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木偶戏文化(之泰和提线木偶)

泰和提线木偶

历史上木偶戏文化(之泰和提线木偶)(1)

泰和提线木偶主要流行于上模乡,距今已有百年历史,据说是由赣州市兴国县传过来的。当时,提线木偶戏班属于半农半艺的演出团体,艺人们农忙种地,农闲演戏。

木偶戏又称傀儡戏,其人物结构由钩牌(操线板)、悬丝(8—16条)、傀儡头(含盔帽)、躯干(含服饰)、四肢(含鞋、靴)等部分构成。木偶表演的全部道具,用一担木偶箱就可全部装下。木偶戏的原始形态为单人木偶戏,由一名艺人表演,集唱、做、吹、打于一身。其艺术特点可用“形声俱佳”来概括。木偶戏的唱词,与当地客家民歌有关,它吸收民歌的精华,唱词口语化,是一种通俗流畅而富有鲜明个性的文艺形式。木偶戏没有固定的演出场地,只需一小块空地就可以搭台演出;在时间上,一年四季都有演出,但以春季为最盛,元宵、春节等喜庆节日演出木偶戏娱神娱人。

随着社会的转型,受经济冲击、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和青年人娱乐取向的转变,使木偶戏生存发生危机,木偶艺术后继乏人,一些著名木偶艺人后代不愿继承衣钵,社会上也难找人传承,木偶戏确实面临着消亡的危险。2012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到上模乡上模了解并采取文字、图片、影像、录音等方式记录了木偶戏的发展现状、表演方式和演出剧目。同时,制作了木偶戏展板,宣传保护木偶戏。

2017年,泰和提线木偶入选江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