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八个常识(易经令人费解的)

易经:令人费解的“天圆地方”,是一种高级智慧,也许只有悟道了才能读懂

小时候,学西方“日心说”:太阳绕着地球转,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同时也在自转。然后,听到“天圆地方”这个词,觉得古人真是不够聪明,怎么能认为大地是矩形呢?尤其看到铜钱,圆圆的,有个方孔;到北京的天坛和地坛,一个圆一个方,更是证明了自己的猜测。

有一次,爬到西山的山顶,遥望四方,看到的地平线正是一个大大的圆圈。于是问身边一位非常有学问的长辈,古人怎么可能认为大地是方块儿呢?这么明显的圆!

长辈笑笑说:古人所说的方、圆只是一种比喻,等你长大了,读书多了,悟透了,自然就会明白。

那么天圆地方到底是何意?

易经的八个常识(易经令人费解的)(1)

从“方”的原始意义说起,方指的更像是方向,而非方形

甲骨文的“方”字,是一个人挑着扁担走路,说文解字则说是并行的船。一个人挑着扁担,扁担相当于指示作用,两个并行的船也是一样起到指示方向的作用。

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东方、南方、西方、北方都是就方向而言。可见方字最早的意思,也是与方向、方位有关。

我们日常用语经常会问:“你到什么地方去?”意思是在问一个人去的方位,并非说这个人去的地儿是矩形的。而且,我们经常还有一个词叫做“方法”,只有用“指示作用”的意思才能解释得通。矩形无论如何都是无法解释方法的,方形和方法两个词都是由方向性的内涵派生出来的词汇而已。

易经的八个常识(易经令人费解的)(2)

右侧大拓片,共有三个“方”字

《周易》坤卦的文言里,详细解释了“方”的含义

《史记》中记载“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可见孔子对《易经》的喜爱。文言,就是孔子研读《易经》的读书报告,著名的十翼之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到晋代的王弼,他把乾坤两卦的文言分别放在乾坤两卦的爻辞之后,作为结论,这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创举,让我们后世读易更加便捷。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其道顺乎?承天而时行。

从上述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坤,是动也刚的。也就是说大地是动的,而且很刚健有力的那种。同时,大地又是静的,安稳并且具有方正的德行,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承载万物运化吸收光(太阳光、月亮光、不可见光等)。地道承顺天道而运转不息。

我曾经在前面文章中写过,在我们的祖先眼中,相对于天的运行,地的运动只能排在第二位,而大地以德行最为重要。因此,古人并不特别强调大地是运转不息的,大地是顺天而行。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不强调可并不是大地静止不动。

易经的八个常识(易经令人费解的)(3)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坤卦·文言》

直取的是正的意思,而方则是用义。也就是说,直为体,方为用。做人讲究的就是方正的品德与精神,这是与天地相通的智慧,因此“德不孤”。因为要用,所以才有“方”一说;方是要用的。

六二。直,方,大。

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坤卦的六二了。从月亮(太阴)与地道的关系,来研究大地的运行,大地是一直向前,并且有方向规律可循的,且地道运行非常广大。而“地道光也”,指的则是月亮反射的太阳光变化情况。阴历初三,峨眉月自西南方升起,初九,上弦月平直如绳,对正北方,即“直以方也”。

曾子对于“天圆地方”的进一步解读,把方的内涵讲透了,相当不简单

如果说《易经》对于天圆地方的解释仍然不易理解,那么曾子的解读就更加清晰明确了。曾子,春秋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弟子,了不起的大家。曾经参与编纂《大学》、《论语》的重要人物。我想他对于“天圆地方”的解读,肯定是得到孔子真传的。孔子晚年精读易,而曾子正是孔子晚年时收的弟子之一。

易经的八个常识(易经令人费解的)(4)

单居离问于曾子曰:天圆而地方者,诚有之乎?

曾子曰:离!而闻之,云乎!

单居离曰:弟子不察,此以敢问也。

曾子曰:天之所生上首,地之所生下首,上首谓之圆,下首谓之方,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揜也。且来!吾语汝。

参尝闻之夫子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圆曰明;明者吐气者也,是故外景;幽者含气者也,是故内景,故火日外景,而金水内景,吐气者施而含气者化,是以阳施而阴化也。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神灵者,品物之本也,而礼乐仁义之祖也,而善否治乱所由兴作也。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第五十八

上述文字,讲述的是曾子的学生离问“道”的故事,问的问题正是“天圆地方”。曾子回答道,天如果真的是圆的,地如果是方的,两者上下扣在一起,那么大地的四个角该怎么办?所以,我还是好好给你讲讲吧。

那么孔子是怎么讲述天圆地方的道理呢?天道,我们叫它圆;地道,我们称之为方。方是暗的,而圆则是明亮的。方指的是月亮,而明是太阳。太阳往外散发光芒,而月亮则吸收太阳的光。因此,圆就是看到的景象(外景),而方则是内在的一种真实感受(内景)。所以无形的火是外景;而可触摸可感受的金水是内景。

天是大道,大道无形,因此为外景,为圆。而方,则是我们可以实际感受的大地,是有实体的意思。“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由此,“方”就是对于人有用的“器”,用也。到此,将方、圆的体用关系讲透了。

综上所述,《易经》里令人费解的“天圆地方”,其实是一种高级智慧,需要悟道才能读懂其中的内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