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最后是怎么活过来(哪吒到底是哪里的娃)

近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将不少观众吸引进了电影院,哪吒形象让很多人印象深刻。一些城市也开始乘势宣传自己的“哪吒文化”。记者注意到,全国至少有4地宣称是“哪吒”的家乡,当地政府官网上发布了不少证明此地为“哪吒故里”的证据。

哪吒最后是怎么活过来(哪吒到底是哪里的娃)(1)

多地争抢“名人故里”的闹剧此前上演过多次。有的名人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而有的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相对来说,后者没有历史依据,其“故里”更容易被争抢。比如几年前五地争抢“孙悟空故里”,三地争抢“观音故里”。尽管各地都声称自己有证据,但无法得到公认。

四川宜宾、四川江油、天津陈塘庄、河南省西峡县四地争抢“哪吒故里”,各有各的理由,谁也无法击败对手独占这一资源。显然,各地争抢的目的无非是想打着“哪吒故里”的旗号发展旅游,想以旅游经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但在笔者看来,争抢“哪吒故里”恐怕很难有什么结果。

首先,任何一地自称“哪吒故里”在文化上都无法获得广泛认同。有关哪吒的传说主要来源于《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作为古典文学虚构的人物,哪吒不可能有真实的家乡,那么各地所谓的证据只能是捕风捉影,并没有说服力。既然在文化上无法得到公认,自然很难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其次,即使投入巨额资金打造“哪吒故里”,结果也不乐观。几年前,某地投资6000万元打造某位神话人物的“故里”,折腾了两年只建成了一座接待中心。即使有地方花费更多钱建成“哪吒故里”,恐怕也很难吸引越来越理性的游客。

另外,相关地方蹭热点只能蹭一时,不会长久。最近一些地方借助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热映宣传自己的“哪吒文化”,但这部电影总有下线的那一天。一旦电影下线无热点可蹭,相关地方恐怕要“凉凉”了。这主要是因为哪吒是神话人物,没有合适的文化载体,很难持续火热。

不过,无论是争抢“哪吒故里”的地方,还是其他地方,都可以围绕哪吒等神话人物创作影视作品或开发文创产品,因为古典文学及其里面的人物都是我们的共同财富。但最好不要把精力投入到“哪吒故里”的争抢上,因为这种争抢注定难有什么结果,很可能成为一场闹剧。

实际上,各地发展旅游业的切入点有很多,未必非要争夺“名人故里”。如果地方确实出过名人,且有充分的历史文化记载,当然可以把名人作为发展旅游的招牌。但决策者要切记一点,别把历史上不存在的名人或者说神话人物当成旅游业的招牌,因为这往往会给人留下不太好的印象,属于伪文化。

从某种意义来说,一些地方争抢哪吒等神话人物“故里”,说明地方在发展旅游方面的视野不开阔,但没有意识到神话人物有很多传说,会引发多地争抢“某某故里”,这种很难有结果的争抢对地方形象恐怕不是在加分而是在减分。因此,希望争抢“哪吒故里”的地方多一些历史观、文化观,不要把发展寄托在神话人物身上。

(来源:燕赵都市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