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如约而至(二十四节气处暑)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处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就是说处暑的到来,代表暑热即将终结。不过,清道光年《清嘉录》提及“土俗以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更准确地理解处暑,应当说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快要结束了。

处暑还有“一出一入”的说法,即出伏入秋,气候的变动也必然带来农作物的变化,处暑三候之一“禾乃登”,就是指黍、稷、稻、粱类农作物在此时节要成熟。因此,对于农事疏于了解的城市人,处暑不失为了解稻米长势的良时。

处暑节气如约而至(二十四节气处暑)(1)

淀山湖畔商榻镇,蔡伯伯农庄里的稻田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淀山湖畔商榻镇,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景秀丽,水肥土沃。青浦大盈乡出身的60后蔡雪林在经历了求学和工作,心中的农耕梦始终不灭。2012年,他离开了建筑工程师的岗位回到家乡,开始生态农业的创业之路。最初他找到有专业背景的农技人员,使用普通化肥,进行水稻耕种,但所耕种出来的稻米味道总是差口气。2016年,他决心在自己的“蔡伯伯生态农庄”里尝试中国传统稻作农业方式——稻鸭共作。

“放鸭治虫”最早见于明代,劳动人民将鸭放养田间,百十成群,以鸭啖食危害水稻的蟛蜞或蝗蝻等虫子,蔡雪林的“鸭稻共作”则是在传统的稻田养鸭基础上,引入了日本稻作模式。除水稻成熟后期外,鸭子昼夜放养在稻田中,目的是生产有机大米和鸭产品,实现种养系统耦合和种养技术衔接。

“一般在水稻插好秧后一个月左右,将小鸭子放入。它们24小时生活在稻田里,每块稻田中间会设有喂食区域,农人基本早晚各一次,喂稻谷给鸭子吃”,农庄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一个月是因为秧苗在稻田要生根定型,根稳住了,鸭子进入稻田里活动不会影响秧苗的生长,就不怕鸭子游来游去或踩踏,秧苗就比较耐活一点了,直到水稻收割前才会把鸭子从稻田赶出来”。

处暑节气如约而至(二十四节气处暑)(2)

蔡伯伯农庄的稻鸭共作

鸭子在稻田里面的活动起到了施肥,活水,除虫,除草的作用,日常管理相对稳定,最挑战的则是“赶鸭子出田”。有一年,农庄特别启用无人机赶鸭,很多工人联手一起把原来稻田外的围网围结实,以防鸭子们乱窜,成群的鸭子若一窝蜂冲出来,造成的破坏力也很强。

投放鸭子也有讲究,蔡雪林带领团队经过严格测算,在现有的500多亩土地上,选取最适合稻鸭共生条件的118亩土地进行实践,按照每亩稻田投放12只鸭,再搭配喂食区,使固定的区域里有固定数量的鸭子,从而起到最好的除草、除虫和施肥的效果,所以,农庄出产的稻米实现了不打农药、不用化肥的高品质“鸭稻米”。

处暑节气如约而至(二十四节气处暑)(3)

00:09

稻田里,鸭声一片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拍摄(00:09)

农庄对普通游客开放,人们可以在稻田边听到鸭子“嘎嘎叫声”。暑热之下,鸭子一般都在水下活动,但通过活动的声响可以判断它们所在的位置,当然它们也相当谨慎,若正巧在田间活动,惊闻人声后,它们即刻也会成群“逃走”,小鸭子咕噜咕噜快步向前的样子也让人忍俊不禁。

处暑节气如约而至(二十四节气处暑)(4)

被人声惊动而“逃走”的鸭子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农庄的步道上特别设置了二十四节气的展示牌,作为农事科普贴士也颇为用心。由于田里种的是晚稻,施行一年稻一批鸭的生态种养模式,约莫在10月底或11月左右才能进行收割。俗谚说的“处暑十日忙割谷”可能并不适用于此地,但农人们依旧在田间忙碌着,暑热下农妇们拿着锄头去除田间杂草,正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的情形,也让人更为感念“粒粒皆辛苦”。

处暑节气如约而至(二十四节气处暑)(5)

农庄里的二十四节气标示牌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今年热浪持续时间长,强度高,青浦的农业专家们也在近日深入各街镇,向农户传授高温热害防御技术,农庄里的伙伴们也加大了灌溉力度,避免稻田“中暑”,灌溉用水也很有讲究。蔡雪林带领团队践行农庄生态循环系统,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水质循环,他们把引入灌溉的水源进行净化后再排放,实现最高循坏率和最佳的生态维护。

处暑节气如约而至(二十四节气处暑)(6)

农庄水质优质,鹅群嬉戏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这些伙伴都是蔡伯伯创立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上海西翼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在这支30多人的队伍里,有20多人是残疾人,因此合作社也是青浦当地重要的扶残涉农经济组织,多年来持续开展社会公益行动,解决当地残疾人就业,帮扶弱势群体生活。

处暑节气如约而至(二十四节气处暑)(7)

农妇们在稻田里锄草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农庄负责人介绍说,随着近年来大众对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的热情,青浦的生态农业游也得到了发展,自2018年开始,团队打造渔乐田园和蔡伯伯农庄田园综合体,鼓励人们走进稻田,了解田园,每到插秧和割稻时节,也会组织亲子农耕体验。

处暑节气如约而至(二十四节气处暑)(8)

农庄开设的插秧体验

处暑节气如约而至(二十四节气处暑)(9)

农庄里露营体验

回归田园,也许是今人“出暑”的好方法,远离尘嚣,满目翠绿,心静自然凉,稻田旁听听鸭子戏水“嘎嘎呱呱”,乐而忘暑热。

参考文献:

1.沈晓昆《“稻鸭共作”古今中外》,《中国禽业导刊》2004年第21卷第8期

2. 郑建初、谭淑豪、‚刘华周、‚冯金侠、‚张卫建,《中国稻鸭共作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现状及其发展策略》,《江苏农业科学》, 2005年第5期

(本文除署名外均为 蔡伯伯生态农庄 供图)

责任编辑:徐颖

校对:张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