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书和新唐书(新唐书之礼乐志中的)

唐书和新唐书(新唐书之礼乐志中的)(1)

“初,祖孝孙已定乐,乃曰大乐与天地同和者也,制《十二和》,以法天之成数,号《大唐雅乐》。”

十二和,这里的十二和,是什么意思呢?

十二在中国有很多意思。首先,十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时辰。实际上,这十二地支,与十天干搭配,除可以表示时辰外,还可以表示年月日。如今年的2020年,庚子年。

让人想起十二律。黄钟、大吕等十二律。《史记》记载,十二律的三分损益率。十二和,出现在礼乐志中,是对这种十二律的延续。这里“制十二和,以法天之成数”,“法天之成数”,即是对现成数字的继承。律,本质就是数。

十二个月,又延伸分为二十节气,节气和中气;如小暑和大暑,同一个月,反应的月的开始,和月的盛极。小暑,最热一个月的开始,大暑,酷暑高温盛极的时候。与外来文化的,十二星座。十二星座,用来帮助了解人们的性格,有一定的道理。现在的年轻人,都相信这个。水逆啊,转运啊,上升星座等等,讨论得不亦乐乎。

外来文化,佛教文化,在两汉之前,佛教还没传入中国。当然,现在佛教,已和中国原有的本土文化融合。这里暂时不展开讨论。佛教有一部经典,《圆觉经》,里面提到有文殊菩萨、圆觉菩萨等十二个菩萨,也有十二个。这是译经师编撰以合十二,或本来讲述时就只讲到十二位菩萨,暂无从考证。

“十二和”中的“和”,又是什么意思呢?“大乐与天地同和者也”,乐与天地声音和谐共鸣。你看,唐代追求的音乐境界水平就是这么高,不是天地间,人处其中孤芳自赏。体现天地人三才都能和谐共处,人间的音乐不能让天公地母都觉得难听。

“和”,中国历代乐都孜孜不倦追求的。《尚书》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乃至发展到现在,现代音乐中的“和声”,也是要求音乐和谐。及音与音之间的,横向的不突兀。

“号《大唐雅乐》”,雅与俗相对,俗乐不行吗,非得雅乐?这还真不行。《诗经》里风雅颂,风指民风,民间流行歌曲;雅,殿堂之乐。殿堂之乐,坐伎演奏、站伎演奏等,八音合奏,人声演唱,要彰显官府的权威。俗乐,人声演唱也不要求声音圆润饱满,几段乐章,唱出一两句就行。雅乐,中正平和,不哀,用调,宫调,多以黄钟为宫。俗乐,商调,大喜大悲之情。

十二和,依次为《豫和》、《顺和》、《寿和》、《肃和》、《雍和》、《寿和》、《太和》、《舒和》、《昭和》、《休和》、《正和》、《承和》。

听音乐或看文章,有编撰者,在日本按时代来划分,如昭和时代的音乐,昭和时代的日本美女。问了一下度娘,昭和是日本所用时间最长的年号。现在来看,“昭和”一词还是源于中国,唐朝。

十二和,刚略分析“和”的含义,曲名含义重点还是在“豫”、“顺”等十二字。《豫和》、《顺和》、《永和》,祭奠天地人三才。

《肃和》,“登歌以奠玉帛”,即“穿”的。对应天神、地祇、宗庙等,要换调,“天神,以大吕为宫”;到了地祇,“以应钟为宫”。严肃对待,不是一个调,对所有。

《雍和》,“凡祭祀以入俎”,即“吃”的。也是要换调。《寿和》,饮酒;《太和》,出行等等。按现在的话说,吃好喝饮好,出入平安。《舒和》、《昭和》、《休和》、《正和》、《承和》,皇帝、皇后、皇太子的仪轨。

简单分析,至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