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早期的后装步枪(19世纪早期的后膛步枪)

正常来说,我们会将后膛步枪时代定义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在早的话并不是说没有后膛枪,而是出于成本、效用的原因,军队主要的制式武器依旧还是前装米涅枪。

不过这篇狗子要谈的是1819年美国批量生产过一种叫霍尔步枪(Hall rifle)的后装线膛步枪,从枪本身来说产量不高,大约5万支左右,名气远不如后来的德莱塞针发枪来的那么大,但这玩意开启了一个工业化时代中很关键的锚点——零件可互换。

19世纪早期的后装步枪(19世纪早期的后膛步枪)(1)

先说枪本身,它的击发方式还是燧发,因为1810年代火帽这东西还没普及(当时雷酸汞是有了,但用作击发的话还是一种形似“香水瓶”的点火机构,非常昂贵)。霍尔步枪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上图那个可以翘起的弹膛,弹膛翘起之后在里头塞入定量的黑火药以及.525口径的铅丸子(13.33mm),然后枪弹膛关闭,弹膛对准枪管,拉开击锤,在药池上倒上一些黑火药作药引,击发。

19世纪早期的后装步枪(19世纪早期的后膛步枪)(2)

以现代角度看这个机构似乎没啥特别的,这个可以起落的、与枪管并不连接的弹膛有点佛朗机炮的味道。弹膛的开启靠扳机前方的一个钩子控制。

19世纪早期的后装步枪(19世纪早期的后膛步枪)(3)

当然,到了火帽普及之后,霍尔步枪也变成了火帽击发,这个行军时容易钩衣服的破钩子也变成了了侧面的杠杆开启。

19世纪早期的后装步枪(19世纪早期的后膛步枪)(4)

所以说,结构不复杂,但对于19世纪初来说,霍尔步枪打开了批量化生产的新时代。

咱们这么说,在此前,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军火厂都可以视作是工坊而不是厂,尤其是美国,当时他们虽然已独立建国,但各个州之间也没啥密切关系,军队也是民兵体系,而民兵手上的枪多数都是找镇上的铁匠师傅打的。

19世纪早期的后装步枪(19世纪早期的后膛步枪)(5)

虽然在1798年,美国政府创建了春田兵工厂,但一开始这边请来的员工其实和早先那些村口铁匠没啥区别,一把长凳、一块铁砧、一套工具,纯手工,无非是都以法国查尔维尔为原型,因此看起来似乎差不多,但每支枪都是由一个人造出来的,在零件上与其他枪匠的不匹配不说,整体生产效率也极其低下。

这帮牲口也非常没谱,喝酒、打架、赌博、迟到早退,根本很难管理,因为斯普林菲尔德这地方本身就是两大家族的产业,工人也是家族的人,所以质量根本也无从管控。直到有个叫伊莱·惠特尼的发明家将铣床这东西实用化,这才让人力加工开始向机加工转化,品控上去了,制造的流程也从一个人一把枪变成了几十个人分别制造不同的零件,最后组合的模式,因此每个零件都可以互换,生产效率也由此大大提升。

19世纪早期的后装步枪(19世纪早期的后膛步枪)(6)

但惠特尼在此前是发明轧棉花机而发财的,当时做棉纺织比做枪赚多了,所以他自个没心思扩大军火产业,但倒是把铣床、水力加工的技术教给了其他人,其中就包括霍尔步枪的生产商哈伯斯·费里,而费里也恰好把这种技术用在了霍尔步枪的生产上。

1819年,1000支批量化生产的霍尔步枪下线,每支枪的零件公差都极小,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批量化加工产品,也就是这个时期之后,各枪厂才从作坊模式变成了集中加工的批量化大工厂模式。

但话说回来,为啥这枪不流行呢?一方面是成本,它比前装滑膛枪贵一倍以上。二方面是它闭锁有严重的漏气问题,和转轮手枪一样,这导致火药燃气利用率不高,而且还容易烧手。再加上当时线膛枪这东西确实还存在严重的枪管挂铅和被黑火药残渣堵塞问题,这些都限制了霍尔步枪的发展,虽然后期它也出现了一批滑膛版的卡宾枪给骑兵用,但最终还是没能全军列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