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勤学给你什么启示(那些勤学自律的人)

匡衡勤学给你什么启示(那些勤学自律的人)(1)

匡衡,祖籍山东枣庄一带,西汉著名学者,经学大师。​

匡家世代务农,家境贫寒,但匡衡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现把古书原文摘于下:“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匡衡勤学给你什么启示(那些勤学自律的人)(2)

由于“凿壁偷光”和“佣作求书”这样的勤奋学习,他对《诗》的理解十分独特透彻,当时儒学之士曾传有“匡说《诗》,解人颐”之语。

根据汉朝的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即可通过考试,成绩分甲科,乙科和丙科三个等级。匡衡一开始的考试非常不顺,经过九次考试才中了一个最末的丙科,只能算是后进生。但他对《诗经》的理解独具一格且盛名在外,当时身为太子的元帝都对其深有好感~这为他以后的前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汉元帝即位后,即任用匡衡为郎中~匡衡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才学,从穷人家的孩子一跃蜕变成一名国家高级干部,人生的命运就此扭转。

他引用《诗经》表明上行下效的道理,劝元帝“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远巧佞,”“任温良之人,退刻薄之吏,显洁白之士,昭无欲之路”。这些奏书得到元帝的赞赏,匡衡因此迁为光禄大夫(掌议论的高官)、太子少傅(即太子的老师)。

匡衡勤学给你什么启示(那些勤学自律的人)(3)

在以后几年里,汉元帝曾多次亲自听匡衡讲《诗经》,并任匡衡为御史大夫。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匡衡又代为丞相,封乐安侯,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由此,匡衡从一个没钱读书的穷小子,成为名副其实的“王侯将相”,位极人臣,风光无限,成为“草根逆袭”的活脱脱的例子。

匡衡勤学给你什么启示(那些勤学自律的人)(4)

匡衡任职期间,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按照经典予以答对,言合法义,博得元帝信任。每当朝廷大臣讨论政务时,匡衡总是引《诗经》为据,认为“审六经之指,则人天之望可得而和,草木昆虫可得而育,此永永不易之道也。”匡衡的主张得到元帝及成帝的支持。

汉元帝后期时,宦官石显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成帝即位后,匡衡便上疏弹劾石显,列举其以前所犯罪恶,并纠举他的党羽,这是匡衡所做的最后一件铲除奸佞,为汉朝廷尽忠的事情。

匡衡勤学给你什么启示(那些勤学自律的人)(5)

此后,匡衡的人生开始走下坡路。

他有了自己的一点小私心。其乐安侯食封土地本为3100顷,他利用郡图之误,多占了国家400顷土地~本想守着这点土地过上幸福的老年生活,多给子孙后代留一点福荫,可惜架不住校尉、廷尉等大臣屡次三番的用这件事向皇帝弹劾他,使皇帝对他很难做,保也不是,不保也不是。

屋漏偏逢连夜雨,他还有一个“坑爹”的儿子,这下真把他给毁了。

有一次,匡衡的匡昌喝了酒后开始发酒疯,还顺带杀了人,此事东窗事发后,匡昌被通缉逮捕,连带着匡衡也受到了牵连。

匡衡勤学给你什么启示(那些勤学自律的人)(6)

虽然匡衡的认罪态度很是真诚,皇帝也爱惜匡衡之才,一开始没有责罚匡衡。可其他官员以及司法部门不干~“子不教父之过”,最后这件事被传得沸沸扬扬,最后几乎全国都知道了。

就这样,匡衡的好名声,由于自己的小贪心和败家的儿子而毁掉了。这一次皇帝也没法护着他了,匡衡的爵位被削去,封地上交,值钱的东西都被封了。不久,匡衡被贬为庶民,返回故里,不几年,病死于家乡。

但他的后代并不完全失败,因为他还有一个非常争气上进的儿子~匡咸。匡咸通晓经义,曾官居九卿职务。其后代出了很多经学博士。

瑕不掩瑜,历史对匡衡的评价还是非常高的。他勤学和博才等事迹也是以正面形象留驻于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努力前行。“匡衡凿壁”的典故,也成为千百年来勤奋学习的榜样。

匡衡勤学给你什么启示(那些勤学自律的人)(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