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对健康有什么影响(秋冻冻对才健康)

来源:咸宁日报

全媒体记者 刘念

掌上咸宁报道

春捂秋冻对健康有什么影响(秋冻冻对才健康)(1)

寒露过后,秋风瑟瑟。随着气温的降低,添衣必不可少。可是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不少人认为,最近秋天刚见冷,可以不要穿得太多,适当冻一点,对身体应该有利。对此,市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傅勃表示,“秋冻”虽好,但不是人人都适合,而且“秋冻”得适度。

“秋冻”冻出感冒

前不久,咸宁的气温骤降,不少市民已经穿上了秋冬装抵御冷空气,也有部分市民认为要“秋冻”,穿单衣薄裤,但有的因此“中招”感冒。

今年53岁的市民周女士,热衷养生,平时喜欢尝试各种养生方法。最近气温下降,周女士想着“秋冻”的说法,每天只穿单衣出门,想要让身体受受冻变得更加健康,结果没过多久患上了感冒。

因“秋冻”冻出感冒的,不只周女士一人。市民张女士最近常为“今天穿什么衣服出门”而烦恼。“穿单衣有点冷,穿外套又感觉热。”张女士说,想起“秋冻”的说法,穿着单衣就出了门,但迎着大风跑业务的她又觉得非常冷,身体瑟瑟发抖,没过多久头晕晕的。

不少市民表示,在天气转凉时倾向于稍微“冻一冻”,不会急着添衣,还有一些女士表示,现在天气还不是特别冷,有时会穿裙子出门。

“秋冻”因人而异

傅勃说,秋天是气候日渐转凉,人体肌肤处于疏泄与致密交替之际,随着气温开始逐渐降低,人体阳气开始收敛,为冬时储藏元气创造条件,因此不宜迅速添衣,此时若能适当感受凉意刺激,人体应激及耐寒能力会有所增强,这就是俗称“秋冻”。

傅勃解释,“秋冻”符合天人合一理念,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季阳气收敛,毛孔闭合,中医从营卫的角度来讲,秋季卫强而营弱,故需适度经受寒冷,能提醒肌体开始收敛阳气,对冬之收藏有利。另一方面此时阴气初起而未盛,阳气始减而未衰,故宜适当秋冻有利于肌表之致密及阳气的潜藏,同时能增强人体抵抗力,顺应四时,亦是养生之道。

但“秋冻”应因人而异。健康人群、运动量充足的青壮年适合秋冻,但有上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胃肠疾病、关节病、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儿童,体寒女性不适合秋冻。

只要气温不低于20℃(一般在农历八九月份),人们可适当进行秋冻,但如果气温降至15℃以下并且持续两周以上一定要记得及时添衣。

“秋冻”的原则是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

“秋冻”要适度

需要提醒的是,秋冻要适度。过分的秋冻会导致许多疾病的诱发如手脚冰凉、皮肤苍白、皲裂、皱纹增多。脖颈冷,颈部血管受凉收缩,血流速度减慢,可能引起血压升高。腰腹冷,诱发腹泻、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膝盖冷,能出现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肢冷,哮喘、咳嗽、感冒、咽炎等高发。

“等到冻出病再保暖肯定是不行的,保暖也并非简单地增加衣物。”傅勃说,学会一些暖身小诀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抵御严寒。

常备热水袋。如需长时间待在室内,建议常备热水袋,既可以温暖膝盖,也方便随时暖手。在晚上临睡前,可将热水袋放置在颈后枕一会,有助于舒缓神经,缓解骨骼僵硬,还可以把热水袋在脚底放置一会,可以帮助脚部保暖,但要注意避免低温烫伤。

每晚泡脚。手脚畏寒的人,建议坚持每晚用热水泡脚20—30分钟,这样能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活血化瘀、补气升阳的作用。

适量运动。运动是对抗寒冷的有效方式,适合的运动有慢跑、跳绳、羽毛球、乒乓球等,要让身体各部分都“动”起来,从而产生热量。

责编:张欢

本文来自【咸宁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