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瓣丁香的传说(丁香与丁香)

关于五瓣丁香的传说(丁香与丁香)(1)

北京法源寺的丁香,摄影/林硕

作者/林硕(国家博物馆),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丁香是我国最常见的庭院观赏花卉之一,花色淡雅,易于栽培,因此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以及西南各地。每到人间四月天,丁香芳气满人间。

关于五瓣丁香的传说(丁香与丁香)(2)

北京法源寺的丁香,摄影/林硕

​北京亦广植丁香,尤以南城法源寺的丁香最负盛名。法源寺在唐代称“悯忠寺”,建于武周万岁通天元年,此后几易其名,直到雍正年间改称“法源寺”。

寺内不仅兰宫桂殿,文化底蕴深厚,更是遍植丁香,与崇效寺的牡丹,极乐寺的海棠,天宁寺的芍药,并称“京城四大花事”。每到人间四月天,丁香芳气满京华,宣南的文人、墨客便相聚于此,这便是“法源寺丁香诗会”的由来。​

关于五瓣丁香的传说(丁香与丁香)(3)

北京法源寺的丁香,摄影/林硕

​原本欣赏春色,吟诗作赋是一桩雅事,却有人因写“丁香诗”惹得绯闻缠身,引出一段“豪门恩怨”。事件的主角便是清代名士——龚自珍。​

关于五瓣丁香的传说(丁香与丁香)(4)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相信大家读书的时候都背诵过他的那首《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实,龚自珍共写了《己亥杂诗》三百一十五首,上文的“九州生气恃风雷”是第一百二十五首,而涉及丁香的则是第二百零九首:“空山徙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

关于五瓣丁香的传说(丁香与丁香)(5)

龚自珍画像

​或许您会觉得诧异:诗文只是描写有人在春夜,骑马给朱邸大门内的缟衣人送信,哪有丁香啊?

稍安勿躁。龚自珍专门在诗后写明:“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

关于五瓣丁香的传说(丁香与丁香)(6)

北京法源寺的丁香,摄影/林硕

​您看,丁香出现了吧!

作者还怕大家迷路,特意给出了明确的地点信息:让他记忆犹新的那一抹香,是太平湖畔的丁香花。那么,究竟谁家住宣武门内的太平湖畔呢?​

关于五瓣丁香的传说(丁香与丁香)(7)

荣亲王府复原图

​查看清代京城地图,太平湖附近确实有一座朱漆府邸,主人是多罗贝勒爱新觉罗 · 奕绘。这位绘贝勒爷您或许不熟悉,但提起怹的祖父——五阿哥永琪想必大伙都知道。​

关于五瓣丁香的传说(丁香与丁香)(8)

影视剧中的荣亲王永琪形象

​永琪本受封为和硕荣亲王,但不享受世袭罔替的待遇。换言之:爵位每继承一次,就要降低一等。永琪薨逝后,儿子绵亿就从“亲王”变成“郡王”了,待到孙儿奕绘就只能减爵为“贝勒”,一代不如一代呀。​

关于五瓣丁香的传说(丁香与丁香)(9)

爱新觉罗·奕绘画像

​不过,或许是由于五阿哥一脉的基因比较优秀,奕绘可是当时宗亲之中难得的大才子,诗赋、骈文样样精通,以此俘获了“清代第一女词人”顾太清的芳心,娶其为侧福晋。

奕绘著有《南谷樵唱》,顾太清便把自己的词集取名《东海渔歌》。“南谷”对“东海”,“樵唱”对“渔歌”,正可谓才子佳人,羡煞旁人!​

关于五瓣丁香的传说(丁香与丁香)(10)

太清听雪图

​无奈天不假寿。道光十八年,年方不惑的奕绘贝勒抛下妻子儿女,撒手人寰。作为当时颇有名望的大才女,独守空闱的“缟衣人”顾太清招来了许多宵小之徒的觊觎,在坊间造谣生事,蜚短流长。

有个名叫陈文述的杭州文人,向顾太清索诗不成,于是托名作伪诗,编入《兰因集》。顾太清知悉后,写诗揶揄此辈:“含沙小技大冷成,野骛安知澡雪鸿;绮语永沉黑闇狱,庸夫空望上清宫。碧城行列休添我,人海从来鄙此公。任尔乱言成一笑,浮云不碍日头红。”顾、陈二人由此结怨。​

关于五瓣丁香的传说(丁香与丁香)(11)

道旁的丁香

一日,陈文述偶见龚自珍诗中有“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之句,知其为顾太清座上常客,如获至宝。陈某为抱前仇,四处散布“缟衣人”便是孀居府中的顾太清,“丁香花”便是龚自珍对她的爱称,大肆渲染,此即轰动一时的“丁香花诗案”。

孰是孰非,暂且不论。但春季北方路边、湖畔花丛之中,确实常见丁香的身影。龚自珍也好,寻常行人也罢,不过是近前嗅一嗅那沁人心脾的香气味,对此记忆犹新,算不得罪过。​

关于五瓣丁香的传说(丁香与丁香)(12)

“丁香”茶

​除了闻花香之外,还有人捡拾丁香花瓣冲泡“丁香茶”,显然误把丁香和它的近亲“丁香”认作是同一物种。

其实,此丁香非彼丁香。

我们通常所说的丁香,实际上是指生长在温带地区的观赏丁香——紫丁香,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捩花目-木犀科-丁香属的落叶灌木,是我国的原产物种。

它那位“同名同姓”的近亲“丁香”,也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却是桃金娘目-桃金娘科-蒲桃属的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非洲的热带地区,用途主要是药用和作为烹调香料。​

关于五瓣丁香的传说(丁香与丁香)(13)

“丁香(鸡舌香)”的花蕾

​二者一为低矮灌木、一为高大乔木,用途也不尽相同,为何都被称作丁香呢?答案是他们的花蕾比较相似,注意是花蕾,而不是绽放后的花朵。

实际上,“丁香”(鸡舌香)的花朵和热带水果“莲雾”的花朵更相似,毕竟人家是同科同属嘛。

尽管“丁香”属于舶来品,但其在历代史籍中的曝光率却丝毫不亚于我国本土的丁香,经常和乳香、龙脑香并列出现在南洋各国的贡物名单之中。​

关于五瓣丁香的传说(丁香与丁香)(14)

炙干后的“丁香”(鸡舌香)

​关于“丁香”传入我国的时间,大致在汉代。

成书于汉末的医书《名药别录》当中就出现了相关记载。

汉代的尚书郎向皇帝汇报工作之时,都要预先口含“丁香”,以保持口气清新自然,其效果类似于今天的口腔喷雾或口香糖。

虽然此物入口微麻,但其中所含的丁香油具有消炎、杀菌之功效,可以去除牙,龈炎症、胃火上升所散发的口腔异味,缓解牙疼症状。​

关于五瓣丁香的传说(丁香与丁香)(15)

影视剧中的曹操形象

​正是由于“丁香”有这般特殊的功效,才被一代枭雄曹孟德当做馈赠佳品。在《三曹集》中有一篇曹操所作的《与诸葛亮书》,记录了魏武帝赠给诸葛亮“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有人认为:曹操将尚书郎标配的“丁香”送给孔明,意在礼聘其入朝为官,担任此职。​

关于五瓣丁香的传说(丁香与丁香)(16)

影视剧中的孔明形象

​但是,汉代的尚书郎和清代官居一品的六部尚书不可同日而语,仅仅是隶属于尚书台的文书起草官员,又如何能请得起名重天下的“卧龙先生”呢?但是,换个角度,这则记载至少证明最迟汉末三国初期,人们已经熟悉掌握了“丁香”的特性,并将其用作馈赠礼品。​

关于五瓣丁香的传说(丁香与丁香)(17)

​随着岁月的流转,口含“丁香”除臭不再是尚书郎们的专利。越来越多的达官显贵、风流墨客也开始使用这种“进口”的口气清新剂,于是历史上留下了“宋之问含香”的掌故。​

关于五瓣丁香的传说(丁香与丁香)(18)

宋之问画像

​宋之问,与王维、李白、陈子昂并成为“仙宗十友”,因那句“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上演了“龙门躲袍”,成为“武周”时期名重一时的诗坛翘楚。

然而,才华归才华,人品归人品。宋才子毕生的追求就是以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为偶像,拜倒在女主武则天的石榴裙下。可惜无论宋之问百般谄媚,女皇就是不引他坐上绣床。​

关于五瓣丁香的传说(丁香与丁香)(19)

影视剧中的武则天形象

​原来宋之问虽然才高八斗,却有口臭之疾竟不自知,遂令武则天望而怯步。事后,宋某恍然大悟,疯狂地咀嚼“丁香”以去除口气,却为时已晚,徒留笑柄。​

关于五瓣丁香的传说(丁香与丁香)(20)

丁香

​丁香与“丁香”,虽然名同实异,但都在悠长的岁月之中引发过许多趣闻轶事。在芳香之余,为我们的生活平添了一抹色彩。作者/林硕(国家博物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