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心深处安放一份信仰(却渴望信仰的路)

在内心深处安放一份信仰(却渴望信仰的路)(1)

文/小鑫,心存善念心向往之。

01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关于藏地的印象,源自仓央嘉措诗集,拉萨街头、布达拉宫,一种恢弘而静谧的气息铺面而来。在这之前,关于西藏,我只知道是个遥不可及的避世之地。

喜马拉雅山、雅鲁藏布江,放牧的藏民脸颊永远红扑扑,眼神清澈见底。他们时常笑,笑起来牙齿白的像黑人的。

对的,电视里的,百度里的,别人口中的,那的人都这样。那一条往西南而去的路,很多人一步一匍匐,额头贴着大地,虔诚地朝圣着。

我不懂他们心中所想,在风吹日晒里,身躯与额头贴在肮脏的地上,苦却还在坚持着,为什么呢?

02「为什么藏人匍匐在地去朝圣的虔诚不能使我感动?」

一个人问出这个问题。我细想,是啊,我也没有感动,顶多是佩服。

匍匐朝圣是一种虔诚吗?我觉得真正的信仰,不是会让人抬起头吗?

朋友说「没有触动一些人的感受,问题不在这些朝圣者,或者朝圣方式,而是我们对于这样行为的理解和看待角度而已。」

藏传佛教的大礼拜和拜着去朝圣是传统,也是修行,并不是为了感动别人。他们试图感动的不是旁人,而是神。

信仰是放在心中的,没加入宗教不代表没信仰,一心向善其实就是最好的信仰。

03

前年去的云南,在迪庆遇到一个很颠覆我三观的人。

我提前联系好的租车,在约定的地方等了会,一个三十多岁、身材粗豪、带着墨镜、满脸络腮胡的大喇嘛大喇喇地走了过来,粗声粗气地问「你是那XXX吧?」说罢还扬了扬手中大屏的国产手机「我们刚联系过得。」

这租车的哥们居然是个喇嘛。

然后,喇嘛把我带到了一部越野车旁边,说「咱走吧。」

我下意识地问「这是你的车?」

「是啊。」

坐副驾驶的我虽然很有礼貌地没有问「哪儿来的钱?」但是大喇嘛仿佛能看懂我的心思,拍拍方向盘「我是做生意的,做干果,一年能赚个五六十万,现在生意比较闲,接点租车,多赚点。」

喇嘛做生意对我的震撼很大,以至于他告诉我他已经50多岁的时候,我都没啥感觉了。

我问「你们不是要修佛吗?喇嘛也能做生意吗?」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出家人是不能经商的。

大喇嘛呵呵一笑「不做生意吃什么?山上的庙太偏僻,没啥香火,要靠我做生意;村里的小孩不读书不行,现在村里十几个大学生,都是我供着。」

当地的特产是核桃。核桃树是一种成材艰难的树种,通常要5年甚至7年才能挂果。挂果之后,核桃树能带来很高的收益,但这之前的5~7年对农户来说意味着大量的投入和零收入。

大喇嘛说「教育就像核桃树,村里很多孩子的父母都支持不到孩子成材的那天,所以他希望让孩子们可以像核桃树一样,拥有等待的时间和空间。」

这个喇嘛爱吃肉,和我们一样撸串,终身未婚娶。聊天的时候我会忘记他是个喇嘛,但他又会很快用几句精妙的经典引用,让人意识到他是个佛法精深的教徒。

后来我想了想,他就是个好人,和信仰什么可能有关系也可能没有,但这并不重要。

在内心深处安放一份信仰(却渴望信仰的路)(2)

04

有的人跟我说他不相信彼岸世界,他说他信仰的是至善。

但什么是至善呢,每个人的定义不同,但我很确定一个相信至善的人会认同哪些价值观。

比如有人捐了五千万给非洲某个地区让那个地区通电,我们相信这是善行;可是如果有人在街上活取熊胆,我们相信这是恶行。

有些人会因为狗肉很好吃而狂欢,却不知道狗被杀死的残忍画面;有些人会觉得放生是一种积德,却不知对更多原有的物种生态是一种破坏。

然而佛法是持续的修行善良的方法,试想你能在这个世界上做的每件事情都是善良的,又能让自己活得漂亮,佛陀教授的就是类似于这样的东西。

持续的做大礼拜是专门训练你自己的谦卑的,这也是他们内心根深蒂固的信仰。不论是匍匐亦或仰望,跟我们的祈祷没差。

试想拥有同等能量的两个人,一个谦虚的人一定比那个趾高气扬的人更受欢迎。

佛陀一直在训练你的心,所以透过外在看本质,所有信仰都是一种历世的智慧。

05

朝圣这种一步一拜的苦行,其实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生活的缩影。只是我们满足了衣食足行的需求,所以很难感受苦的存在。

有人的一生,丰富多彩;而他们的一生,平淡无奇。但在生死不休的人生苦海里,也不过是绚烂的泡沫和浪花的区别。

也许有人觉得他们没有为社会做贡献,是一群在信仰里迷失的可怜虫。但他们只是放弃了纷争不休、揪心斗角,放弃了不必要的造作而已。

当我们在夜晚买醉而不知前路何往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平静得像雪山。因为他们懂得他们想要的是什么,他们听到了发自内心的声音。

相比于他们来说,我更觉得我们才是迷茫的可怜虫。

我们不必为他们这种行为感动,虽然这跟我们在获得幸福和安乐的时候的感动,没有什么不同。

因为这个信仰内在的逻辑是“交换”:通过修行交换获得来世的平安。和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从本质上并无区别,都是有条件的。

而真正有价值的是无条件的,正如真正值得我们感动往往是看起来很廉价的:每天的空气、水、阳光,和爱人的陪伴。

06

没有朝圣的心,却渴望朝圣的路。这条路,是风景,是路过的人文,也是许多人的一个信仰。有信仰的民族才会坚韧不拔、视死如归、看淡金钱、心如止水。

历史的车轮滚滚碾过,没有人能螳臂当车。信仰的外在衣物换了又换,耶稣、安拉、佛祖,但内在的力量不变。

信仰从不渴求别人认同,却总在劝人向善,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尊重。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个神圣发光的地方,在往这个地方旅程就是朝圣的路。

在内心深处安放一份信仰(却渴望信仰的路)(3)

07

最后再奉上仓央嘉措的诗集,只因喜欢。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

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仓央嘉措《那一世》

在内心深处安放一份信仰(却渴望信仰的路)(4)

本文系综旅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综旅客服。

在内心深处安放一份信仰(却渴望信仰的路)(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