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羽经典作品歌词(以不老之笔谱赤子之歌)

我们这几代中国人

对这几首歌曲

应该都耳熟能详吧

是听到就会不自觉热泪盈眶

跟着一起哼唱的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我的祖国》)

是万家灯火团圆时

春晚最后大合唱的那首曲目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不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难忘今宵》)

是90年代风靡大江南北的

那只蝴蝶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思念》)

还是我们

从小就学唱的歌谣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让我们荡起双桨》)

《我的祖国》

《让我们荡起双桨》

《难忘今宵》

《思念》

《人说山西好风光》

《爱我中华》

......

这些脍炙人口的歌

它们的词作者

就是中国词坛泰斗——

乔羽

6月20日凌晨3点

乔羽因病在北京去世

乔羽经典作品歌词(以不老之笔谱赤子之歌)(1)

乔羽

1927年出生于山东济宁

是著名词作家、剧作家

迄今为止

乔羽已创作了一千多首歌曲

1946年

18岁的乔羽离开济宁老家去了太行山

进入晋冀鲁豫边区的北方大学

从此

开始了他人生的新旅程

那个时代

那个年月

在乔羽身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乔羽经典作品歌词(以不老之笔谱赤子之歌)(2)

关于《我的祖国》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有这样一段故事

《我的祖国》是抗美援朝故事片

《上甘岭》中的一首插曲

当时

导演沙蒙要为影片创作一首插曲

要求是

“要人们因唱了这首歌,记住这部电影”

这个任务落到了乔羽的头上

乔羽经典作品歌词(以不老之笔谱赤子之歌)(3)

《上甘岭》剧照

从构思到成稿

乔羽用了整整10天

沙蒙看到歌词后,觉得甚好

只是觉得“一条大河波浪宽”有点小气

问乔羽为什么不写

“万里长江波浪宽”,岂不更有气势

乔羽说

长江气势虽大

毕竟只有长江边生活的人才有体会

可能会让没见过长江的人

在心理上产生距离感

而从对祖国的体会看

不管你是哪里人

家门口总会有一条河

只要你一想起家

就会想起这条河

……

沙蒙听后立即拍板

“就是它了!”

乔羽经典作品歌词(以不老之笔谱赤子之歌)(4)

电影《祖国的花朵》剧照。图片来源于长影集团

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创作过程

也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乔羽曾在一篇文章里回忆

当时

电影《祖国的花朵》导演严恭找到自己

请他为电影写主题曲的词

要求是

“花朵在春天里开放

我们的祖国已迈出春天的步伐

要把一种美妙的开始写出来”

乔羽欣然答应

但随后却发现并不容易

一天

他和女友二人

相约北海公园泛舟湖上

这时

一船孩子向着乔羽他们划过来

孩子们悠然推浪而行的划桨神态

瞬间叩开了乔羽的灵感之门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有了灵感的乔羽赶忙上岸

掏出一个小本写了起来

就这样

不到20分钟的工夫

《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词

就在北海公园写成了

后来

乔羽在书中这样写道

“我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歌词创作生涯

也就是在祖国这个美好的春天开始了”

乔羽经典作品歌词(以不老之笔谱赤子之歌)(5)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

这些直到今天

我们都能随口就跟着哼唱的歌

那些歌词

我们似乎从来没有刻意背过

没有为了像学习流行歌曲一样

一遍又一遍的去跟唱

但不知怎么

歌曲一旦响起

我们就能随声和上

这或许

就是真正深入人心的歌词

所具备的力量吧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唯有不变的真情贯穿始终

歌词中的意境和画面

我们能够感同身受

我们似乎能看到

乔羽当年创作时的场景

想必

这就是经典永流传的意义

乔羽说:

“不论在什么时候,我都要去表达这个时代人民大众心底最美好的感情。”

以不老之笔,谱赤子之歌

他用朴素而直白的语言

将爱国之情揉进了每一句歌词里

把家国情怀种在每一个人心上

这就是乔羽一生所追求并始终践行的初心

乔羽经典作品歌词(以不老之笔谱赤子之歌)(6)

乔羽经典作品歌词(以不老之笔谱赤子之歌)(7)

“我的家离大运河只有几十米,那时候,大运河上的来往船只特别多,非常壮观。”2009年5月,乔羽老先生用一口纯正的济宁乡音讲述着他儿时关于门前那条大河的回忆,他说,在那条大河上,船沿与河岸船闸两边离得特别近,那时候船工的技术很高,即便如此也照样能顺利通过。

这幅画面也是济宁城里久远的记忆。乔羽老先生记忆中的那条河,不仅孕育出了运河文化,也滋养出了中国词坛流传至今的文化瑰宝。

有人曾数过,乔羽老先生的词作里至少有二十几首与水有关。也有人说,乔老爷子在创作《我的祖国》时,心中想的就是家门口的那条河。

“其实,不管哪处‘水’,都有乔老爷子故乡水的影子。”《风华少年——乔羽的青少年时代》的作者、济宁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朱继德说,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家乡济宁的运河之水给乔老爷子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从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他依然能够清晰记得船过闸口时那惊心动魄的场景和支在大运河岸边的两口熬鱼汤的大锅。

时代更迭,乔羽老先生的经典之作却如不息的运河之水,奔涌在岁月的长河里。回顾往事,乔羽老先生常用这样三句话自勉:不为时尚所惑,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浮名所累。尽管少年离家,对家乡的情怀却伴他走过了年年岁岁,这份质朴的眷恋萦绕在字里行间,为后人留下久远的记忆。

网友痛别:“那些刻在骨子里旋律、送别乔老,一路走好”

乔羽经典作品歌词(以不老之笔谱赤子之歌)(8)

乔羽经典作品歌词(以不老之笔谱赤子之歌)(9)

乔羽经典作品歌词(以不老之笔谱赤子之歌)(10)

(新华网微信、大众网·海报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