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城门讲解(老北京的城门)

老北京城门讲解(老北京的城门)(1)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为加强防御,明成祖朱棣决定在京城外围再建一圈外城。由于财力不济,外城只建了一小段就终止了,为把敞着口的城墙合拢,就向北把城墙变成了“品”字形。为方便市民出行又在外城与内城接口处各开了座东便门和西便门。京城内的紫禁城建了四个城门楼子。这就是老北京非常流行的俗话:“内九外七皇城四”的来历。

老北京的城门各有分工,皇帝要用西山玉泉山的泉水,西直门就是走水车的城门。打仗的战车要走德胜门。京城的粪车要走安定门,这城门外都是晒粪干的场地,又被俗称为“安腚门”。京城东北角建了许多的粮仓,故东直门是走粮车的。朝阳门外有皇木厂是走建材车的。城外门头沟有煤矿故阜成门是走煤车的。古人迷信风水学,认为西南角为死门或成鬼门。故宣武门外有菜市口刑场,所以出殡都走内城西南角的宣武门。

老北京城门讲解(老北京的城门)(2)

明清京城各城门位置示意图

“内九外七皇城四”后面还有下半句:“九门八点一口钟”。明清时期有“暮鼓晨钟”的规定。各城门的开启都以敲点为号,在内城的八个城门楼子上都有形同如意的“铜云板”,唯独崇文门是一口大钟。每晚市民听到钟声就需关门闭户要“净街”,因为崇文门有通惠河头的水陆码头,为使商贾及时上税入关,大钟的声音会传得远些,以提醒车船提前行动。

老北京城门讲解(老北京的城门)(3)

寺院中打点用的铸铜云板

老北京有许多儿话音,而城门的高贵和庄严都不能儿化。唯独广渠门和东、西便门可以有儿话音,以视其低贱。尤其是广渠门儿还有个俗名叫“沙窝门儿”。老北京的外城本身就不怎么繁华,出了广渠门就更荒凉,这周围除了菜地便是坟场。由于无人管理,很多地痞就来提前“占地儿”,在选好的地方预先挖一些半成品,这也叫“等坑”,俗称“沙窝子”。等城内来埋死人的时候就将这些坑挖深了再卖钱。由于广渠门外有很多沙窝子,因此广渠门就得了个“沙窝门儿”的外号儿。沙窝门儿属朝阳区,这里的大妈都很厉害,这与地理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与广渠门相对应的广安门,由于进京赶考的学子都走此城门,且多住在广安门附近,为显其高贵而不将此门儿话。老北京处处有讲究,连儿话音也不是随便可用的。四合院再大,因为不是王府的宅第,也只能儿化称“大宅门儿”。和尚住寺,尼姑只能称“庵儿”。这就是老北京深入骨髓的等级观念。

老北京城门讲解(老北京的城门)(4)

老北京的每个城门楼子都有匾额,上面贴金题字的“门”字都不许有勾,只怕勾住皇帝的龙体。这独断专行的皇帝却如此神经虚弱,可见越是专横越是敏感多疑缺少自信。

韩昌凯 2022年6月12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