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十三篇具体名称(孙子兵法十三篇)

军形篇胜可知而不可为,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孙子兵法十三篇具体名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孙子兵法十三篇具体名称(孙子兵法十三篇)

孙子兵法十三篇具体名称

军形篇

胜可知而不可为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翻译

孙子说:“古时候善于带兵打仗的人,一开始各种不利的情况使

自己总是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因此就耐心等待着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

要使自己不被战胜,就要把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判断敌人能否被战胜,关键就在于敌人是否给我们以可乘之机。

所以,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够使自己不被战胜,而不能使敌人一定会被我军战胜。

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却不能强求。”

守则不足 攻则有余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翻译

想要不被敌人战胜,就一定要严密地防守;

想要战胜敌人,就定要进攻得当,出奇攻而取之。

实行防守,是因为我方兵力不足;

组织进攻,则是因为兵力超过对方。

善于防守的人,隐藏自己的兵力就如同隐藏在深不可测的地下;

善于进攻的人,展开自己的兵力就如同从天而降的一样,使得敌人来不及防备。

这样,才能够在保全自己的同时而获得全胜。

故善战者 立于不败之地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翻译

能够预见到胜利而又不能超过平常人的一般见识,那是算不上

最高明的。

通过激战而后取胜,即使普天的人都称赞,那同样也算不上高明中最高明的。

这就如同举起秋毫称不上力大,能看见日月算不上眼力很好,听见雷鸣算不上耳聪一样。

古时候所说的善于带兵打仗的人,只是战胜了那些很容易战胜的敌人。

所以,真正善于用兵的人打了大胜仗,既不显露出智慧过人的名声,也没有表现出勇武盖世的战功,而他们既能打胜仗同时又不出任何差错。

他们之所以不会有任何的差错,原因就在于他们作战前所进行的详细谋划,使得具体的作战措施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之上,他们所战胜的是已经注定失败的敌人。

所以善于打仗的人,总是确保自己终处于不被战胜的境地,同时也决不会放过任何可以击败敌人的机会

善用兵者 修道而保法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 道 而 保 法,故 能 为 胜 败之政。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

翻译

所以说,一般能够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在具备了必胜的条件之后才与敌人交战;

而通常打败仗的部队总是先同敌人交战,然后在战争中企图侥幸取胜。

善于指挥作战的人,都是潜心研究制胜之道,必须要修明政治,坚持制胜的法治,从而能掌握战争胜负的主动权。

对于兵法来说,有五条基本原则:一是度,即估算土地的面积;

二是量,即推算物质资源的容量;

三是数,即统计兵源的数量;

四是称,即比较双方的军事综合实力;

五是胜,即得出胜负的判断。

土地面积的大小决定一国物力、人力资源的容量,而资源的容量又决定着可投入部队的数目,投入部队的数目则决定双方兵的强弱,由双方兵力的强弱可以得知胜负的概率。

从中可以看出,获胜的军队对于失败的一方就如同用”来称”,具有绝对的优势,而失败的军队对于获胜的一方就如同用“铢”来称“镒”,处于绝对的劣势。

胜利者一方指挥军队打仗,就像积水从千仞高的山涧冲决而出,势不可当,这就是军事实力的表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