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剂检测科普(为什么兴奋剂检测如此严格)

体育赛事可以说是和人类生活非常紧密贴切的了,每个人从小到大都离不开运动。但是只要有比赛就可能会产生作弊行为,而运动员在作弊方面查的最严的就是兴奋剂,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服用了兴奋剂都是零容忍。那为什么兴奋剂检测这么严格呢? 如何判断运动员有没有服用兴奋剂?

在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列出的清单中共有11类禁用物质,和3类禁用方法。根据2018年的报告,其中最泛滥的禁药是促蛋白合成类固醇,它能代替身体中分泌的睾酮,激活细胞中的雄激素受体,让身体中的部分细胞增加蛋白质产量合成更多的细胞,让你肌肉发达获得敏捷和力量属性的加成。在这项研究中,服用类固醇的举重运动员在10周的训练中,比没吃药的运动员多长了4.2千克肌肉,他们的蹲举成绩提升了38%,已经比不吃药的运动员高出一个档次了。除了类固醇外人类生长激素等禁药也能提升肌肉量。根据2010年的研究,它能让运动员在百米短跑中的冲刺速度提升4%,而在里约奥运会的男子百米决赛中,冠军博尔特领先最后一名的幅度也只有2.5%而已。不过由于未经正规研究,许多兴奋剂的作用其实并不明确,比如促红细胞生成素简称EPO,就是一种常见的血液兴奋剂,它能增加体内血红细胞的含量,让身体给肌肉输送更多的氧气,提高运动员的耐力。这在长跑、游泳或自行车等项目中至关重要。但《柳叶刀》在2017年发布的这项研究却显示,EPO虽然提高了运动员的血红细胞浓度,和在实验室中能承受的最大运动量,但在总长130多公里的公路自行车赛中它却根本没有提升作用,而正是因为EPO,连续七年蝉联环法冠军的自行车手阿姆斯特朗,才身败名裂荣誉归零并终身禁赛。

兴奋剂检测科普(为什么兴奋剂检测如此严格)(1)

总而言之,至少运动员们相信兴奋剂能让平庸的运动员突破天赋的障碍,让顶尖的运动员战胜更顶尖的对手,所以哪怕会遗臭万年伤害身心,也总有人愿意铤而走险,这正是兴奋剂检测如此严格的原因。那么,如何判断运动员有没有服用兴奋剂呢?

兴奋剂检测科普(为什么兴奋剂检测如此严格)(2)

兴奋剂的检测方式一般以尿检为主,以血检作为补充,无论在场内场外运动员们都可能随时遭遇突袭,在采集至少90毫升尿样后,运动员需要在兴奋剂检察官的监督之下,将至少30毫升尿样导入A瓶,60毫升尿样导入B瓶,然后亲手封装好。检察官会对剩余尿样做尿比重(≥0.01g/cc)测定,只要符合要求这些样品就会被送进经过认证的兴奋剂检测实验室,其中A瓶用于分析,B瓶则冷藏保存备用。在实验室中,检测人员会根据具体项目检测A瓶样品中是否含有违禁物质,如果检测呈阳性,那还需要打开B瓶再做一次检测。在某些项目或赛事中,反兴奋剂机构还会对运动员做血检或血尿同检,这主要是针对一些尿检难以查出的禁药,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总有服药的运动员能够逃过检测,所以许多赛事要求样品要保存多年(10年)以备检查,比如2016年,国际举重联合会就在针对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复查中发现,有15名举重运动员的药检结果呈阳性,其中还包括数位金牌获得者。但这还不够,如果运动员间断服药或低剂量服药仍然很难被检出,所以国际反兴奋剂组织今年来又力推了一项新技术,运动员生物护照(ABP),生物护照分为两个模块,血液模块和类固醇模块,无论是否呈阳性,运动员每一次检测的血液和类固醇指标都会被记入护照,哪怕兴奋剂可以在短时间内代谢完,但它对身体的影响也是长期的,所以一旦指标有异常波动就说明运动员很可能服药了禁药。比如睾酮本身就是人体分泌的激素之一,所以睾酮制剂很难检测,而生物护照的类固醇模块中一个重要监测指标是睾酮和表睾酮的比值,也就是T/E比,虽然不同人的T/E比差别较大,但个体的T/E比相对稳定,如果运动员的T/E比出现明显变化,那就说明他很可能服用了睾酮制剂,也就是说即使没有直接检测到兴奋剂,生物护照也可以通过生物指标的纵向对比分析间接判断运动员是否违禁。伦敦奥运会男子50公里竞走的冠军谢尔盖,就是因为生物护照出了问题而被剥夺金牌。

兴奋剂检测科普(为什么兴奋剂检测如此严格)(3)

从伦理上来看反兴奋剂不光是为了竞赛公平,更是要维护体育运动本身所传达的价值观,诚实、努力和健康,它们是所有人都珍视的精神,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认同现行的反兴奋剂规则,毕竟再高明的检测技术也不可能在新型兴奋剂之前出现。所以诚实的运动员总是吃亏的那一方,因此也有人提出,让所有运动员都在不伤害身体的情况下放开吃药,把身体机能发挥至极限或许反倒是更公平的做法。既然追求更高更快更强那就干脆贯彻到底,不过这种声音终究还是少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我要上热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