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创核心理念(文创时代)

在我国,超过GDP的5%就是支柱产业,目前上海地区的文创产业占比12.94%,已成为一个上海八大重点产业之一,成为实体经济、开放经济、文创经济上海地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校园文创核心理念(文创时代)(1)

一:世界文创产业

英国是较早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之一,也是第一个政策性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2000年,文化创意产业就已经仅次于金融服务业成为英国的第二大产业;美国的文创产业是其仅次于IT的第二大产业;韩国成立文化内容振兴院、通过文化内容振兴法。

二:中国文创产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从1988年“文化市场”的提出,到1991年“文化经济”、2000年“文化产业”、2007年“文化生产力”,一直到2012年“文化强国”等战略定位的不断升级,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经历了不断改革开放、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

2000年以前,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基本处于“市场引入期”,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上市公司数量从无到有,逐步增长到2000年的86家。

随着“文化产业”的产业地位正式确立,2001年开始,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逐步进入到“大量进入期”阶段,特别是2007年以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上市公司增长迅猛,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逆势攀升到200家以上。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创意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使得文化创意产业上市公司连续攀升至250家以上,达到2012年的254家。

2012年之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基本保持平稳,虽然2015年略有波动,但到2016年仍然回升至250家以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从“大量进入期”阶段向“稳定期”阶段过渡的特征。

校园文创核心理念(文创时代)(2)

2016年12月,数字创意产业被确立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且设定了“8万亿”的明确发展目标。在这一战略的推动下,传统形态的文化创意产业将加速淘汰,而新兴数字创意产业将快速崛起,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也迎来了一次全新的产业变革。

三:中国文创产业需要“人才”

随着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在2017年底发布《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上海文创50条”),围绕着力推动文化创意重点领域加快发展、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引导资源要素向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等提出50条举措,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逐渐成为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一座城市的创造力,离不开一流人才的积聚,一个产业的繁荣发展,更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

“文创 ”时代,更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平台系统来赋能文创产业的活力以及持续性发展。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增强取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紧迫感,形成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要素配置体系,才能真正让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

四:“产教结合”— 始于行业,展于实力

基于产业的需求以及国家政策的号召,“ISC文创EMBA”应势而生,它由法国ISC巴黎高等商业学院作为教学主体、完美世界教育提供产业指导、复策国际商学院负责教务管理,三个在各自领域占据领先优势的机构率先在中国文创教育开辟了一条文创产业人才的培养之路。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对复合型、创造型高级管理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他们的强强联合不仅为文创高阶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优渥的学习条件,更将通过头部企业的“实战指导”,进一步驱动传统行业通过创新实现产业的转型,为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打下坚实的基础。

ISC 文创EMBA 项目旨在培养面向未来的创造型、复合型关键领军人才和具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和卓越领导力的文创产业领袖,引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展,驱动中国文创在国际市场发挥重要作用。

项目师资由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头部企业领导人、国内外著名商学院专家学者以及行业内有影响力的资政人士共同组成,运用多元文化创意思维、产业前沿新知与传统商学院课程的创新结合,实力赋能新一代高级文创管理人才。

独一无二的游戏化学习体验和独创的输出式教学,构建学员独有的方法论,让学习者本身也成为学习过程的核心。更将通过“产教合一”的优势,进一步搭建贯通数字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及政府资源的成长服务与平台,让学员迅速形成核心竞争力,帮助更多文创行业内的优质项目获得头部产业基金或企业创投机会。

据悉,目前“ISC 文创EMBA”正在招生中,首期公开课将于2019年10月在上海进行。

注:本文部分数据来源于国际权威的美国标准普尔上市公司数据库以及相关上市公司官方网站、雅虎财经、谷歌财经等渠道;部分资料来源于《全球文化创意产业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8年12月出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