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龋病发病率最新数据(儿童龋病的病因及特点)

龋齿,俗称“虫牙”、“蛀牙”,是儿童口腔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第4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患病率达70.9%,较十年前上升了5.8个百分点,但进行充填治疗的牙齿比例仅为4.1%。可见我国儿童龋病的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所谓“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想要针对性的做好儿童龋病的防治,首先需要了解它的病因和特点。

儿童龋病发病率最新数据(儿童龋病的病因及特点)(1)

1.龋病的病因

什么是龋病?简单地说,龋病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是由牙菌斑中的致龋菌分解食物中的糖产生酸,酸作用于牙齿导致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最终形成龋洞。

目前学者普遍认为,龋病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细菌、食物、宿主、时间这四大因素尤为重要。

细菌:如果口腔清洁措施(包括刷牙、使用牙线等)不到位,大量牙菌斑残留在牙面上,其产酸量会大大增加,从而加重对牙齿组织的腐蚀。

食物:如果过多、过频繁的摄入含糖食物(尤其是蔗糖),致龋菌便会在短时间内分解这些糖产生大量的酸。酸的量一旦超过了唾液的缓冲能力就会开始腐蚀牙齿。

宿主:主要包括牙齿和唾液两个方面。矿化不良的牙面和深窝沟点隙都是容易被致龋菌产酸腐蚀的薄弱部位;另外,唾液的流速、粘稠度、缓冲能力和再矿化能力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龋病的进展。

时间:龋病的发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一般来说,成人恒牙从初期脱矿到形成明 显龋洞需1.5-2年。也就是说,即使细菌、食物、易感宿主三个因素都具备时龋病也不会立即发生,只有当它们同时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才可能产生龋坏。

总而言之,细菌、食物、宿主、时间这四个因素在龋病的发生过程中缺一不可。换句话说,只要能将其中任意一个因素控制好,龋病就不容易发生。

2.儿童龋病风险评估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70%的低龄儿童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 ECC)发生于 8% 的儿童,可见儿童龋病的分布极不均衡,而是存在患龋风险较高的人群,即“龋高风险儿童”,他们是龋病防治的重点对象。

那么,能不能提前预测儿童的患龋风险,以便早期采取预防措施呢?

答案是肯定的。在 AAPD 龋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中,推荐牙医使用 CAT(caries risk assessment tool)对儿童患龋风险进行评估,并且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患龋风险儿童提供了相应的龋病防治方案。

3.儿童龋病的特点

(1)患龋率高,发病时间早

乳牙刚萌出便可能患龋,一般3岁后患龋率迅速上升,6~8岁达到高峰。

(2)龋坏发展迅速

和成人龋洞形成需要1.5-2年不同,多数儿童龋齿发展迅速(急性龋),龋坏部位颜色较浅,质地软润。这与乳牙的牙釉质牙本质较薄,矿化程度低有关。

(3)波及牙数多,范围广

同一口腔内多个牙可同时患龋,同一个牙齿可以多个面患龋。恒牙龋齿好发于咬合面和邻面,乳牙龋齿除咬合面和邻面外,还好发于唇面、舌面等光滑面和牙颈部,有时候包绕牙冠一圈,称为“环状龋”。

(4)自觉症状不明显

儿童龋齿虽然进展快,但自觉症状却不明显,容易被家长忽略,往往是在龋齿发展成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时才来就诊。因此,定期口腔检查十分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并治疗龋病。

4.儿童龋病的类型

在诊疗过程中,牙医可能会提到S-ECC、奶瓶龋,这些名词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需要重点关注的儿童龋病类型。

低龄儿童龋(ECC):小于6岁的儿童只要在任何一颗牙上出现龋齿或充填体或因龋齿所致牙齿缺失被称为低龄儿童龋。

重度低龄儿童龋(S-ECC):如果3周岁或以下儿童出现光滑面龋;或3岁儿童龋失补牙面大于等于4;4岁儿童龋失补牙面大于等于5;5岁儿童龋失补牙面大于等于6都可称为S-ECC。这是婴幼儿比较严重的龋病类型。

喂养龋(又称“奶瓶龋”):属于低龄儿童龋,主要是喂养不当造成的。尤其是含奶瓶入睡,夜间奶瓶喂养或随时频繁的母乳喂养,延长母乳喂养时间的婴幼儿更容易罹患。

猛性龋(又称“猖獗龋”):是指短时间内龋齿突然发生,迅速进展,累及口腔内大多数牙,造成大面积龋坏,甚至波及到牙髓。常见原因主要包括:不良的喂养习惯、不良口腔卫生习惯、喜好高甜的零食、饮料等。

文章来源:卓正诊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