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女角色(大秦帝国之美人心计)

大秦帝国女角色(大秦帝国之美人心计)(1)

秦昭襄王的一生对手众多,其中楚怀王,齐宣王,赵武灵王以及赵惠文王等山东六国的君主,都曾经和秦昭王打得有来有回。

为了一统天下,成就霸业,七国君主之间除了用武力征伐和挑拨离间互相较量之外,有时也会采用一些温柔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谈论一下,在战国的史书上只留下过几个字的后宫女性。

我国战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有名的女政治家,比如宣太后,赵威后以及君王后。还有一些被冠上红颜祸水之名的女人,比如赵姬,赵悼襄后,楚国李太后等,她们都曾经在《史记》,《列女传》,《战国策》等史书里的故事中担当过重要角色,但是还是有一些女性曾经被忽视过。

根据《战国策》记载,魏昭王妃子齐女,出身于齐国,然而由于孟尝君担任魏相时厌恶齐人而被昭王逐出魏国。她被逐出的故事很快被秦国大臣韩春听说了,韩春建议秦昭王迎娶齐女为妻,联合齐国去征讨魏国,这样就可以占据上党,拥立齐女之子负刍。

负刍之母本是秦人,必然也会劝说负刍加入伐魏阵营,这样魏国就成了秦国的县了。再加上齐女本来就讨厌孟尝君,必然会帮助秦昭王搞好与齐国的关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秦昭王拒绝了娶齐女的方式联盟齐国,征讨魏国,反而,通过白起的武力压制凭实力搞垮了魏国。

南后,出身楚国贵族子南氏,因为容貌美丽与郑袖一起被楚怀王所宠爱,在电视剧《思美人》中被设定为太子横的母亲。张仪初次入楚时,曾经询问楚怀王,“大王不好色吗?”

楚怀王微笑道,“张子怎么这么说呢?””张仪回答道,“原来的郑国和东西周公国的女子,脸上的水粉是白色的,画眉的墨是黑色的,站在人群中,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神人。”

楚怀王一听心中大喜,“我们楚国只是个小地方,没见过这么美的中原美女,寡人怎么可能不好色呢,希望张子为寡人寻找这样的美女?”并送给张仪珠玉。

楚怀王真的好色吗?肯定不完全是这样。楚怀王此举也是希望借张仪和秦国搞好关系。南后担心张仪引荐的中原女子会影响她们的地位,于是对张仪说,“我们听说您要去三晋,我们正好得到了黄金千斤,希望送给您当路费。”郑袖也给了张仪五百斤黄金。

第二天,张仪面见楚怀王时,借着酒劲建议楚怀王可以召平时宠爱的美女一起喝酒,楚怀王也是酒劲上头了,把南后和郑袖叫出来一起喝酒。张仪一见到南后二人,故意大惊失色,“我张仪走遍天下,都没见过如此美貌的两个人。之前跟您说中原女子貌美,简直是欺君。”楚怀王哈哈大笑,“我也认为这天下最美的两个人莫过于南后和郑袖夫人了。”

秦昭王时期,楚怀王已经进入了统治的晚期。根据《战国策》记载,这时候的楚国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南后去世了。由于楚怀王很长一段时间再也没立过王后,大臣昭鱼十分担心。

昭鱼的门客建议昭鱼劝说楚怀王立后,但是昭鱼担心因此得罪楚怀王,拒绝了。后来其中一个门客建议昭鱼买五双耳环,挑出其中最美的给楚王,楚王把这个耳环送给谁了,谁就是新王后的人选。这一招早先是田文的专利,当年,齐湣王的夫人去世时,田文也将七个耳环献给了齐湣王,看齐湣王交给了七个孺子里的谁,谁就是未来的齐王夫人。

赵惠后吴娃,赵武灵王继室,也有一说,她本名孟姚,《列女传》等史料中将她视为影响赵武灵王废长立幼的红颜祸水。有一日,赵武灵王在大陵游玩,梦到一个女子一边弹琴一边唱着诗歌“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

不久,赵武灵王在宴会上喝多了,总是说起这个梦,并表示想见这个女子。吴娃的父亲听说之后,就把女儿举荐给了赵武灵王,赵武灵王惊讶地发现吴娃就是自己的梦中女孩。

有趣的是,吴娃本人并没有活跃于秦昭王时期,不过根据《战国策》记载的这句话,“赵豹、平原君赵胜是我们赵惠文王赵何的同母弟,与秦王您同公子芾和公子悝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

这句话可以推知,与秦昭王同时期的著名政治家赵惠文王、赵豹以及赵胜都是吴娃之子,这三位政治家都具有非常厉害的政治素养,我们可以想见,吴娃的政治手腕也不是吃素的。

战国时期,各国其实都出现过比较厉害的女政治家。除了我们经常说的宣太后等人,还有许多没有没大篇幅记载的女政治家或者干预过朝政的女性。她们可能是因为卷入了宫廷斗争,可能是记载她们的史料已经丢失了,最终这些女性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过多的记载。

魏太后,魏昭王之妻,出现于《战国策.魏策》。魏国的楼啎曾经试图通过秦国和魏国互派人质的方式搞好关系,却被其他国家的人知道了,他们为了破坏秦魏关系,开始纷纷游说魏太后,太后,使得魏太后认为互派人质是危险的事情,甚至对着魏王哭泣。最终破坏了楼啎的计划。

韩桓惠王时期的韩国太后,正史上对她的记载为无,但是根据《史记》记载,信陵君派人游说魏王时,曾经说过,“现在韩国用一个女人尊奉一个弱小的君主。”我们可以得知,这个女人应该是真实存在的。

燕武成后,赵威后之女,赵威后在她出嫁前,曾经抓住她的脚后跟哭泣,让她不要被休回来,希望她和燕武成王可以天长地久,她的儿子孙子可以世代做燕王。然而,其夫燕武成王由于田单的进攻,失去了中阳之地,七年之后一病不起,其子燕孝王即位不久也去世了。最终燕国亡在了她的孙子的手里,重孙子因为谋划了荆轲刺秦事件最终死于非命。

秦昭王时期的秦国公主。她们在历史上着墨不多,但是发挥的作用却非常之大。早在秦惠文王时期,秦惠文王就曾经把自己的姐妹和女儿嫁到其它国家。例如齐宣王四年时迎娶的第一位王后以及燕易后。这些公主的主要作用就是维系两国关系。

到了秦昭王时期,公主们的作用就成了间谍。秦昭王刚刚继位时,为了贿赂楚国,曾经将姐妹嫁给楚国。这位公主的结婚对象很大可能是令尹子兰。因为,后来正是子兰尽力规劝楚怀王,“不要让秦国失去欢心”楚怀王才毅然决然地奔赴了武关。楚怀王死后,楚顷襄王在自己继位的第七年也娶了秦国公主,自此之后,错过了许多和秦国作战的时机,甚至屡屡败给秦国。这其中除了楚国国力确实由盛转衰之外,与秦国公主的游说也有一定的关系。

子傒之母,姓名不详,身份是安国君的妾室。根据《战国策》记载,子傒这个人有继承国家的能力,他的母亲还在世。我们可以推知,这位妾室不同于地位比较低的夏姬,她和华阳夫人一样也有一股后备力量在支撑,并且一直是华阳夫人的对头。根据《战国策》可知,她的后台很大可能是和华阳夫人有仇的秦臣士仓。由于异人是依靠华阳夫人成为了太子,所以她的下场并不好。

卫姬,齐威王宠妃之一,生有一子郊师。一度是齐宣王继位的威胁,甚至于靖郭君的好友齐貌辨都把她当作素材,但是由于胜利者是齐威王,她和她的儿子也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只言片语。

很多时候,《战国策》中的美人都是充当背景板的,她们身世可怜,往往被用来表达作者的见解主张,本身的真实性比较低,但是大部分都在秦昭王时期出现过。

韩美人,出自于《战国策》,真实存在的可能性比较低,主要是为了说明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道理,她是哪位秦王的嫔妃已经无法知晓,只有她的故事还存在着。战国末期,韩国曾经花重金送给秦国一个美人,希望和秦国搞好关系。然而,韩国美人却因为记恨韩王让她远离家乡而转而投靠秦王,告诉秦王,“韩国私底下十分疏远秦国。”最终使得秦国与韩国的关系更加不好了。

纪姬,赵孝成王宠姬之一,出现于《战国策》。有一次,一个门客问,“大王为什么不派纪姬去相马呢?”赵孝成王回答道,“纪姬是个妇人,不知道怎么相马。”这位美人对当时的赵国政治并没有起到影响,只是被门客用来提醒赵王要亲贤臣远小人。由此可知,纪姬在赵国百姓心中的形象应该是得宠并且干政的。

女阿,楚国太子横的保姆,楚怀王被扣押在武关时,曾经积极联络苏秦。告诫苏秦“秦国留下楚王,对太子产生危害的是您苏秦,现在楚王的尸体回国,太子即将向南归楚,您已经危险了。您不如找人转告太子,您已经知道太子心中对自己的怨恨了,如果太子和您为敌,您必然会对太子不利,不如两个人讲和,您必然会为了太子入楚而谋划。”

按理说,作为楚国未来新王的保姆,女阿应该坐视苏秦与太子横继续交恶,然而,她却出于大局劝说苏秦与太子横和好,既帮助了苏秦躲过了一场血光之灾,又使得太子横可以顺利成为楚国新王。可见其具有非常良好的口才和远见卓识,如果不是因为年龄问题,她与苏秦之间的般配程度要远远大于燕后、子之的女儿以及苏秦未发迹之前的妻子。奈何历史就是这样无情,拜高踩低的苏秦前妻竟然能够被《史记》记载,而这位真正有见识的女性却只能被隐藏于《战国策》之中。

孟尝君夫人,其身份不详,根据《战国策》记载,大概给孟尝君戴过绿帽子,也可能仅仅是被暗恋着。据说孟尝君有一个和孟尝君的夫人相爱的舍人,有的人问孟尝君,“这个人给您做舍人,却和您的夫人相爱,实属不义,您不如杀了他。”岂料孟尝君回答道,“因为看到互相出色的容貌而相悦,这是人之常情,各位不要再说了。”

过了几年,孟尝君召见那位舍人说,“您在我手下生活很久了,大官没做过,小官您又不想做。卫国的国君和我是好友,我愿意把你举荐给卫君。”

由于孟尝君的举荐,这位舍人成为卫国国君的重臣。后来,由于齐国与卫国交恶,卫君想要合纵他国进攻齐国,这位舍人担心孟尝君受害,便劝谏卫君,“孟尝君不知道我的不肖,我竟然犯了欺君之罪,连累到了他。我听说齐国和卫国的先君早年就立下盟约,世代不再互相征伐。现在您讨伐齐国,这是您背叛盟约,欺骗孟尝君。希望您可以放弃讨伐齐国,您如果不听我劝告,我愿意用脖子上的血染红您的衣襟。”

卫君害怕这位舍人和自己同归于尽,于是又和齐国和好了。齐国人听说之后,都感念孟尝君能够转祸为功。

孟尝君作为夫主,并没有像普通人一样大怒,是因为他看到了这场婚外情的本质。世人只能看到舍人好色而不拘礼法,却看不到舍人有野心,性格刚烈,有成为小国重臣的能力,并且说话讲理的优点。

同样作为男性,孟尝君知道自己的夫人并不能因为爱舍人就放弃孟尝君夫人的身份,而舍人总有一天会因为权力而感谢孟尝君的知遇之恩。孟尝君不费吹灰之力就利用了人性的弱点,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和齐国的安危以及自己的贤名来说,戴绿帽子并不算什么,更何况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这位夫人是正妻还是小妾,她的下场是好是坏。不过,作为君侯的夫人,她与人私通,她即使下场不好,也确实有自己的责任,并不值得同情。

如果不是细心阅读《战国策》,《史记》等史料的记载,这些曾经活跃于秦昭王时代的女子,似乎从来不会被提及,她们的形象比史书上的男性政治家更为复杂,背负的负面色彩甚至更多,但是在这样一个男女逐渐平等的时代,人们对她们的看法也更加公平。通过系统地研究这些女性,我们还可以将许多零散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揭开很多历史故事的幕后真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