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东大殿建筑结构分析(唐代古建筑漫谈)

佛光寺东大殿建筑结构分析(唐代古建筑漫谈)(1)

唐代建筑构成图

△ 山西—忻州市—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

△ 第一批国宝

△ 中国现存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

△ 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重建

佛光寺东大殿建筑结构分析(唐代古建筑漫谈)(2)

红色点表示佛光寺大殿,佛光寺与南禅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位置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是现存最早的殿堂型建筑实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大殿,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佛光寺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佛光寺东大殿建筑结构分析(唐代古建筑漫谈)(3)

佛光寺立面

佛光寺建在半山坡上。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地势低下开阔。寺因势而建,坐东朝西。全寺有院落三重,分建在梯田式的寺基上。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佛光寺东大殿建筑结构分析(唐代古建筑漫谈)(4)

平面图剖析

佛光寺东大殿建筑结构分析(唐代古建筑漫谈)(5)

斗拱名称

斗拱知识点:

佛光寺东大殿建筑结构分析(唐代古建筑漫谈)(6)

斗拱名称比较

佛光寺规模

东大殿是佛光寺的正殿,在全寺最后的一重院落中,位置最高。此殿是由女弟子宁公遇施资、愿诚和尚主持、在原弥勒大阁的旧址上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年)建成的。东大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宽34米,深17.66米,用梁思成先生的话说,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是典型的唐代建筑。经测量,斗拱断面尺寸为210X300厘米,是晚清斗拱断面的十倍;殿檐探出达三点九六米,这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也是找不到的。同时,大殿架架的最上端用了三角形的人字架。这种梁架结构的使用时间,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可列第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人们在大殿门板后面发现了唐朝人游览佛光寺的留言。可见,这大门是唐代遗物。由此推断,这具有一干一百多年历史的门板,当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大门了。

佛光寺东大殿建筑结构分析(唐代古建筑漫谈)(7)

唐代塑像

佛光寺东大殿建筑结构分析(唐代古建筑漫谈)(8)

唐代壁画

佛光寺东大殿建筑结构分析(唐代古建筑漫谈)(9)

祖师塔

佛光寺东大殿建筑结构分析(唐代古建筑漫谈)(10)

经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