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窑制陶(烧窑制陶工艺山村青年返乡创业)

贵州遵义的花茂村,是一座充满“陶”元素的村庄,随处可见的陶制品,拉坯的手艺人等,给小村增添了不少古朴气息。

烧窑制陶(烧窑制陶工艺山村青年返乡创业)(1)

这门手艺是清朝时,一名姓曹的手艺人带到这里来的。当时的花茂村处在川盐入黔的古盐道上,客商多在此落脚。

四川的制陶手艺人曹廷海经过此地时,发现这里有丰富的陶土、白泥等,正是制陶需要的原料,于是便在此定居下来,开了村里第一家制陶作坊。

烧窑制陶(烧窑制陶工艺山村青年返乡创业)(2)

一开始,曹家作坊主要是以制作酒器为主。一次,他们接到了一笔大订单,为一家酒厂烧制酒瓶。

制陶是一门复杂的手艺,要经过配土、揉泥、拉坯、施釉、煅烧等十来道工序。大家分工合作,昼夜不停,终于将酒瓶烧好。可当第一批酒瓶送到酒厂后,却被告知出现了渗漏。

烧窑制陶(烧窑制陶工艺山村青年返乡创业)(3)

经查,原来是负责煅烧的学徒,在烧窑时喝了酒打瞌睡,那晚风有点大,火候不稳,导致烧出的酒瓶不够坚硬。一整批酒瓶就这样报废了,曹家作坊也因此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烧窑制陶(烧窑制陶工艺山村青年返乡创业)(4)

然而曹廷海却没有责罚犯错的学徒。他深刻意识到,这不是学徒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当时村里的不良风气所致。

那时村里没什么正经的娱乐休闲活动,人们忙完农活闲下来的时候,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喝酒打牌。这样不良的休闲习惯,很容易消耗人的责任心和精气神。

烧窑制陶(烧窑制陶工艺山村青年返乡创业)(5)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曹廷海自掏腰包在村里建了一座戏台。有了正经的消遣后,人们渐渐摒弃了以前的不良习惯,精神头变得大不一样。大家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工作时打盹的情况也就很少出现了。

岁月流转,村民的手艺逐渐精进,村里的制陶工艺不断提升,花茂村的陶瓷制品渐渐远销到四川、广东等地。

烧窑制陶(烧窑制陶工艺山村青年返乡创业)(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