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黄金比思维导图(6岁生活中的数学启蒙)

文/云妈妈

先回顾一下学龄前儿童的数学都包含哪些内容:

1,数字和运算;

2,几何和空间感;

3,测量;

4,规律;

5,数据分析

第一篇 0-6岁生活中的数学启蒙(一)写了数字和运算,今天这篇来说说第二部分——

几何和空间感

说到几何,脑子里立刻跳出来初中数学课;

说到空间感,就想起大学里的机械制图画俯视仰视图。

但小盆友的几何和空间感不会这么难呐,它包含这四个方面:

1,对外形轮廓的认(平面&立体)

能通过视觉或触觉识别辨认圆/方/三角/椭圆等基本平面形状、

圆球/圆柱/立方体等基本立体形状,

以及生活中各种线条轮廓。

2,对空间方位的认知

第一步是能够分清自己的上下、前后、里外、左右,

然后进阶到可以从他人的视角来辨别上下、前后、里外、左右。

对距离远近、视角方向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3,对形状的转换

能创造对称的形状(绘画/拼搭),

还能通过平移、旋转、放大缩小等操作,对形状进行转换。

4,空间推理

能在头脑中操作物体进而做出一些判断,

比如在头脑中判断读书角里能不能放进喜欢的小沙发、

某片拼图转一下后能不能拼起来等等。

数学黄金比思维导图(6岁生活中的数学启蒙)(1)

看着是不是有点儿晕?

没关系,我们一点一点慢慢道来。

0-2岁

这个阶段爸爸妈妈们的主要任务有两个。

第一个是叨叨叨。

因为,宝宝对形状轮廓/空间方位的认知都需要语言的支持,也就是说,他们得先从父母那里知道这些说法:上下左右前后里外中间、圆形方形三角形椭圆形扇形等等。

(图片来自云妈线下活动)

在外面散步时

跟宝宝说说你的亲眼所见:

天上一朵一朵的白云在飘呢

有的像飞马,有的像一团棉花

树下撒了好多金黄色的小花

你坐的小车轮子上也粘了好多

妈妈捡一朵来看看

四片尖尖的小花瓣

我们后面来了一辆车

它有四个圆圆的大轮子

那就靠边停下来先等一等

等它开到前面我们再走

(图片来自网络)

给宝宝换尿布时

一边做一边描述你的动作:

妈妈先从柜子里拿出一片新的尿不湿

放在床上,我的右手边

还有桌上的湿纸巾

也拿过来放在床上,我的右手边

然后把你尿不湿左右两边的黏黏解开

再把尿不湿折起来垫在你的小屁屁下面

现在,从纸巾盒里抽出一张湿纸巾

擦掉小屁屁上的尿和粑粑

一张,两张,三张,

哇哦,宝宝又干净啦!

然后把新的尿不湿打开

拿过来垫在小屁屁下面

再把脏了的尿不湿抽出来扔到垃圾桶里

左右两边的黏黏贴上

最后掏一掏尿不湿的小花边儿

齐活儿!

当宝宝会走路了,还可以派点活儿给ta:

请把米里面的球找出来给我

请把毛绒玩具放进这个箱子里面

请把桌上圆圆的碗拿给我

请把桌子底下的方纸巾捡起来

请拉着我的右手

请把前面这个方盒子挪到沙发旁边

在我们叨叨叨的时候,宝宝最初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但随着一遍一遍的重复,他们会把听到的语音和看到的现象结合起来,久而久之,便理解了语言背后的含义。

这里插一句,儿童对于方位词的理解,顺序一般是

上下

里外

前后

中间

左右

3-4岁小班年龄段一般能理解上下、里外、前后,

对于左右的理解是最晚的,一般要到大班5-6岁这个年龄段。

虽然理解有先后,但不妨碍我们叨叨叨,这是他们建立几何和空间感的重要基础。

与此同时,爸爸妈妈们还有第二个任务。

0-2岁这个年龄段正是探索游戏的高峰期,宝宝们对自己的身体、对周围环境里的各种物品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所以,第二件事是提供探索空间

给宝宝提供可以钻的隧道/纸盒

体会从里到外、从外到里

数学黄金比思维导图(6岁生活中的数学启蒙)(2)

(图片来自网络)

给宝宝可以爬越的小障碍比如靠垫

或是楼梯、滑梯

体会从下到上、从上到下

给宝宝一个目标物体来靠近

体会由远及近

给宝宝一些球和积木来扔

体会重力和惯性带来的空间运动

体会不同形状物体的运动轨迹差异

(图片来自网络)

给宝宝一些容器和物品

例如杯子和水

例如收纳盒和各种玩具

例如柜子和物品

体会放进去、倒出来

体会装满、腾空

(图片来自小妞一岁多时翻箱倒柜)

给宝宝一个形状辨认箱

体会形状匹配

体会里面、外面

(图片来自云妈摄影)

给宝宝一些积木

叠高高排排队

体会初步的立体建构和摧毁

(图片来自云妈摄影)

2-6岁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会说会走了,之前的叨叨叨可以裁剪,但不要停,换成对话形式即可。

与此相关可以玩的游戏也多了很多。

为了方便理解,按照前文四条内容做下分类,虽然每个游戏对孩子的启发并不仅限于一种。

对外形轮廓的认知(平面&立体)

找东西游戏

(2-6岁)

和宝宝一起找出家里所有圆形的东西

所有三角形的东西

所有圆柱形的东西

……

形状配对游戏

(2-4岁)

自制形状卡片

正面朝下

猜猜哪张卡片和自己手中的相同

(图片来自云妈摄影)

形状变变变

(3-6岁)

积木拼接叠加

磁力片拼接叠加

半圆如何变成一个圆

小正方如何变成大正方

(图片来自云妈摄影)

玩拓印

(2-6岁)

拿乐高拓印

拿蔬菜拓印

拿磁力片拓印

(图片来自云妈摄影)

画画

(2-6岁)

最初爱画圆,圆可以代表一切

慢慢出现了直线折线

不必教不必催,听ta讲画

最初的人脸是正面的、圆圆的

然后会出现侧脸、背影

最初的身体都是站着的

然后会出现坐着的、躺着的

最初的物体无论远近是同样大小的

然后懂得远小近大

(图片来自小妞4-5岁期间的绘画)

对空间方位的认知

蒙眼爸妈的小向导

(3-6岁)

爸爸或妈妈把眼睛蒙起来

请宝宝用语言指挥着去拿一样东西

体会方位词的应用

(图片来自云妈线下活动)

小小摄影师

(2-6岁)

找一些熟悉的物品/实物

上下前后左右拍照

体会不同方位的视角差异

猜猜我是谁

(2-6岁)

爸爸妈妈找一些宝宝熟悉的物品

从宝宝熟悉的视角拍一些照片

不熟悉的视角拍一些拍照

然后让宝宝猜猜是什么

也可以让爸爸妈妈猜

(图片来自云妈摄影)

画地图

(4-6岁)

找一条生活中宝宝经常走的路线

请宝宝画出来

标出沿途的建筑物或其他熟悉的物品

或者是爸爸妈妈画出来

请宝宝猜猜是哪一条路

(图片来自小妞绘画)

建构游戏

(2-6岁)

当之无愧的空间感试验场

从垒高、排队、搭桥到围圈

到初步的象形表征

再到复杂的立体造型

是孩子空间感发展的基本路径

搭建时可以凭借记忆(心理表象)

还借助实物图片

也可以借助图例模型

又或是仿造爸爸妈妈的作品

搭建之后如果宝宝愿意分享ta是如何做到的

对空间感建立将更为有益

数学黄金比思维导图(6岁生活中的数学启蒙)(3)

对形状的转换

玩对称

(3-6岁)

孩子一般会有自发的对称行为

拼对称的图案

画对称的图

喜欢对称的东西

爸爸妈妈可以借此和宝宝玩对称

画出和ta作品对称的画

拼出和ta作品对称的图案

形状找同伴

(2-6岁)

画一些生活中的物品

复印、裁剪,做双份

或是网上找现成的

然后洗牌、旋转、打乱

和宝宝一起找相同的图案

考验不同方位下图案的辨识能力

还记得之前团过的Highlights画卷么

形状找同伴的好搭档

而且更妙

玩‘变形’

(3-6岁)

把这个东西变大一倍你会么

变小一半呢

把它倒着放是什么样子

摔倒在地呢

就像画的身体最初都是站着的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有‘变形’

变成躺着的、坐着的

会变形、能识别变形

也是逐渐发展出来的

空间推理

收拾玩具/抽屉/书柜

(2-6岁)

这个方盒子能装下这些积木吗

这个柜子能装下这些毛绒玩具吗

这个笔筒能放下二十支笔吗

孩子在操作中逐渐感知物体的三维大小

也便有了对空间的预见推理能力

(图片来自云妈摄影)

收拾行李/书包

(2-6岁)

如何规划一个大的空间

放入不同形状的物品

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体验到的

出去旅行时请孩子负责自己的行李箱

上学时负责自己的书包

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

承担责任,也构建认知

(图片来自网络)

玩假装游戏

(2-6岁)

假装游戏少不了道具

过家家里各种家具、餐具、人偶

开赛车里各种汽车、马路、停车场

都需要规划空间来合理布置

让孩子来做主安排

既有社会化的发展

又有空间推理的发展

这么多的游戏,也许看着有点眼花缭乱,不过仔细寻思其实有一个诀窍,

几何和空间感需要孩子勤动手,在生活中多多身体力行、表达表征,凭空想是不行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