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国考申论各类题目答题模板(全面准确精练明晰)

公务员国考申论各类题目答题模板(全面准确精练明晰)(1)

《中直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第四部分“申论介绍”中写道:归纳概括能力是对给定材料的主题、内容、观点及反映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归纳的能力,它应该包含在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两种能力之中。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观点、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阅读理解是归纳概括的基础,归纳概括是阅读理解的延伸。对考生来说,能否对所给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及其分析比较,是考生正确阐明材料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的关键所在。

归纳概括题,要求应试者对给定资料中特定部分的内容要点、精神主旨、思想意义以及问题的呈现等进行加工提炼,并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述,是测试考生归纳概括能力水平的主要方式。归纳概括能力是一名公务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尽管《大纲》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测查要求未对应试者归纳概括能力单独提出明确要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每年都有相关试题出现,如2013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第二题、2014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第一题、2015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第二题等。作答归纳概括类试题需做到全面、准确、精练、明晰四个方面,下面笔者就从这四个方面并结合申论真题谈谈此类题目的作答策略。

公务员国考申论各类题目答题模板(全面准确精练明晰)(2)

一、全面

全面,就是完整、齐备,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缺少。申论(地市级)对作答全面的要求说明了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具备周到、细致的能力。就申论归纳概括类题而言,“全面”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回答此类试题时要尽量多找要点,全面把握信息点,同时,还要按照重要程度及与题目相近的程度来挑选要点,有时候还要将相近的要点进行合并提炼;二是每条每项的概括要全面,归纳概括而非删减,重点要素一个都不能少,材料中所涉及的相关内容不能有所遗漏。(张小龙《国家公务员考试专用教材申论》)2013年国考申论(地市级)试题共八段材料,6715字,主题是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其中第二题是:“根据‘给定材料4~6’,请你概括目前汉语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要求:紧扣‘给定材料’,条理清楚,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读题干可知,本题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4~6”,同时题目将问题限定为“目前汉语言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我们在重点研读材料4~6时,从“目前汉语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一角度去归纳概括材料“,全面准确”是本题概括的基本要求。

阅读可知,材料4通过小签成长的故事说明学生家长对孩子从小学习英语具有盲目性;

材料5介绍美国利用英语“国际普通话”的强大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等无法达到的目的,以及很多国家为了保护本民族的语言安全而采取的措施;材料6指出了我国在本土文化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教育部门以及某些用人单位在升学、就业方面存在唯英语是瞻的不良导向,国外的语言优势不仅影响我国的学术创造力,而且污染汉语生态环境。为了达到“全面准确”的要求,我们将提炼出来的要点分类整理,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概括。

从主观因素看:一是学生家长要求孩子从小学英语具有盲目性;二是年轻人随意简化汉语,威胁着国家语言文字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从客观因素看:一是教育部门将英语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二是某些部门在招生、就业等方面存在唯英语是瞻的不良导向;

三是美国利用英语这种“国际普通话”的语言优势消解着我国学术创造力,甚至污染汉语生态环境。两个方面五点内容将“目前汉语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出来,考生在答题中要点不全,是造成得分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公务员国考申论各类题目答题模板(全面准确精练明晰)(3)

二、准确

准确,就是语言表述和主题、问题、要求等保持一致,要求考生归纳概括出的答案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一方面运用发散性思维和同类比较,对材料本身作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和权衡,然后用最恰当、中肯的语言准确概括;

另一方面,还要将类似的资料拿来进行斟酌和比较,把给定材料反映的中心内容恰当地表述出来,从而找到最为准确的理性概括。具体来说,既有内容方面的“准确”,又有语言表述方面的“准确”,语言准确,包括用词准确、造句合乎语法规则和事理等方面,我们这里主要围绕内容方面来谈。

2014年国考地(市)级申论共六段材料,总字数7134字。主题是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中社会和文化两个方面,主要讲述社会心理方面,聚焦大众的幸福感,实则考查大众的幸福观。其中问题一:“‘给定资料3’是F市实施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的工作大事记,请据此对F市所做工作进行分类总结,要求分类合理、内容全面,不超过200字。”

从题干获知,作答范围在给定材料3,关键在于对F市的工作进行分类总结,分类的依据是机关单位的工作流程:事前策划部署,事中组织、协调、推进,事后总结、宣传。纵观材料3,共15个自然段,为了准确分类,考生可先将这15个自然段进行分层。阅读可知,围绕“促进心理健康”这个主线讲了6层意思:

第1层(第1、2、3自然段)F市从宏观上明确持续心理健康的目标和策划部署;第2层(第4、5自然段)F市启动各种会议,布置该市促进心理健康工作的进度,强化落实;第3层(第6、7、8自然段)心理健康工作的三级网络;第4层(第9段)心理健康的咨询、治疗的具体措施;第5层(第11、12、13自然段)从精神专家、大学生到知心姐姐,F市各层心理健康专业队伍的建设;第6层(第10、14、15自然段)F市心理健康工作的宣传和教育。

接下来,考生在对这6层意思概括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类提炼,便得出F市心理健康工作的目标、策划、部署,会议促进,三级网络建设,心理健康的咨询、治疗,专家队伍建设,宣传和教育等要点。6层意思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第1、2层,事前明确目标、策划部署,会议启动,第二阶段涵盖第3、4、5层,三级网络建设、咨询治疗、专业队伍建设,第三阶段是第6层,心理健康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机制。

通过这样的方法,考生能准确地对F市工作进行分类总结。不过,在具体答题过程中容易出现这样两个问题,考生需注意:一、要点不够全面,有遗漏;二、语言表述不够准确。针对这两个问题,笔者认为第一个问题既涉及考生的阅读能力,又与其较强的概括归纳能力有密切的关系。

解决的办法就是平时加强训练,对一篇文章进行分段分层训练,都是并列的自然段,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意思,就将其归并到一个层次里面去;第二个问题,在分段分层的基础上,考生尽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每一层的意思。当然,语言的准确性还跟考生平时积淀的语言素养有密切的关系。

公务员国考申论各类题目答题模板(全面准确精练明晰)(4)

三、精练

精练,就是精简、练达,直入主题,少说或者不说套话。细致地研读一下近几年的申论试题你会发现,近几年的题目要求的字数越来越少,用一两百字概括几千字的材料,这就是对考生概括能力要求的提高,要求用词必须精练,用很少的文字表达更多的意思,以达到微言大义的效果。有效率的写作是体现政府机关办事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张小龙《国家公务员考试专用教材申论》)2015年国考地(市)级申论第二题要求:

“阅读给定材料2,在横线处填入这则资料的标题和三个小标题”。这一题是2015年申论考试命题的最大亮点,虽然这种题型已经在《2014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申论(A卷)》中出现,但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中还是第一次出现。

标题是标明作品及其篇章的题目,是文章传神示意的眼睛。一个好的标题,往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但能激发读者的兴趣,而且能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拟制标题的要求至少有三点:准确、简明、醒目,简明即简练,言简意赅,语言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使读者一看题目就能抓住文章的主旨,牢牢记住。这种方法是考查考生在短时间内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较好的方式之一。

材料2是一篇新闻报道,主要内容是围绕第七届大学生I-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颁奖来展开的,体现了申论六段材料的共同主题:科技的发展要紧紧围绕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进行的。材料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总体介绍颁奖情况,具体交代了参赛的代表队、获奖的作品和主办方的评价;第二部分介绍颁奖仪式和获奖代表队创新的成就感;

第三部分重点交代获奖作品中有新颖特色、生活味道十足的作品;第四部分关注获奖作品中与人身安全相联系的几款和具有市场开发潜力的作品。这四部分的关系是总分关系,考生答题可以采用归纳概括的方法,即从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出发,经过分析、比较和综合,得出有关事物的一般性结论。据此,考生可以先将三个小标题拟制出来,然后再拟制文章的标题。下面的标题供参考:

小标题一:团队合作成就创新,企业看好市场前景

小标题二:新颖作品生活味道,科技提升生活品质

小标题三:关注安全提升质量获得好评成功摘金

标题:科技改变生活创新成就未来—第七届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成功举办。

公务员国考申论各类题目答题模板(全面准确精练明晰)(5)

四、明晰

明晰,按字面意思是指思维的线路清晰。我们在认识事物、分析事理时,一定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务求思维活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在申论答题中具体表现为内容组织的条理性。如“给定材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这道归纳概括题是2011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第一题的第2小题,明确提出“条理清楚”。

作答时,如果考生的思路缺乏逻辑性,答案的各个部分各不相干,甚至互相冲突,那么最终答案就不能成为一个严密的有机整体。申论归纳概括题的逻辑性源于考生思路的清晰,思路是作者思维过程的线路,是作者从构思到成文的写作过程的思想轨迹。“有逻辑”不单单是归纳概括题的要求,阅读理解、决策方案、分析论证等各个类型的题目都有同样的要求。

纵观近几年地市级申论试题,在作答要求中均明确提出“条理清楚”“思路清晰”“表述清晰”“有逻辑性”等要求。应试者如何在应试过程中做到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有逻辑性呢?笔者总结以下三点,仅供参考:

(一)抓主题,找关系。这里的主题,既指申论提供的全部材料的主题,又包括每一段材料的主题;关系就是申论所提供的各段材料之间的关系,又指一段材料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关于申论试题所提供材料的主题及各部分材料的关系,我有一篇文章《申论作答要“三读”》(《应用写作》2014年第7期)可供参考,至于一段材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本文前面几点的分析或多或少都体现了这一点。

(二)列要点,找逻辑。对材料的主题有了明确的认知之后,考生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到相关的段落,结合事实材料列出问题答案的要点,同时还要找到隐藏在观点背后的逻辑关系,如前面分析的主观——客观关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系、总——分的包含关系、近期——长期的时间关系等等。

(三)列提纲,可动笔。明确所列问题答案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之后,要对要点进行归纳整理,列出答案的提纲。做到这一步就可以动笔作答了。

本文结合近几年的国考申论试题(地市级)中的归纳概括类题的作答谈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全面、准确、精练、明晰,既是申论对应试者答题的要求,同时也是试题设计者对作为基层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思维的要求。如果应试者能够把“申论材料”像农民犁田一样精耕细作,播下勤劳的种子,肯定能获得大丰收。

文| 宋文钦,来源:申论荟公众号,侵删


欢迎关注@申论荟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张申论定乾坤。申论荟,会申论,让申论考试不再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