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死的说法(古代人对死都有什么样的叫法)

生命的无常是无法回避的,我们应该面对它、认识它、超越它。人生都要经历生老病死,如同春夏秋冬的轮转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有明白了生命的无常,才会珍惜生命的有限,才能放下无谓的执著,才可以坦然地面对人生的苦难和死亡。但是在古代人们对“死”这个字是非常忌讳的,绞尽脑汁用各种词或者字来代替它,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古代人对“死”有很多叫法。下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人对死的说法(古代人对死都有什么样的叫法)(1)

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因此有了“崩”、“薨”(hōng)、“卒”、"不禄"、“死”来表示“人死”的意思。根据《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4.不禄(bù lù), 古代称士死为不禄 ━ "不禄,不终其禄."

5.死,专用于庶人,即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和官府的低级官员、差役的死。

6.不满20岁死曰“殇”,此又分三类:8~11岁为“下殇”,12~15岁“中殇”。16~19岁为“上殇”。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青壮年死谓之“夭亡”,但于讣告上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终”。老年死谓之“寿终”。婴儿称为“夭”

7.因为某事舍命为“殉”,战争中死于阵地谓之“阵亡”,现为“牺牲”。死于外地谓之“客死”,有个词叫客死异乡。死于非命谓之“横死”。

8.和尚死谓之“圆寂”、“云寂”;喇嘛死谓之“涅磐”;道士死谓之“羽化”或者“仙游”

古人对死的说法(古代人对死都有什么样的叫法)(2)

9.民间土语、俏皮话(非礼貌用语)“见阎王爷去了”,“撂挑子了(言已放下人生重担)”,“听蛐蛐叫唤去了(言已入土与秋虫为伴了)”,“艮儿屁着凉”,“翘辫子”,“踹腿”,“蹬腿儿”等等,多具贬义,不能用在丧礼和其他正式场合上。

在古代因年龄和死因的不同,叫法也不同,就不一一列举了,在现代因地区不一叫法也不一样,在小编的老家,人要是去世了,按过去老话就叫“老了”。你的老家叫什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