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冯小刚原型:张艺谋和冯小刚离不开的女人


芳华冯小刚原型:张艺谋和冯小刚离不开的女人(1)

27年前,在美国,有一位熟悉9国语言、精通汉语的年轻外交官叫劳伦斯。


32岁那年,他爱上了一个中国女孩。


可仅仅因为职业身份,这个中国女孩,就受到了来自FBI的反复审查,甚至还要被用上测谎设备。

女孩倍感屈辱,劳伦斯对此也充满了愤怒。最终,劳伦斯在事业和爱情之间,选择了爱情。

这个让优秀的外交官不顾一切的女孩,就是作家严歌苓。

劳伦斯对严歌苓一见钟情,在他眼里,严歌苓是个浪漫且独立的女人,有着强大的人格魅力。


而严歌苓,则把这些魅力全部付诸于笔端,转化为文字。

中国文学评论家说:严歌苓的小说零缺点。

这些年,严歌苓的作品一次又一次成为李安、张艺谋、冯小刚等导演改编的对象。


从《少女小渔》到《小姨多鹤》,从《金陵十三钗》,再到爆火的《芳华》,这些作品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严歌苓。


芳华冯小刚原型:张艺谋和冯小刚离不开的女人(2)

《芳华》


李少红和严歌苓相识,还是源于10年前拍《红楼梦》的时候,当时严歌苓与杨澜一起去探班。


李少红问严歌苓:你之前都和男导演合作,咱们能不能也合作一次?


十年后,李少红终于等到了严歌苓的新作《妈阁是座城》,并将这部作品搬上了荧屏。

芳华冯小刚原型:张艺谋和冯小刚离不开的女人(3)

《妈阁是座城》

到底是什么,能够让一个外交官对严歌苓如此痴迷,又是什么样的作品,能够被大导演们称为最有魅力的故事?严歌苓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在和严歌苓聊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严歌苓和很多人都不一样,虽然已经年过60,可她对生活依然保持敏锐的触角,并且,她也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励志”。

芳华冯小刚原型:张艺谋和冯小刚离不开的女人(4)

芳华冯小刚原型:张艺谋和冯小刚离不开的女人(5)

安乐

当我们问到:“用三个关键词概括一下2019年,您会用哪三个词?”严歌苓说:“我一般不用关键词,每个词对我来说都很关键。”

很奇特,也很难得的答案,因为很少有人能够热爱自己的每个瞬间。

严歌苓出生于书香门第。


芳华冯小刚原型:张艺谋和冯小刚离不开的女人(6)


祖父是一位海归博士,英国作家哈代《苔丝姑娘》的第一个汉译者,父亲萧马同样也是知名作家,母亲是话剧演员。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严歌苓对文学有着格外的情感。

她形容父亲的书房“就像一个图书馆”,父亲也从不管她,她愿意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

而母亲,每晚都会用话剧般的音调,给她讲莎士比亚这样的名著,她小小的脑袋里,时刻都在建构一个又一个立体的故事。

这样的成长环境,让严歌苓总是能够找到最舒服的状态。

只是没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严歌苓在年轻时也曾多次遭遇挫折,陷入过低谷。


她遭遇的第一个重大挫折,来自于青春期。

15岁的时候,在部队做文艺兵的严歌苓,爱上了一位年长的军官,和所有的少女一样,严歌苓对于爱情充满了浪漫的期待。


爱恋的过程中,她给军官写了一封又一封情书,这些情书,是爱的表白,同时也是她最初的文学创作。


但是,当时部队不同意士兵谈恋爱,这位军官便把她的信如数上交给了上级。


在那个保守的年代,严歌苓不仅收到了批评和处分。


更让她难以承受的是,她内心所有的情感,都被公之于众,那些本来很正常的少女情愫,成为了众人批评教育的罪责。

自尊被践踏,隐私被披露,对于一个15岁的女孩来说,这一关是很难过的。


严歌苓在当时甚至还闪过自杀的念头,这段经历在很长时间内,也成为了严歌苓心中过不去的坎。

芳华冯小刚原型:张艺谋和冯小刚离不开的女人(7)

只是,很多人很难和过去的伤疤和解,但严歌苓不一样。

写作,让严歌苓能够站在另一个视角,审视发生在她身上所有的事情,最终,这些都成为她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

2017年,严歌苓把这段经历变成了故事,冯小刚又把这个故事变成了电影。


《芳华》,是严歌苓第一次以自身经历为蓝本创作的作品。

后来,严歌苓在读者见面会上说:

《芳华》里的故事,是我的一段青春经历,里面的人物有我从小到大接触的战友们的影子。我们那个时候的爱情是被禁锢的,由于禁锢而产生的这种美真的非常动人。

芳华冯小刚原型:张艺谋和冯小刚离不开的女人(8)

《芳华》

这便是严歌苓,即使是挫折,她也会让挫折在笔下开出生命的花,这样的她,始终能带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当61岁的严歌苓被问到:您做过对自己特别狠的事情是什么?

她温柔一笑,细声细语地说:没有啊,没有特别狠的事情,没有特别狠,就除了学英文的那段时间。


时光在她身上流淌得越来越慢,一种叫做安乐的暖流,全部铺在她的脸上。


芳华冯小刚原型:张艺谋和冯小刚离不开的女人(9)

欲望

1979年,严歌苓主动请缨,赶赴对越自卫反击战,成为一名战地记者。


在战地后方,她每天都能看到血肉模糊的战士被抬进抬出,一个个鲜活的人,一瞬间,就失去了手脚甚至生命。


这让严歌苓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她的写作天赋一下被开启了。

自卫反击战回来后,严歌苓把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体验,写进了处女作《七个战士和一个零》中。


这一年,她只有21岁,父亲萧马看到女儿的作品后被吓了一跳:“我从来不知道她有写作才能,真没想到是这样的出手不凡!”

从这时开始,严歌苓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

1983年,25岁的严歌苓从部队退伍,这时,她已经写出了几部成功的作品,《天浴》和《少女小渔》都产生于这个时期。

芳华冯小刚原型:张艺谋和冯小刚离不开的女人(10)

《少女小渔》

风华正茂的年纪,影响力快速攀升,人生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


如果说,很多年轻人的欲望是赚钱是成功,那严歌苓的欲望就只有一个:写作。


面对国内可见的未来,与国外未知的一切,她依然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美国读书,系统地学习写作。

这里面最大的拦路虎,便是英语。在出国之前,她的英语水平仅限于认识ABC,为了实现上美国学习写作的心愿,她选择和英语死磕。

先是搬回来几大本厚厚的新概念英语,那段时间,她无时无刻不在背。


家里的墙上被贴满了单词,甚至她的手臂上都写满了单词,一天睡四五个小时,就这样,严歌苓生生把这几本书啃下来了。


考托福时,以高出分数线20多分的成绩,取得了全奖赴美学习的资格。

芳华冯小刚原型:张艺谋和冯小刚离不开的女人(11)

这段学英语的经历,被很多人拿来做励志的案例。


严歌苓也曾说:这段考试经历告诉我,成功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勤奋。

但她也打心眼里觉得,学英语很枯燥,那段时间是真的辛苦,但不学,就没有办法去美国学写作。

她做一切事情的原动力,都是因为写作的欲望。

1993年,在美国还没有站稳脚跟的严歌苓,接到了李安的电话,当听到李安说,要买她《少女小渔》改编权时,严歌苓很开心,因为这笔钱足够她专心写作两年的生活费了。

不仅如此,为了写出真实的故事,她每部作品都要亲身去感受和体验。

写《小姨多鹤》时,因为不了解日本人真正的思想和生活状态,她迟迟没有动笔。


直到她自费去了3趟日本,亲眼见到那些日本女人平时对于丈夫的顺从和恭敬,小姨多鹤这个人物,才真实的出现在她脑海里。

芳华冯小刚原型:张艺谋和冯小刚离不开的女人(12)

《小姨多鹤》

写《妈阁是座城》时,为了了解赌场的各种技术性规则,她几次去澳门巩固印象和记忆,前后输进去几万块,但她都当交学费,因为写赌徒一定要像赌徒,小说在真实性上才能成立。


写《老师好美》时,她为了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干脆每天都去北京一所中学体验,和学生们聊天,观察他们的行为方式,一去就是多半年。


她说自己没有物质的欲望,所有的欲望都是创作热情,当她能够写出一本好作品,满足感就全部出来了。


鲁豫曾经让严歌苓概括一下什么是成功,她只说了6个字:知足就是成功。


能写作,她便是知足的。


她欲望极低,又极高。

芳华冯小刚原型:张艺谋和冯小刚离不开的女人(13)

敏锐

张艺谋说,严歌苓的每一部小说都是一部电影。因为她的文字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可以“拿来就拍”。

对此,严歌苓这样形容自己的写作习惯:脑子里要有一双眼睛。

这“脑子里的眼睛”,则离不开对生活敏锐的嗅觉。

芳华冯小刚原型:张艺谋和冯小刚离不开的女人(14)

严歌苓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祖父在30多岁的时候,目睹时局动荡选择痛苦自杀,祖父离开后,是家里的女人忍辱负重地撑起了生活。


这样的成长背景,让严歌苓特别愿意探究女性,她觉得女人在很多时候都是非常坚韧的,也必须坚韧。

十年浩劫期间,严歌苓曾经亲眼目睹一名知名演员自杀:


“当时她已经失去知觉了,身体插满管子,那个男医生就可以把她暴露在那里,让大家都去看。


她是一个任人宰割的肉体,当时有一个电工,故意把烟头掉上去。


那时候我才9岁,但当时我能感受到的是那个特殊年代对女性的践踏和侮辱。”


这些经历,让严歌苓越来越深入地探究人性的复杂。


她曾说:我对人性感兴趣,女人比男人更有写头,因为她们更无定数,更直觉,更性情化。

许多女性作家写女人,习惯去倾注于爱情,似乎女人离了爱情便不能活。但严歌苓从来不这样写。

芳华冯小刚原型:张艺谋和冯小刚离不开的女人(15)

《少女小渔》里的小渔为了拿到绿卡,在男友的安排下和一位意大利老头假结婚。


但随着她发觉自己早已成为男友的工具,她选择毅然离开。

《第九个寡妇》王葡萄,虽是一个寡妇,却从不畏惧流言,周旋在各色男人之间,最后迸发出敢于和时代作对的勇敢。

日本女性多鹤,在日本战败后成为东北一户人家传宗接代的工具,但多鹤隐忍而坚强,最终成为这个家庭的顶梁柱。

《金陵十三钗》中,这种女性的斗争更为激烈。13个刚烈的妓女,在面对日本人要抓走女学生时,毅然站出来替女学生赴死。

芳华冯小刚原型:张艺谋和冯小刚离不开的女人(16)

《金陵十三钗》

这些一个又一个饱受命运折磨,却又温柔有力的女性们,在严歌苓的笔下慢慢鲜活。


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她们是边缘的,弱势的,可却折射出复杂的现实和人性。

高晓松曾在《晓松奇谈》中提到过严歌苓的作品:


“过去无论是灰姑娘、茶花女,或者杜十娘,几乎所有的女性形象,最后都需要爱情来救赎,需要一个男性的世界来救赎。但她的作品,颠覆了千百年来的套路,女性终于站出来说,谢谢各位,我不需要你来救赎我。”


有人曾经问过严歌苓:为什么你的笔下能不断的塑造出那么鲜活的人物?

严歌苓说:我见识过无数人的人生,我把他们的人生刻画在我自己的书里,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我笔下的这些人物在生活中都是有原型的。

同时,她又不断投射自己的情感和感悟,写《扶桑》的时候,严歌苓刚离婚,所以关于爱情,她写的有些幻灭:“扶桑选择了婚姻,从此爱情不再能伤害她。”

写《陆犯焉识》时,因为经历了第二段美好的婚姻,生活开始稳定平和,她又写道:“爱是一生的事情。”

芳华冯小刚原型:张艺谋和冯小刚离不开的女人(17)

《归来》

“当我描写女性的时候,我其实是站在她们心里的,我笔下的每一位女性,又都或多或少有我自己的影子。”

敏感而柔情,这就是严歌苓“脑子里的眼睛”。


芳华冯小刚原型:张艺谋和冯小刚离不开的女人(18)

余地

严歌苓每天的时间安排非常有规律。


每天晚上九点睡觉,凌晨四点起床,心无旁骛地写上四五个小时,下午精心打扮一番迎接老公归来,再做上一顿丰盛的晚餐。


严歌苓享受这样的状态,在聊天中,谈到自律。


她说:我是特别喜欢白天非常单调、非常孤寂的状态,到了晚上有朋友来谈天喝酒,热闹非常。有时间带狗狗出去远足,这就是我很喜欢的生活。

在被问到是否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她却觉得并没有,因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我的时间和精力,没有触及了哪个限度。我可以一口气游两千米,但是我现在就游一千米,在时间上和体力上让自己富余。”


原来,严歌苓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励志”,给生活留余地,想必她一直以来的温和感,大概因此而来。

芳华冯小刚原型:张艺谋和冯小刚离不开的女人(19)

除了写作,她从不会跟自己较劲,也不会允许任何一根弦崩的太紧。

和第一任丈夫李克威离婚时,严歌苓内心也受到过很大的打击。可遇到劳伦斯后,她依然拥有重新爱的能力。

很多人喜欢用自律,来形容严歌苓几十年笔耕不辍,可她总是说,那是一种使命感,我不写会死。

被问到你怕老吗?她笑了,还是那样轻声细语地说:我不害怕衰老,因为我有写作,随着多长一岁,我就多一些作品出来。

你似乎很难发现严歌苓的边界在哪里。在挫折面前,她有着很强的柔韧性,在热爱的写作面前,又有无限延展的能力。

今年,严歌苓已经61岁了,不久前,她出了一本以小动物为主角的新书《穗子的动物园》,这一次不写人,而是写生命。

严歌苓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又一次拓展了领域。

谈起这些小动物,严歌苓更加柔软温和。

芳华冯小刚原型:张艺谋和冯小刚离不开的女人(20)

她养过一条狗叫壮壮,壮壮身患重病,最后严歌苓选择给它安乐死。因为接受不了壮壮的离去,严歌苓写了很多小动物,就是不敢去写壮壮的临终。

她从来都是把动物当做朋友,严歌苓看得懂它们每一次喜怒哀乐,能够体会它们强烈的尊严。


经历了半辈子的思考,严歌苓活的越来越纯粹。

采访时,我们很好奇,这个似乎拥有无限能量的女人,会怎样看待人生的意义?她有没有一些时刻觉得,活着是既无奈但是又美好的事情?

严歌苓却说:“从来都没有什么无奈,对我来说活着特别愉快,我能从各种各样的地方找到乐趣。”

“读一本好书都会觉得特别特别的开心;我愿意做一个好的作家,能够不断的创作出好的作品;我愿意做一个很好的读者,永远可以看不完的好书;

“我也愿意做现在的妻子、主妇还有妈妈。”

芳华冯小刚原型:张艺谋和冯小刚离不开的女人(21)

认同自己所有的角色,感恩每一次经历,永远活在当下。

看完她的人生,读完她的作品,才发现,严歌苓能走到今天并不奇怪。

也只有这样的严歌苓,才能成为严歌苓。


芳华冯小刚原型:张艺谋和冯小刚离不开的女人(22)


作者:蓝橙,爱读书,爱写作,爱旅行,蓝橙北调。本文为十点视频原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