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人工合成的食物千万要少吃(这些食物竟然都是)

文|CC爸妈

公众号:CC爸妈 ID:CC-bama

前一阵315提到了,“瘦肉精”在羊身上又卷土重来了!!

据央视调查,河北一养羊基地在羊饲料中添加瘦肉精,且这一行为已持续了10年了。

五种人工合成的食物千万要少吃(这些食物竟然都是)(1)

后台很多家长不禁感到焦虑:

以前怕吃猪肉,现在羊肉里也有,到底还能不能让孩子安心吃肉啊?

但今天想说的,是另一类,超市里热销,几乎家家都有,孩子还特别喜欢吃的“肉”!

那就是它!它!它!

这些食物都被称为“假肉”

一类是合成肉:

合成肉又叫重组肉。

是用碎肉和各种食品添加剂(如果胶、卡拉胶)加工而成的整块肉。

听到里面有胶,可能有人就会立马抵制,但C爸要辟谣的是,这些食品添加剂其实是相对安全的。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

卡拉胶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而TG酶在平时吃的动物组织里也有,所以只要符合国家相关使用标准,也是可以食用的。

不过对于肠道敏感人群和儿童来说,食用添加了食物添加剂(卡拉胶)会提高炎症性肠病风险。

不建议重组肉是因为:

  • 一来碎肉重组再加工,工序比直接切肉复杂得多,其营养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 二来合成肉要经过解冻、处理、再冷冻,复杂的过程,这样就加大了细菌污染的风险容易引发卫生安全问题;
  • 三来,混入其他碎肉以次充好的概率大大增加。

另一类就是加工肉:

它们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分为一类致癌物。

早在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宣布火腿、香肠、培根、熏肉、咸肉、牛肉干等加工肉制品为致癌物。

五种人工合成的食物千万要少吃(这些食物竟然都是)(2)

研究还指出,若每人每天摄入50克的加工肉制品,可导致患结肠癌、直肠癌的风险升高18%。

因为在这些加工肉里为了避免肉毒梭菌产肉毒素产生和延长保质期都添加了一种防腐剂,亚硝酸盐。

它们本身并不致癌,但是与蛋白质中的二级胺结合就会转化为致癌物亚硝胺。

所以不管是加工肉还是合成肉,一定不能作为孩子补充肉质的首选来源!!

这些超市热销、餐桌常见的,看看你家有没有

常见的合成肉(重组肉):

01

牛排

不管是餐厅还是超市,到处都有牛排的影子,也成了近年来人们餐桌上喜闻乐见的食材种类。

煎一下即可食,做法简单,孩子也爱吃,还十分有营养。

五种人工合成的食物千万要少吃(这些食物竟然都是)(3)

许多家庭也会把它作为孩子肉类补充之一,但是,选牛排,可一定要擦亮眼!

市面上的牛排根据加工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切牛排,一类是重组牛排。

原切牛排:

原切牛排,一听就知道,就是从牛身上直接切割下来的一整块牛肉。

这类牛排可以吃,而且营养价值很高,也很适合孩子。

重组牛排:

重组牛排顾名思义就是碎肉重组,进行人工合成。

那如何鉴别呢?

第一可以看价格。

毕竟一分价格一分货,无论是从哪儿,如果是价格很便宜的,像十几、二十几的,那就别想了,肯定不是原切牛排了。

有次CC奶奶逛超市回来,跟我们说:“超市搞活动,特价呢,儿童牛排才9.9一块,我给CC买了三块,比你之前买的便宜多了!30块钱够我孙女吃好几顿!”

嗯,不用看,就知道,欺她不懂,坑她好苦。

五种人工合成的食物千万要少吃(这些食物竟然都是)(4)

第二自然是看食品配料表了

原切牛排一般只标有牛肉,没有什么多余的添加剂。

五种人工合成的食物千万要少吃(这些食物竟然都是)(5)

尤其是标有卡拉胶、大豆分离蛋白、谷氨酰胺转氨酶的那肯定是重组牛排了。

呐,9.9元的重组牛排,大家可以参考下:

五种人工合成的食物千万要少吃(这些食物竟然都是)(6)

第三还可以看外观。

原切牛排保持着天然纤维纹理,规则自然分布,重组牛排纹理不清晰,短而乱。

02

羊肉卷牛肉卷

说起火锅,简直老少通吃无人不爱,随便做个锅子涮一涮那都是人间美味了!

牛羊肉虽美味,但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的,市面上还有很多“重组肉卷”。

生产规范、原料安全的重组肉卷是可以吃的,但肉是微生物天然培养基,碎肉经过层层加工被细菌污染概率会增大,所以对重组肉类的安全建议是烹饪至全熟。

但这只是真正的重组肉卷。

有的商家会利用重组技术以次充好,用便宜的鸭肉、鸭皮、猪肉等冒充牛羊肉

便宜的禽肉 羊油/香精能成功模拟出牛羊肉本身的味道,再配上各种口味的锅底,这些被隐藏了的牛羊味道的鸭肉、鸡肉卷也是很香的。

还有一些更黑的小作坊,用不知名的死肉、僵尸肉作为原料制作肉卷,更是一想就劝退。

辨别的方法很简单:真肉卷肥瘦相间、间隔不明显,像大理石花纹且相互粘连;合成肉卷红肉白肉界限分明,一捏就会分开。

3、蟹柳棒、冷冻丸类

这些火锅丸子有很多好听的名字:手打牛肉丸、蟹柳棒、芝士墨鱼丸......

鱼丸里有鱼吗?蟹柳是螃蟹做的吗?牛肉丸是纯牛肉吗?

如果你仔细看过配料表你就会发现,这些火锅丸子有很多也是“人工合成”的。

就说蟹柳棒。

虽然带了一个蟹字,但它的成分和螃蟹毫无关系,而是取自于一些鱼糜,再加上各类添加剂凝合而成的。

蟹柳棒的成分基本是:鱼糜、水、大豆蛋白、淀粉、食品添加剂。

个别的成分中还有添加鸡肉和猪肉的,反正螃蟹是找不到的。

那为啥吃着有螃蟹味儿呢?

因为冷冻鱼糜经过急速解冻之后再冷冻,口感就会偏向蟹肉的肉质了。

再经过机器加工成蟹柳棒的外形,最后再涂上食用色素,加入蟹香风味的香精,蟹柳棒就制成了。

这是正规厂商蟹柳棒的制作流程,如果遇到不良厂商的话,为了降低成本更是不知道是啥乱七八糟的了。

当然,牛肉丸、墨鱼丸也是这么一个道理。

五种人工合成的食物千万要少吃(这些食物竟然都是)(7)

4、鸡柳、鸡排

放学路上,最让人抵制不住的就是炸串了吧,一根鸡柳,成了好多孩子的标配。

这也是一种人工合成肉。

有的鸡排是鸡身上肉质较差的部分提出下来,混合一些鸡胸肉,一起剁成肉泥,然后再添加淀粉增加肉泥黏性,搅拌成形后再加入一些调味料支撑肉饼、肉条,下锅再炸。

鸡肉的新鲜程度、生产环境咱没办法判断不说,如果再经过劣质食用油高温油炸,敢想就不敢吃了。

更何况油炸食品本身就是不健康的。

一是高温会破坏脂肪,被破坏得多元不饱和油以及胆固醇会释放自由基,破坏人体组织和细胞,促进疾病发生。

二是许多油炸食物使用的就是本身不利于健康的氢化油脂,而且还含有一类名为丙烯酰胺的致癌物质。

除了鸡柳、鱼柳、牛柳、猪柳基本上也是类似这种。

这些吃下去的危害大过于营养,还是让娃少吃为好。

常见的加工肉:

1、烤肠

几乎到哪儿都能闻到烤肠独有的香味。

售价只有2、3元,小孩儿爱吃,几乎没有几个大人会因此拒绝。

很多人也觉得,好赖也算给娃补充点肉了,但不如再试想深一些,2、3块钱能买多少猪、牛、鸡肉?

其实,一般街边烤肠里确实没有肉,人家卖的时候也没有说是纯肉烤肠不是吗?

有一种植物蛋白“素肉”,可以作为香肠替代品,再加上香精香料、防腐剂之类,不香才怪!

还有的为了降低成本,会填充大量的淀粉,里面的肉更是少之又少。

这类加工肉吃多会增加结肠癌、前列腺癌、胰腺癌、乳腺癌的风险,也会增加心脏病风险。

2、培根

还有需要注意的就是培根,培根也是加工肉。

培根是由“Bacon”音译过来的,它的原名叫做“英文烟熏猪肉片”。

培根的制作步骤,类似咱们传统的腌肉、熏肉,只不过咱们的名字更加接地气一点。

培根是给五花肉涂抹盐、糖,经过长时间的腌制,再用果木、松木烟熏而成。

偶尔吃没事,但一定要少吃,不要长期大量食用。

如果实在拒绝不了加工肉的诱惑,可以多补充维生素C,可以防止亚硝酸盐转化成亚硝胺,比如西红柿、胡萝卜等。

另外,不吃小作坊肉,只买配料表了有(D-异抗坏血酸钠)的正规加工肉制品。

五种人工合成的食物千万要少吃(这些食物竟然都是)(8)

C妈说:

看到这儿,有的妈妈可能忍不住吐槽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养娃是不是太娇气了?

其实写这篇并不是让大家啥都别给孩子吃了,而是揭开这层面纱,让大家看到后面的真相。

让更多的养育者不要被蒙在鼓里,就像我家奶奶,以上好几种,比如重组牛排和培根,她都曾以为是真的对孩子好的——每天把它们做成早餐,觉得至少孩子吃着肉了啊?

所以写出来,我更建议大家把这类食物作为“零食”看待,偶尔吃吃无妨,但是不要作为孩子摄入肉类的首选。

就像糖果冰淇凌,偶尔解个馋、偷个懒可以,但是,心理最起码得门清儿,这些不是适合孩子的最佳选择。

平时选择时,学会看配料表,尽量不选择“人工合成”,毕竟对于年幼的孩子们而言,食品健康还是最最重要滴~

你家踩过这些“合成食品”的坑吗?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新时代、新父母、新理念,养娃需要鸡汤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婴幼儿喂养、睡眠、疾病、心理知识。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