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民间粤语谚语(诗经里的粤方言俚语)

《卫风·竹竿》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岭南民间粤语谚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岭南民间粤语谚语(诗经里的粤方言俚语)

岭南民间粤语谚语

《卫风·竹竿》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一)

“巧笑”意谓好笑、可笑,今客语仍曰“好笑”如“巧笑”。粤语“好”、“孔”音通,与客语“巧”义类。《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云:“太子学用剑,自以为人莫及,闻郎中雷被巧,乃召与戏。”“巧”即好也。古乐府诗《凛凛岁云暮》:“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长巧笑,携手同车归。”又,《捉搦歌》:“粟谷难舂付石臼,弊衣难护付巧妇。”“巧笑”亦好笑(快乐),“巧妇”即好妇。

参见篇目:《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二)

粤语“傩”[nɔ:2]音通“那”[na:3],字或作“难”(省文)、“乸”(雌性)。《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济北王侍者韩女病要背痛,……病得之欲男子而不可得也。……切之肾脉也,啬而不属。啬而不属者,其来难坚,故日月不下。”所谓“来难”即系来事之傩,指女私。此韩女或即民间之所谓“石女”(实女)。《左传•宣公二年》云:“弃甲则那。”“那”即乸(傩)也,意谓任人欺侮。又,松花江的上游嫩江,清人曹延杰《东三省舆地图说》称:“嫩江一作妹江,又名诺尼江,古名难水,亦曰那河。”“难水”亦即乸水,今语曰母亲河。非洲刚果某部落的母语有许多与中国话相通,如国语北方话叫母亲为“娘”,他们也叫“娘”。其实“娘”乃“乸”“那”之异变。诗曰“佩玉之傩”属戏谑之辞,歌者嘲笑对方为假男子,犹今语之所谓“偽娘”。《史记•陈丞相世家》载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大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可以为注。还有,我国南方壮族及东南亚“那”文化区之“那”皆指水田,实就是粤语之谓“乸”(娜)。《诗经》中《商颂》有“那”,也是指土地,犹今语曰“大地母亲”。

参见篇目:《小雅·桑扈》:“不戢不难,受福不那。”《小雅·鱼藻》:“王在在镐,有那其居。”《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商颂·那》:“猗与那与,置我鞉鼓。”

注音用宽式国际音标,声调用数码表示,近汉语拼音之四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