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的绘画技巧(宝藏艺术家张大千)

纵观古今,放眼寰宇,谁能将自己的前半生活得如此精彩呢?“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倘若用这句谚语来概括他的一生,真是绝妙极了,简直有度身定做之奇。

这期我们所推介的艺术家正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张大千出生之际就有黑猿转世之说,后又因其本人极其爱猿,故又名张爰。

张大千的绘画技巧(宝藏艺术家张大千)(1)

张大千

人物介绍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现市中区公园湾半坡井“芭蕉井”)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张大千的绘画技巧(宝藏艺术家张大千)(2)

《仿石涛松水石桥图》

张大千的绘画技巧(宝藏艺术家张大千)(3)

《水月观音》

张大千的绘画技巧(宝藏艺术家张大千)(4)

《秋江闲调图》

张大千的绘画技巧(宝藏艺术家张大千)(5)

《黄山记游图》

壹|前半生扎根故土,沉淀文化

张大千的少年时期与普通孩童无异,青年时期的丰富阅历为他创下了不可估量的财富,也是其传奇人生的开端。

张大千外出求学路上被土匪绑架,被迫当上了黑笔师爷。但他并不与匪徒为伍,潜心研究《诗学涵英》,拜一位同被绑架的前清近士为师,为他以后的绘画技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恋病世的悲痛使张大千一度遁入空门,对凡世无可留恋,这段时期是他绘画风格的奠基,在此之后的画作中总会看到与佛教相关题材的出现;

张大千在沪拜师学艺之时多以临摹仿古为主,技艺精湛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后从上海前往北平,居住在颐和园听鹂馆,在此他完成了绘画技巧从临摹仿古到万物造化的飞跃;

尔后张大千耗时三年在敦煌莫高窟面壁临摹,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敦煌壁画因张大千的临摹才得以在战火中传世,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史学研究资料。他是敦煌画学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敦煌热。去世之后其家人将四川家中所藏临摹画作悉数捐赠给国家。

贰|后半生游历世界,创立画派

到此你以为张大千的传奇人生就此结束,后半生在辉煌和赞誉中度过?事实恰与此相反,也正是后半生的坎坷铸就了张大千“东方之笔”的称号,开创了中国绘画的新流派。

20 世纪50年代,战火的硝烟刚刚褪去,张大千选择游历世界,在世界各地举办画展,同时感受此时西方画界的立体派、未来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风,机缘巧合下他与毕加索会面交流,他的画作深深的吸引了毕加索,使其重新认识了中国水墨画之美,在西方画界便有了“东张西毕”之说,这在国际上产生了广大而深远的影响。而这次会面在当时西方媒体的笔下也成了东西方大师的伟大会晤。

张大千的绘画技巧(宝藏艺术家张大千)(6)

张大千与毕加索在巴黎见面合影

这些传奇经历是普通人一生所骐骥的,但是对于徐悲鸿先生口中“五百年来第一人”的传奇画家张大千来说这些只是沧海一粟。

张大千的绘画技巧(宝藏艺术家张大千)(7)

《黄山绝顶》

张大千因为生活远走他乡,经由修建中国式园林而寄托他的乡情,俊朗挺拔的松林,充满诗情画意,其晚年众多画作也都是依托其建造的中国式园林结合青年时期游历祖国山河的记忆而作,浓浓的思乡情溢于言表。巴西圣保罗八德园、美国环荜庵、中国台湾摩耶精舍,其中张大千所费心血最多、堪称中国文人理想中的乐园的中国式园林是巴西圣保罗八德园。现在位于成都的张大千艺术博物馆便是以“八德园”为蓝本而建造的。

张大千的绘画技巧(宝藏艺术家张大千)(8)

张大千艺术博物馆效果图

正是因为八德园与其故乡大相径庭,承载了张大千的思乡之情,一草一木的位置都是经过反复实验后确认的,以至于在园林修建过程中张大千因搬运重物造成了右眼失明。对于一个画家而言这无非是致命一击,但张大千并没有因此放弃绘画,而是像凤凰涅槃一样,使其绘画技术更加精进,首创了泼墨泼彩山水画,这一风格的画作开创了中国水墨画的新纪元,卓立于现在的中国画坛。

对于中国青绿山水以及中国的云山画派加上敦煌佛教艺术的色彩的影响,再加上张大千他本人非常喜欢跋山涉水结合起来,于是创造出了张大千晚年的这种泼墨泼彩的青绿山水风格,这种风格可以说开拓了中国水墨画的一个新的纪元。

——纪录片《百年巨匠 美术篇第一部》张大千

张大千的绘画技巧(宝藏艺术家张大千)(9)

《山园骤雨图》

张大千的绘画技巧(宝藏艺术家张大千)(10)

《观瀑图》

张大千的绘画技巧(宝藏艺术家张大千)(11)

《谷口人家》

张大千的绘画技巧(宝藏艺术家张大千)(12)

《溪流交响》

张大千的绘画技巧(宝藏艺术家张大千)(13)

《题松图》

张大千的绘画技巧(宝藏艺术家张大千)(14)

《春山积翠》

张大千在宝岛台湾度过了最后的晚年时光,他将一生所绘的精品画作赠予台北故宫博物院。81岁高龄时应旅日华人李海天、黄天才之约,拟作巨幅《庐山图》(高1.8米,长10米),为完成这一画作,张大千修改画室布局,偌大的画室只剩一张可以铺展巨幅画作的长桌,张大千终日俯身作画,全力绘制《庐山图》,劳累过度,两次住进医院。最终在画作完成的两个月之后病逝,享年84岁。因为这幅画作在国内外的关注度极高,所以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了《庐山图》特展,可惜张大千未能看见《庐山图》特展的盛况。

张大千的绘画技巧(宝藏艺术家张大千)(15)

《庐山图》

一袭长衫,一支画笔,一生漂泊,这位便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张大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