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留学生(15岁留学苏联身陷集中营)

前苏联留学生(15岁留学苏联身陷集中营)(1)

朱敏

我国第一代核心中央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朱德一生戎马,历经风雨。

他的子女们生于风雨飘摇的年代,也注定拥有了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朱德的女儿朱敏就是一个饱经磨难,艰辛坎坷又坚强刻苦的奇女子。

她曾经是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教授,是北京军地专修学院院长,是反法西斯电影《红樱桃》中“楚楚”的原型。

也是获得俄罗斯政府授予“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获得者之一。

刚出生,父母就离她而去

朱敏出生前,40岁的朱德正遭遇了人生的一个低谷期。

一直在德国求学的他,在德国组织革命遭到破坏,并在1925年7月受到了德国政府的逮捕。

前苏联留学生(15岁留学苏联身陷集中营)(2)

3天后朱德出狱,德国政府却对他下达了驱逐令。

他只得带着当时身怀六甲的妻子贺治华,通过共产国际的帮助,经过波罗的海辗转来到了苏联。

早年因为国内时局变化,朱德和贺治华远赴德国追求革命真理。

二人结婚后,在哥廷根城奥古斯特大学学习社会科学专业。

贺治华是个相貌姣好,性情开放,热情似火的人。她在当年中共留学生中,一直很显眼。

相比之下,朱德的性格显得老实,总被贺治华说他不解风情。

加上莫斯科郊外的农庄环境让贺治华待产的日子过得清苦又艰难。

朱德还经常因为中国旅俄支部的安排忙碌于训练学习。

因此,夫妻俩经常吵架,早有分歧,感情也渐渐出现裂痕。

前苏联留学生(15岁留学苏联身陷集中营)(3)

1926年4月18日,朱敏出生了。

40岁的朱德老来得女,非常高兴,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他特意给女儿取名为“四旬”,还为了照顾生产的妻子,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

女儿的出生和丈夫的包容并没有让贺治华对朱德的态度有所好转。

她觉得女儿的名字太土,不摩登,另外起了个名字叫“菲菲”。

这些摩擦在朱德眼里都不算事情,也没有计较。

朱敏出生才一个月多,朱德就接到党组织让他回国去四川做军阀杨森的统战工作。

孩子这么小,带着一起回国实在太颠簸,加上国内风云变幻,世事难料。

朱德再三考虑,决定让贺治华母女俩暂时留在苏联,等过个两三年国内环境好一些,再把她们接回国。

前苏联留学生(15岁留学苏联身陷集中营)(4)

他留下了几乎身上所有的钱,买好了母女俩的日常用品,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朱德没有料到的是,他这一走,父女俩直到14年后才见面。

在莫斯科呆了几个月后,贺治华爱上了法国来的革命青年何家兴。

她为了追求自己的浪漫生活,顺利和新爱人组建新家庭。

她让自己的妹妹把四旬接回了成都老家。从此,贺治华就在四旬的生活中消失了。

十四年后的久别重逢

改名为贺飞飞的小四旬,跟着慈祥的外婆,这日子过得还算安稳。

不过,她经常会问,自己的父亲在哪里。只是每次问起,外婆都是答非所问,就是不说明白。

前苏联留学生(15岁留学苏联身陷集中营)(5)

后来问得太多,外婆这才带着她指看成都街头的一副悬赏画像,说:“那个‘朱’就是你的爹爹”。

小四旬从此在画像里记住了父亲的样子,也依稀明白了为什么父亲从来没有找她。

朱德回国后不久,就遇到了国共合作破裂,他上了井冈山。

后来,抗日战争又爆发,他又投入到这场为拯救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中。

这些日子里,朱德几经生死,他当然思念远在苏联的女儿。

但是他不敢透露,也不敢联系,生怕自己的女儿和其他革命同志子女一样,因为暴露身份而惨遭杀害。

反动派的敌人终究通过蛛丝马迹得知了朱德的女儿在成都的消息。

有一日,反动派警察们闯进了四旬外婆家里,抓走了四旬姨妈,逼问小四旬到底是不是朱德的女儿。

护着外甥女的姨妈很镇定又坚强,一口否认到底,这才让小四旬躲过了一劫。

前苏联留学生(15岁留学苏联身陷集中营)(6)

父女相逢的契机出现在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后。

周恩来在武汉办事处开始帮助革命同志们找寻失散的孩子。

受到朱德的恳切嘱托,周恩来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得知了小四旬在成都的消息。

他让妻子邓颖超亲自到成都找人。14岁的小四旬跟着邓颖超一路北上,向着延安的方向而去。

经过舟车劳顿,坐了火车、汽车、马车,小四旬终于来到了延安。

已经54岁的朱德自从得知女儿要来的消息,日夜期盼,每天忙完了工作就站在山坡上翘首遥望。

他看见马车出现,赶紧一路小跑下了山坡。

父女相见,悲喜交加,四旬哭成了泪人,朱德紧紧将女儿抱入怀中。

前苏联留学生(15岁留学苏联身陷集中营)(7)

这个拥抱已经久违了14年。

短暂温暖的美好时光

四旬找到了父亲,她再也不用叫贺飞飞,跟着父亲恢复了姓氏,名字叫朱敏。

朱敏每次回忆起这段相逢后的日子,都觉得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她知道了父亲以前虽然一直不在自己身边,但他时时刻刻惦记着自己,想念着自己。

父亲清楚地记得自己出生的日子,甚至能说出她刚出生时的样子。

这一切都深深刻进了父亲的脑海里。

周围的同志们也能感受到朱德重获亲情的快乐。

因为往日严肃不苟言笑的朱老总,开始变得乐呵呵的。

他们应该想不到朱老总变成慈父的样子是这么笑容满面,还会给女儿找乐子。

朱敏和几个延安小伙伴在雪地上堆雪人。第二天,雪人嘴上多了一根香烟。

前苏联留学生(15岁留学苏联身陷集中营)(8)

康克清、朱德、朱敏

原来,朱德看见了雪人,就一时兴起,拿起手中的烟加了上去。

朱敏在延安感受到百姓们对红军的爱戴,从中明白了父亲这20多年为之奋斗、不惜性命的伟大事业,也理解了当初父亲抛下自己,迟迟不现身的苦衷。

她也渐渐得知了自己亲生母亲贺治华的事情。

母亲和后来的丈夫贪图财物,以出卖组织和同志为代价换取赏金,导致了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罗亦农同志的牺牲。

他们二人也受到了组织的重罚,母亲下落不明。

有人说她被打伤了一只眼睛后跑回了老家,有人说她已经死了。

朱敏很不理解母亲的所作所为,直到晚年也无法原谅母亲成为叛徒的事情。

从小,朱敏就下定决心,将来要当八路军,成为和父亲一样的人。

前苏联留学生(15岁留学苏联身陷集中营)(9)

留学苏联,陷入水深火热的人间炼狱

一晃时间到了1941年初,党组织决定要把领导人的孩子们送去苏联学习。

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安全,另一方面就像朱德对朱敏的期望“打完仗后,你们要建设新中国”,领导人们都对孩子们寄予厚望。

就这样,化名为“赤英”的朱敏以及毛主席的孩子李敏、罗亦农烈士的儿子等人,被送到了苏联,在莫斯科第一国际儿童院学习。

谁知后面的发展让人始料不及。几个月后,水土不服引发了朱敏的哮喘。

朱敏被送到了苏联南方一个少先队夏令营里疗养。

没多久,苏联爆发了卫国战争。

朱敏所在的夏令营被德国人占领了,而朱敏和夏令营的孩子们都被送到了德国人的集中营里。

宛如人间炼狱的集中营里,15岁的朱敏经常看见犹太人一个个被残杀。

前苏联留学生(15岁留学苏联身陷集中营)(10)

这样的一个地方,让一个小姑娘该如何出路。

她曾经在回忆录里这样说:就是走到地球的尽头、地狱的最底层,我也要活下去,活着回去见爹爹……

靠着强大的个人意志和求生欲望,朱敏开始假装哑巴,不敢开口说话,怕说中文会暴露自己的身份。

长达三年多的沉默不语,她的语言功能几乎丧失。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她就是不开口,哪怕是遇到生病的时候。

一次,朱敏脖子上的淋巴结核溃烂,长了一个大大的脓包,让她疼痛难忍。

但是她不敢让人知道,因为集中营里如果发现生病的孩子又不容易救治,就会直接枪毙后扔出去。

在这里生病,就意味着要在鬼门关走一圈。

前苏联留学生(15岁留学苏联身陷集中营)(11)

结果,她的病情还是被一个德国医生发现了。

医生直接拉走她,没有打麻醉,没有打招呼,对着她脖子上的淋巴结核一刀就下去,硬是把脓血挤了出来。

朱敏疼得死去活来,但是她咬紧牙关,没有说一句话。

幸运的是,她躲过了这一关,没有性命之忧,只是脖子上留下了一条长达3厘米的伤痕。

而这一切,远在中国的朱德毫不知情,他还在1943年10月份给女儿写了一封家书,告诉她家里人一切都好,让她安心在莫斯科好好上学,将来回来报效祖国。

这封信当然没能到朱敏的手里,两个月后被退了回来。这意味着朱敏在苏联可能出事了。

此时的朱德又陷入了同样的困境中,不能打听、也不敢打听。

他只得收起家书,默默等待重逢的机会。

前苏联留学生(15岁留学苏联身陷集中营)(12)

朱德和朱敏

脱离险境,留学深造,报效祖国

1945年1月,苏联人收复了集中营,朱敏和受难的孩子们终于得救了。

她被送到了一个难民收容所里,她发现德国人已经不见了,身边都是苏联红军,知道自己的转机来了,就用赤英的名字登记寻找父亲。

很巧的是,准备回国的毛岸英无意间看见了这个登记消息,判断这个“赤英”可能是某个领导人的孩子,就把这消息告诉了毛主席。

毛主席马上确认了这是朱德的女儿朱敏。难民营领导获悉后,把事情报告给了上级。

斯大林下令将朱敏接回莫斯科,并派人通知朱德。

前苏联留学生(15岁留学苏联身陷集中营)(13)

朱德收到了女儿的消息,非常欣喜,很快给她写了一封信,告诉她此时全苏联都在遭受苦难,不要因为个人的事情麻烦苏联政府,相信女儿能够谅解。

朱敏不愧是朱老总的女儿,她和父亲一样坚强勇敢,她没有马上回国,而是选择留在苏联继续学习。

就这样,朱敏在苏联学习了四年。

她特别刻苦,别人在玩的时候,她一丝也不敢懈怠,学完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十年课程。

1949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列宁师范学院。

1950年暑假,朱敏回国探望父亲,这时,距离1940年出国已经过去了近十年的时间。

前苏联留学生(15岁留学苏联身陷集中营)(14)

而朱德也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

这个时候,朱敏才看到当初那封没有收到的家书,纸张已经泛黄。

朱敏看着家书,泪流满面,也深深明白父亲的用心和苦衷。

朱敏毕业回国后,她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她和其他教师一样,住在12平方米的宿舍里结婚、生子。

后来由于北师大优秀人才政策,她才分到了一间50平方米的房子。

身为名人之后,却完全没有享受父亲光环的特殊照顾。

她在平凡的岗位中,过着幸福的生活。

前苏联留学生(15岁留学苏联身陷集中营)(15)

朱德过世后,朱敏继续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光发热,教出了很多国之栋梁。

直到晚年,她才开始整理与父亲的生活回忆,用文字一一记录下来,书名就叫《我的父亲朱德》。

提到父亲她内心充满欣喜:爹爹清楚地记得我出生的日期和模样

但提到母亲,她写道:母亲弃我而去,甚至叛离了我的爹爹,是为了追求与爹爹的信仰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她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在这一点上,我作为女儿,是不能原谅她的。

2009年4月13日,朱敏在亲人的陪伴下,于解放军总医院的病床上离开了人世,结束了她曲折起伏的一生,享年83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