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岁之前没教育好怎么办(意识到之前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如题,是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提问,具体内容如下:

之前在3岁多的时候逼孩子背过古诗,后来意识到不妥停止了。

4岁开始想培养孩子习惯,开始练描红,孩子不认真写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狠狠批评打屁股过轰出去吓唬好几次。后来意识到不妥,也停止了。

我不知道有没有对她的性格造成影响,我很怕她自卑,在幼儿园她不太爱回答问题,不太爱表现自己。但私下好多话。她属于观察型比较敏感的性格,在早教班就是观察型。

我真的很迷茫。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目前很乱。所以不该批评吗?如何适度?

关于教育,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描述中的意思可能是因为家长狠狠打过、吓唬过孩子,担心孩子会因此自卑,而在早教班中,孩子内向不喜说话,因此觉得迷茫,应不应该批评孩子,那个批评的度在哪里。

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因为里面涉及到好几个问题:

1、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2、孩子怎么样的变化,算是成长?

3、家长在如何影响着孩子?

4、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不知道教育的目的,根本无法帮助孩子成长,因为你没有目标,所有的教育手段就像抓瞎。

孩子6岁之前没教育好怎么办(意识到之前的教育方式有问题)(1)

一、教育的目的

在当今生活中,形成的教育共识是学习知识文化,培养健康的体魄,养成完善的人格。

毫无疑问,人们更多地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与身体健康的必要性。人格方面的重要性虽重要,却很迷惑。

著名的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认为对儿童而言,成人的环境不是一种适宜的环境,而是一群障碍物,而教育的目的,是了解这个尚未被认识的儿童,并把他们从混乱的无意识中解放出来,当儿童日趋成熟时,给他提供必不可少的帮助。

让孩子在混乱中产生秩序感,并形成稳定的内在,逐渐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

稳定的内在,是对人格笼统的描述。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人格是对生物体内在气质的最高实现,是面对生活时的高度勇气,是对自身所有组成部分的全然肯定,以及对普遍生存条件的最成功适应,同时伴随着最大限度的自我决定的自由。

人格发展的第一个果实便是意识,以及不可避免地与其他未分别的无意识大众的隔离,这意味着孤独,而且得不到任何安慰,而人格的发展,需要学会忠于自身存在的律法。

一个新生儿来到这个世界上,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人在与生俱来的潜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建立起各自独特的人格。

总而言之,人格的成长意味着:

1、认知到内在的特质,外向还是内向,沉思还是敏行,喜静还是喜动,支配性强还是弱,情绪稳定还灵活,擅长按规则做事还是想象力丰富等等。

2、面对生活挑战的勇气,无论是面对自身的缺点,还是生活中的困难,都敢于挑战,而对挫折有抗逆力。

3、对普遍生存条件的成功适应,外界环境永远都在变化,永远都有令人不满意的存在,适应这些变化,并从中实现自我决定的自由。

锻炼身体、学习文化知识,都是实现人格成长的工具。而教育的目的,应该为此服务。

一般而言,人们把教育分为三种,一是榜样教育,榜样呈现了心理的一致性,榜样的决定因素引发被教育者自动感染;二是集体教育,即根据规律、原理和方法所进行的教育,使这些规律、原则和方法能够成为有效的工具;三是个体教育,所有的规律、原则和系统都必须服从于一个目标,即发展学生的独特性,这个目标正好与集体教育相反,后者寻求达到平等、整齐划一。

教育的目的明确了,才容易判断家长的做法,是促进了孩子的成长,还是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二、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因结合而形成的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无疑是重要的,有学者把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自我价值感、沟通方式、规则感和家庭与社会的联系。

1、自我价值感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经常贬低孩子,孩子会感到一无是处,从怀疑自己是个笨蛋,变成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笨蛋,自卑可能就被父母刻在孩子的骨子里了。

教育的关键在于,指出孩子的不当行为,并协助其改正,而非否定孩子本身。即使打孩子,也要让其知道该打,而不是让其觉得是在贬低其做人的自尊。

2、沟通方式

沟通方式本就是很多家长欠缺的,例如交流时驴唇不对马嘴,你在说菜不好说,他在说买的衣服不好看,你在说花钱的事,他在谈情怀与理想;再例如交流不自由话题不开放,家里很多话题不能谈,逼着家人只能说“好”话,强迫交流必须遵从某种价值取向。

教育的关键在于,保持家里能自由沟通,沟通一致且自由。

3、规则感

规则感意味着秩序感,孩子在家里很清晰地知道哪些行为可以有,哪些不能有。如果孩子犯错了,要有改正的机会,而不是立即把他批得一无是处。

4、家庭与社会的联系

这个部分最为大家所忽视,但却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东西。有问题的家庭,当遇到事情时,常常以畏惧和谴责的方式来看待社会。家长在遇到挫折时的归因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孩子,当家长将问题或失败都归因于社会时,这种归因方式也会传承下去。这种家庭成长的孩子,当遇到问题时也会自然地归咎于社会,对社会抱着敌对怨恨的情绪,自然很难适应社会。而良好的家庭,则与社会有很多开放的联系,同时也有比较健康的归因模式,遇到问题时,会合理归因,而非一味地指责社会。

参考这四个维度,家长可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在起着什么作用。

对文中开头的案例,家长可以改进的做法:

1、孩子背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家长可以试着与孩子一起背,把背书当成游戏去玩,提高孩子对背书的认同感并感到乐趣。

2、打屁股只要不打出身体问题,是无伤大雅的,但是要让孩子清晰地知道她是因为什么受罚,并保证孩子能理解你讲的道理。

3、吓唬孩子最好少用,这种做法会唤起孩子的恐惧,使孩子不安,影响其安全感的形成,另外,惊吓会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发展。

4、“观察型”,关于孩子的性格,性格无所谓对错,如果孩子内向,没有必要非逼着她变得外向,要试着去发现她更多的人格特质,并使孩子意识到其性格特点,帮助孩子接纳其的性格特点。

总体的教育重点,以孩子的人格发展为主,协助其学习各种技能也应该是为此而服务的。

孩子6岁之前没教育好怎么办(意识到之前的教育方式有问题)(2)

三、教育的警句

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话,受教育者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很难找出一条清晰的路径,简单粗暴地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以下罗列一些可以促进教育者反思的句子供大家参考。

1、好榜样永远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2、好的教育意味着不断把孩子引入更大的世界,扩展原有的教育范围。

3、学校是孩子必须面对的更大世界的第一冲波冲击,学校应该帮助孩子逐步从家庭环境中解放出来。

4、学校的唯一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真正的男人和女人,首先是人,兼顾动物性与理性。

5、教育不应该退缩为一整套可以习得的脑力装备。

6、成年人是可教育,小孩也是,而且什么时候都不晚。

7、教师绝不能只是被动地支持文化,他必须通过自我教育主动地推动这个文化。

8、教师的文化水平绝不应该停滞不前,否则他就会把自身遭到忽视的问题投射到孩子身上,并去纠正孩子。

9、教育者不可缺少的基础是对自我的认知,我们的自我认知一部分来自对自身行为的批判性检视和评价。

10、每个孩子都需要的至关重要的必需品,是父母的心灵滋养。那些不能适应的孩子会发展出一种极端的自我,其无意识目的在于获得亲生父母没能给他们的东西。

11、如果母亲有神经症,那么最小的孩子往往最容易成为受害者。

12、很长一段时间里,儿童的心智都仍是父母心智氛围的一部分。

13、不断扩大的意识疆域标记着人类心智的发展,向前迈进的每一步、每一次成就都是极痛苦和极耗费精力的。

14、在无意识的遮蔽下,父母向孩子传输了成年人的情感,而孩子也在无意识中扮演了被安排给自己的角色。孩子不得不按照父母想要的去行动、感受和生活,而非自己想要的。

15、对自己诚实,并向灵魂最黑暗的角落投射出一缕光。

16、父母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安全地与自己分离。

17、只有当一个人不知道如何运用外部适应来造福内在生活并使内在生活处于发展中时才会生病。

18、人们天真地认为,自己从小接受的教育和儿童期发展一定出了问题,而这些问题可以从下一代身上抹除。

参考资料:

[1]荣格. 人格的发展[M].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1.

[2]玛利来·蒙台梭利著, 单中惠.译 《童年的秘密》[J]. 标准生活, 2016(6):1.

[3]河合隼雄著, 赵仲明译. 《童话心理学》[J]. 南海出版公司, 2015.

[4]杨文娟. 试论原生家庭在塑造儿童性格中的作用[J]. 学周刊, 2017(28):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