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瓷器龙的特点(从128件套元明清御用瓷器上)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邓晓丽 万国珍

12月28日,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长沙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联合承办的“龙翔九天——元明清御用瓷器特展”在长沙博物馆开展。128件(套)元明清御用瓷器展示了3个朝代皇家御用龙纹瓷器的风范,以及背后深刻的历史文化含义。

龙的形成,体现中华文明的开放与包容

龙纹杯,龙纹碗,龙纹瓶,龙纹盘,龙纹围棋罐……本次展览中,“龙”是绝对的主角。

“在我国历代艺术品中,龙是最常见、最独特、最优美的装饰题材之一,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气质与审美观念。论及生产数量之大,制作工艺之精,艺术造诣之高,则尤推瓷器上的龙纹。在御用产品中,龙纹是用来彰显皇家威严最重要的纹样主题。”长沙博物馆副馆长、本次策展人李历松说,中华民族自称龙的传人,但其中的意义究竟如何,很多人可能不甚了解。因此,在长沙博物馆新馆开放五周年之际,该馆希望通过御用瓷器上的龙纹装饰,提振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

拟为本次展览开设讲座的陶瓷研究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光尧认为,根据考古资料,龙是上古时期由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因素共同构成的,是中国文明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其形成过程体现中国文化的开放、包容特性。后世的龙在中原仰韶文化晚期的龙的基础上构建,其他地区的龙元素也逐渐融入仰韶文化。各种形状的龙流布区域虽异,但都代表王者的权利与神圣。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和满洲人建立王朝或入关后,都以龙纹作为皇权的象征,表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本质是对以龙为核心的中华文明的认可。而在王朝法典上开始规定龙纹与皇权的关系,并禁止民间使用五爪龙纹,始于宋代。这或与宋朝和辽金并存的处境,及后来的历史进程有关。

明代瓷器龙的特点(从128件套元明清御用瓷器上)(1)

(元明清龙纹演变表格)

“不过,就如人的相貌、性格、喜好各有特点,元明清御用瓷器上的龙的形态和精气神也不一样。”策展人李历松介绍,元代青花瓷器烧造成功,瓷器上龙纹数量大增。这时,龙头较小,龙身较长,四肢及龙爪较细,龙强悍凶猛。如青花五爪龙纹围棋罐。明代早期保留了元代遗风,中期转向英俊秀美之态。晚期变化很大,大部分龙首形状如鸟首或犬首,龙身较前朝细弱,失去了前朝的精神与动感。自清代康熙年间起,龙的形象恢复雄伟健硕之态,描绘精细、庄重、工整,装饰、象征意味愈加浓厚,饱含对江山永固、延绵万代之祈愿。

明代瓷器龙的特点(从128件套元明清御用瓷器上)(2)

御窑始于元代,朝廷督造促推技艺攀升

“虽然宋代就有了为宫廷制作瓷器的窑口,但现在有明确文献记载并有毫无争议的宫廷御窑遗址遗存则见于元代。”保利艺术博物馆馆长助理王鹏曾在中国文物流通协调中心工作多年。他介绍,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设置“浮梁磁局”以满足宫廷用瓷和贸易需要。明清两代沿袭前代旧制,在江西景德镇设置御窑,专门管理和组织烧造御用瓷器。明代御窑创建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称“御器厂”。明朝覆灭之后,清王朝接管,改称“御窑厂”。烧制于清代后期的青花御窑厂图瓷板,用青花料绘制了以御窑厂为中心的景德镇图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御窑的生产情况。御用品的督造,使御窑产品成为瓷器审美的至高代表。

现场的许多瓷器都是碎片修复而成。为何?“御用瓷器要求高,很难烧制完美,不合格的要砸碎。”王鹏说,如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釉里红云龙纹梅瓶,两种颜色都属于釉下彩,要一次烧制成功。但它们相同的温度区间很小,很难控制到恰当的温度。

明代瓷器龙的特点(从128件套元明清御用瓷器上)(3)

合格的产品也有可能被砸碎。如明代永乐年间的红釉刻暗云龙纹梅瓶。王鹏说,据景德镇专家推测,很可能是瓷器刚烧制好,皇帝突然逝世,为他烧制的瓷器要砸碎。超过皇室要求数量的也要销毁。

除了龙纹瓷器,展览中其他纹饰的瓷器不乏名器佳品。如明朝永乐年间的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是永乐青花之精品。又如明朝成化年间的斗彩鸡缸杯。“上面的大鸡代指万贵妃,小鸡代指明宪宗。”王鹏说,鸡缸杯不是现代被“炒”热的,在明朝万历年间就有“成窑一对十万钱”的说法。又如清朝雍正年间烧制的粉彩过枝月季梅花大盘。植物枝条从瓷盘外部“长”到盘内,曰“过枝”。其中的月季、梅花花瓣成渐变色,这样美丽的色彩十分考验工匠的功力。看着渐变色的花瓣,一位前来观展的长沙妹子情不自禁地说:“冬天看着这朵花,感觉春天就要到了。”

明代瓷器龙的特点(从128件套元明清御用瓷器上)(4)

(鸡缸杯)

[责编:万枝典]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