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在樱花树下相见(你和谁赏了樱又在思念着谁)

我和你在樱花树下相见(你和谁赏了樱又在思念着谁)(1)

我和你在樱花树下相见(你和谁赏了樱又在思念着谁)(2)

我和你在樱花树下相见(你和谁赏了樱又在思念着谁)(3)

我和你在樱花树下相见(你和谁赏了樱又在思念着谁)(4)

我和你在樱花树下相见(你和谁赏了樱又在思念着谁)(5)

我和你在樱花树下相见(你和谁赏了樱又在思念着谁)(6)

我和你在樱花树下相见(你和谁赏了樱又在思念着谁)(7)

编者按:

“朋友圈”是“天天副刊”今年2月初创的一个新版,每周从“胖圈”中撷英掐尖儿。今天的“朋友圈”则是我们奉上的一盘特殊的洋料理——“西洋镜”版面的各国华人作者在朋友圈中分享开眼界、富新意、有妙趣的域外生活画卷。看看哪一款能直击心扉或让你会心一笑、拍案叫绝?

◎凌云(日本)

◎3月25日,浓阴,家门口的樱花初次绽放。

◎3月27日,晴,与川魔匆匆走过富山松川。

◎3月30日,沙尘天,高冈古城公园,和新结识的中国小伙伴赏樱。

◎3月31日,晴,买菜路上樱花与鸟鸣交相呼应。

◎4月1日,晴,早起内川边上散个步。

◎4月2日,薄阴,高冈古城公园,和川魔共赏夜樱。

◎4月4日,雨,樱花谢了不要紧,川魔给我买了樱花马卡龙与和三盆糖,粉红甜蜜经唇齿入心扉。

从前一到春天,就心心念念想着到日本看樱花,却又没有说走就走的潇洒,也只在2017年到京都赶过一回花见。后来因缘际会于2019年秋天嫁到了日本,以为从此可以年年赏樱,却不想新冠疫情暴发,去年春夏被阻隔在国内,又生生错过了一个樱花季。

今年终于如愿在日本迎来樱花烂漫,才知道即便樱花就在身边,最美的时刻依然稍纵即逝,需要用心捕捉。

日本的民谚有“樱花七日”的说法,即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大约7天,一整棵樱花树从开花到全谢也不过半月。盛极的时光本来就短暂,春天的气候又不稳定,阴雨和大风天都不宜赏樱,而一夜风雨过后,可能已秃了半树。

是的,决绝地坠落就是樱花最大的特点,它会干脆地告别枝头,化作漫天飞舞的柔粉色花瓣;或者在一个安静无风的时刻整朵坠地,发出只有小草才能听到的一声叹息。坠落的时候,它依然是粉白鲜嫩的,绝不会在枝头枯萎,像破布头一样随风摇荡。日本人说,他们因此喜爱樱花,“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人生短暂,应生如樱花之绚烂,死如樱花之果敢。

然而到日本生活以后才知道,性格暧昧的日本人其实崇尚的是自己欠缺的一面,如果在抗疫上能有樱花的一半不拖泥带水,也不至于在又一次樱花极盛之时宣告已经迎来了第四波疫情和N种变异病毒。

第一次和川魔逛花卉市场的时候,我说买一棵樱花种在院子里吧,川魔说“哪里用自己买,外面到处都是”,于是我才留意到我家周围其实有很多高大的樱花树——只是在花期之外,它们不过“泯然众树”。

于是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在北陆地区漫长的低温期过后迎来了樱花开放的日子,它们就在我周围绚烂着,只要走出家门就看得见。最初举着相机去拍照,后来变成了手机拍,再后来手机也不掏出来了。然而我知道,待到明年春归时,期盼樱花盛开的心情依然不会消减分毫。

樱花将谢已清明,我在思念着已去天国快7年的父亲,永远忘不了他手机里的最后一条短信是发给老同学的“春天多美好”,而彼时他已缠绵病榻,并不见窗外春光已如海。

是啊,春天多美好,樱花虽七日,春花犹日日,思念有时盼望有时。又是一年樱花季将过,你和谁赏了樱,又在思念着谁?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何筱俐(德国)

邂逅这个词来自《诗经·郑风·野有曼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邂逅,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而且令人欣喜使人激动。前段日子在山上居家隔离,独门独院,与世隔绝。就在民宿的书架上,邂逅了和我当时的心境特别相符的一本书《瓦尔登湖》。这本书是极具世界影响力的美国思想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著,是世界文学经典。1845年,28岁的梭罗独自一人来到了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座小木屋住了下来。他在书里描述了他在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过两年零两个月的生活以及其间他的许多思考。

我一口气读了大半本,书中的梭罗一直在思考“生活在何处,为何而生……”在他看来,对于宇宙和世界来说,我们都太渺小。其实到了生命的某个特定时期,任何地方都可以安身,世界并不会因为你在哪儿而改变。梭罗毅然决然地谢幕,离开繁华人间大舞台,离开责任义务,离开家人朋友,隐居山野,也是一种勇敢。

这两个月的日子,我过得也很特别:从平常日子到蜗居在世界的一隅与世隔绝再到繁华世界,在空间和环境中不断转化,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归于平常后,我也突然叩问自己:“生活在何处?为何而生?”

昨天,睡前打开听书软件,突然听书频道就向我推送了这本《瓦尔登湖》——又是一种巧合与美好的安排,仿佛特地来提醒我,让我接着听完下半部分。本来想被催眠,结果却越听越精神……

德国疫情不断恶化,估计又要过一段不外出、不会客的清净日子了,也算是一种被动的逃离喧嚣吧!推荐看看《瓦尔登湖》,世界会变得宁静,什么寂寞感都没有了。你不用担心错过了外面的世界,我们也还是原来的样子。

默哀,为疫情中逝去的人们!

爱丁堡的卡西亚(英国)

一年前的今天是英国第一次lockdown(封锁)开始的日子,今天(3月23日)被定为全民默哀日,为那些因疫情而失去生命的人们默哀。

福奇老爷子又急了

素墨淡笺(美国)

从心理上终于准备好去接种疫苗了,虽然暂时还没有预约到。

上周末过一个复活节,就迎来了美国的第四波高峰,急得福奇老爷子电视里直跳脚,要大家再忍耐会儿,正常生活还没有这么快恢复,得给疫苗一点儿时间。

网上持续跟进学习了一年新冠相关知识及各种研究的Gary,从科学上给我们分析,要我们大家赶紧去打疫苗。他还提醒我想清楚:是打疫苗的副作用大,还是不打疫苗的危险大?

“魔毯”和“白圈圈”

挡不住大家出来耍的心

冬梅(荷兰)

疫情下在市中心草坪上晒太阳是可以的,但只能停留在白色圈子里,这是上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节奏吗?

白圈圈是荷兰政府为鼓励“保持社交距离”而在公共绿地上画出来的,绿地毯则是餐厅业主们的无声“抗议”行为。好多个月了,餐厅只可以外卖不可以提供堂食,客人也不能坐在餐厅外的露天座椅上用餐,于是就有了像“魔毯”般的绿地毯。虽然阴天虽然大风虽然第三波疫情正在上演,但却挡不住大家出来耍的心。

我和我的臭袜子

都永远爱你

哲哲妈(英国)

照例闲聊,问小公子给我这个妈妈打几分。他说:五分呀。我又问:最高分是五分吗?他看着震惊地说:不,妈妈,最高分是两分!别的妈妈最好也不过在地球上,你已经all the way 超过月球了。

今天的母亲节(英国母亲节是在四旬斋的第四个星期日),除了例牌早餐之外,小公子的手工卡上还写了:你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弗洛伊德,我和我的臭袜子都永远爱你。

首先,这绝对不代表我做妈妈的真实水准,只能说小小吴同学太会“拍妈屁”了;第二,作为心理学家的孩子,小小吴同学对弗洛伊德好像有很大的误解,但是目前我很享受他觉得我世界第一的假象,毕竟我们都曾经有把父母当英雄的时候;第三,请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青春期之前的孩子们,短暂的亲密之后就是无尽的反叛啦。

2021母亲节,被爱真是美好!

我穿闪亮最安全

袁玮(新西兰)

今天是Be bright and be seen day(我穿闪亮最安全日), 孩子们穿上亮闪闪的衣服,目的是提醒开车的司机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注意行人。昨天早上一个5岁孩子在上学途中刚刚发生了交通事故,希望小朋友一切安好。

在新西兰,16岁就可以通过考试取得驾照,但由于汽车是必要的交通工具,老年人也不得不一直开车。据统计,新西兰一半的驾照在65岁以上的人手里,80岁以上的司机超过8万人,当然这是很多国家都存在的现象。

希望每个司机都注意行车安全,特别是在孩子们上学放学的时候。

供图/Rosa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