瓜才认为他们会席卷欧洲,他们确实在东欧的缓冲地带,可苏联1917年建国以来被西方的对手打的太惨了。

英国、法国、荷兰、卢森堡、比利时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签署了《布鲁塞尔条约》,形成五国联盟,表面上对抗苏联,实际上是给饥饿的国内民众一个转移视线的理由,这个条约就是北约的前身,所以请注意,北约最初成立的时候,其实没有美国。

“铁幕”一词是由前英国首相、莎士比亚后英国最大文豪丘吉尔发明的,虽然冷战的开始与苏联的扩张息息相关,然而却也与欧洲这种为了转移矛盾和视线而人造的对苏敌视有很大关系。北约初始五国除了英国之外,其余四国联合面对德国法西斯,一共坚持了45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