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纳税人减免税附表样式(2023年小规模增值税减免出台)

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政策延续

国家税务总局公众号昨晚发文,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明确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等政策的公告》,公告内容如下:

一、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二、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减按1%预征率预缴增值税。

三、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小规模纳税人减免税附表样式(2023年小规模增值税减免出台)(1)

(一)允许生产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5%抵减应纳税额。生产性服务业纳税人,是指提供邮政服务、电信服务、现代服务、生活服务取得的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的纳税人。

(二)允许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0%抵减应纳税额。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是指提供生活服务取得的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的纳税人。

(三)纳税人适用加计抵减政策的其他有关事项,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39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明确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87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四、按照本公告规定,应予减免的增值税,在本公告下发前已征收的,可抵减纳税人以后纳税期应缴纳税款或予以退还。

落实经济会议精神稳民营经济大局

按照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2023年中国的宏观政策一定是稳住大局,稳住就业和增长,因为经过三年疫情防控的反复,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出现了很大压力,增长稳不住,就业就麻烦,社会经济生活都会出大问题。

小规模纳税人减免税附表样式(2023年小规模增值税减免出台)(2)

如今民营企业解决了中国70%的就业,所以如果要稳就业,首先就要稳民企,鼓励民企发展,否则只靠国企无法容纳那么多的就业,而民营企业大多数是小规模纳税人。

所以本次两部委发文明确2023年继续减免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预计可让90%以上的民企受惠。

货币政策向民企倾斜

2023年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表示下一步,金融机构将进一步树立“一视同仁”理念,公平公正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

货币政策加大向民营企业的倾斜力度,推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丰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其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获取更多金融资源。

小规模纳税人减免税附表样式(2023年小规模增值税减免出台)(3)

市场机构普遍认为近期对于民营企业的利好政策落地,均是明确性利好。近期政策尤其利好平台类型的民营企业,如阿里、美团、腾讯、京东等。市场还一致看好多家海外中概股公司的股价持续性。

财政压力仍大一季度新增万亿地方债

2023年度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已经启动。根据18个省市目前披露信息,一季度地方债拟发行量超万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近9000亿元。

目前已有超过10地披露了2023年一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拟发行规模超过万亿元。其中,浙江、江苏等地计划发行新增专项债券均超千亿元,山东、福建、重庆、湖南等地计划发行新增专项债券规模也在500亿元及以上。

小规模纳税人减免税附表样式(2023年小规模增值税减免出台)(4)

从已披露的今年一季度发行计划来看,新增地方债发行规模或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同时,今年一季度新增地方债发行压力或集中在2月,侧面反映地方财政的压力空前巨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根据公开数据,去年全年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约7.37万亿元。一些机构预计,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总规模会高达8-9万亿元。

小规模纳税人减免税附表样式(2023年小规模增值税减免出台)(5)

近期政策风向有所转变,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的核心精神,贡献70%就业机会的中小企频繁获派"政策大红包"。首先是两部委发文明确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的政策在2023年延续,其次是中国人民银行透露,货币政策加大向民营企业的倾斜力度,并将推动降低中小企的综合融资成本。但在稳经济的同时,也看到地方财政压力相当巨大,一季度新增拟定发行的地方债超万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