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如贵客一到即繁华(春天里迎来合)

至今清楚记得,在我军“整体性革命性变革”刚刚拉开大幕的时候,接见调整组建后的军委机关各部门负责同志时强调,“要把抓备战谋打赢的自身能力搞过硬,坚持问题导向,大兴学习研究之风,主动来一场军事学习革命,来一场思想解放的头脑风暴,加强军事斗争准备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不断提高谋划打仗、指挥打仗、带兵打仗能力”“头脑风暴”作为人们研究问题、探索新知的有效形式,对于我们在改革强军的重要历史阶段直面现实关切、集智寻求良策,意义非同寻常——,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春天如贵客一到即繁华?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春天如贵客一到即繁华(春天里迎来合)

春天如贵客一到即繁华

至今清楚记得,在我军“整体性革命性变革”刚刚拉开大幕的时候,接见调整组建后的军委机关各部门负责同志时强调,“要把抓备战谋打赢的自身能力搞过硬,坚持问题导向,大兴学习研究之风,主动来一场军事学习革命,来一场思想解放的头脑风暴,加强军事斗争准备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不断提高谋划打仗、指挥打仗、带兵打仗能力”。“头脑风暴”作为人们研究问题、探索新知的有效形式,对于我们在改革强军的重要历史阶段直面现实关切、集智寻求良策,意义非同寻常——

(一)

从年初开始,“强军文化论”栏目邀请11位专家学者和机关、部队代表,连续推出9个专题、20篇“关于联合文化建设的‘头脑风暴’系列文章”,到今天告一段落。回看沿途风景,对成果进行梳理,有利于我们加深对讨论主题的认识,也是“头脑风暴”这一形式的应有之意。

从文化传播的层面说,组织此次“头脑风暴”,是一次典型的“议程设置”。之所以设置这一议题,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我们对当前强军文化建设的诸多认识和思考。

这是基于对全新战争形态的理性观察。过去数十年间的人类战争舞台,从剧本、情节乃至演员的面貌等,都在不经意间发生深刻变化。在世界新军事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全新的军事思想、战术理念、武器装备源源不断地付诸战争实践。在真实的战争环境下,很多曾经熟悉的模式被扔进发黄的影像。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与之相伴,联合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军事文化形态迅速崛起,并在联合作战中扮演重要角色。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把目光聚焦于联合文化这个主题。

这是基于对“战争与文化”的认识。战争史表明,军事文化先进的程度与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密切相关,军事文化是战斗力生成中的关键变量。如果军事文化趋向保守、闭着眼睛吃老本,那么历史上再强大的军队,也可能变得不堪一击。所以从根本上说,研究军事文化,是为了破解打赢制胜的文化密码;研究军事文化建设,是为了促使一支军队的军事文化与时俱进,使其在随时可能面临的战争威胁中,为军队打赢制胜提供更多正能量。此时,我们探讨“联合文化建设”,就是旨在寻求更多有效途径,使我军的强军文化建设更加适应军事文化发展的时代潮流,以在未来联合作战中发挥更大作用。

这是基于对提升我军联合作战能力的深切期待。从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到视察军委联指中心,“联合作战”始终是讲话中的重要词汇。一段时间以来,全军各级坚决贯彻决策部署,联合作战观念不断深入、联合作战指挥体系不断完善,全军不少单位和专家学者,深刻认识到联合文化建设对于提升部队联合作战能力的重要作用,并就联合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但是,从纵向看,我军在联合文化建设上无论是理论准备还是实践路径,都还处在初步阶段;从横向看,相比于外军,我军在联合文化建设成果上还有差距,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在探索中攻坚克难。组织此次“头脑风暴”,既是回应现实关切,也希望给实践探索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

回顾“联合文化”这一概念的产生过程可以发现,正是因为有了现代联合作战,才逐渐孕育了被冠以“联合文化”之名的文化形态。那么,联合文化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联合文化对联合作战到底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是不是没有联合作战实践,就谈不上联合文化建设?这些问题,是组织这次“头脑风暴”的理论前提,也是容易让官兵产生疑惑的问题。

因此,在讨论中,不少专家一开始就对此谈到自己的认识。比如乔良谈到:“文化是一种共同的存在方式。当军兵种形成共同的存在方式,形成共同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时候,联合文化就诞生了。但是,联合文化又不完全是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它有时候可以通过命令、条令这样的方式强制推进,然后慢慢让这种强制变成一种自觉和习惯,直到形成文化。”在此基础上,还有不少专家谈到联合文化的构成问题,比如高宁通过考察外军联合文化建设实践,将联合文化的构成从外至内分为五个层级,即联合的知识技术、情感道德、法规制度、作战理论和价值理念。通览各位专家对于联合文化本质的说明,可以发现大家意见是相对一致的。联合文化本质是一种军事文化形态,其核心价值取向就是提升部队在联合作战中“联”的境界层次。

联合文化建设是在军兵种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家谈到,没有军种文化,就没有联合文化;没有军种文化的繁荣,就没有联合文化的兴盛。说到底,联合文化与军兵种文化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先进的军兵种文化通过优质的、模块化的组合,互相嵌入、契合,最后就会形成大的联合文化。联合文化建设由此被形象地比喻为“在一只碗里搅匀多个鸡蛋”的过程,是“联心之旅”“联神之路”。

联合文化在现代联合作战当中之所以地位重要,也正是由于联合文化所要点燃的是联合作战最为关键的“联”的环节。正如郭凤海、张歆伟在文章中谈到,“作为一种特殊的军事文化形态,联合文化体现了一体化联合作战对军队文化重塑的必然要求。联合文化广泛深刻渗透于联合作战体制编制、力量结构、行为准则和模式之中。在信息化高技术战争时代,它是涵养和提升军队联合作战能力的重要文化软实力”。

那么,是不是没有联合作战实践,就谈不上联合文化建设?这的确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毕竟,从外军联合文化建设的过程来看,正是联合作战实践才凸显出联合文化的地位,才有了联合文化的概念,才有了关于联合文化建设的一系列举措。我军在没有联合作战实践的背景下组织联合文化建设,这样的建设是否有效?不少专家认为,联合文化的存在基础,是联合的价值取向、联合的体制编成、联合的作战行动等;在这其中,联合作战是历练和检验联合文化的最高途径,却不是唯一途径;军事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并非只有在战争环境下才能产生和培育军事文化,也不能指望一种文化在战争中自然而然地诞生。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中国军队的确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联合作战实践,但是随着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不断完善、联合作战训练的不断深入、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不断强化、联合作战理论成果的不断涌现,联合文化建设其实早已经起步。特别是,没有实战并不意味着思战、务战、备战的停滞。从更宏观的视野看,在包括联合文化建设在内的联合作战准备当中,中国军队不是“观众”,而是不能落后的“竞争者”。

(三)

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才能“把鸡蛋搅匀”?联合文化到底应该怎样建?这是此次“头脑风暴”的核心问题,并由此牵扯出很多与之相关的话题。也正是在这些“点位”上,此次“头脑风暴”收获了很多共识。

外军经验与我军优势。不可否认,在联合作战实践的刺激下,外军在联合文化建设上很早就迈开了步子,并产生了不少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很多专家都对此进行了梳理,其中包括联合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以及教训等。这些对我们认识联合文化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此同时,大家也从不同角度谈到,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我军联合文化建设的土壤与其他国家军队有着很大差别,具有鲜明的我军特色。我军在联合文化建设中,切不可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应该在参考外军经验的同时,充分考虑到我军建设发展的实际,充分发挥我军强军文化的固有优势。这种优势突出体现在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既有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政治特质,又有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严守纪律的优良传统,还有“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法和思维等。在未来联合文化建设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强化这些优势,并以此作为培育联合文化的重要基础。正如王毅在文章中谈到的,“在未来联合文化建设中,有没有我军特色,能不能把我军的独特优势有效发挥出来,不仅关系到联合文化的生机活力,更关系到联合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成败。”

联合作战理论创新。这一话题看似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文化范畴,但是就像有人说,如果把军队的编制体制比作“棋盘”的话,那么与之相关的作战理论就像一部变幻莫测的“棋谱”。“棋谱”越精妙,棋局的胜数就越多。联合作战理论创新是联合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刻影响到联合文化建设的质量水平乃至联合作战的整体实力。从外军的情况看,近些年,与联合作战相关的理论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被运用到实践当中,对作战样式和最终结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家谈到,当前我军推动联合作战理论创新,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从方法论上真正树立与联合作战相匹配的系统哲学观;应该强化问题意识,把以联合作战演习为重点的实践上升为战争理论乃至军事思想;应该借鉴外军理论成果,并用好我们传统的军事文化资源等。应该说,大家提到的这些路径和办法,都是推动未来联合作战理论创新的重要抓手。但更为关键的是,联合作战理论创新就像联合文化的积淀一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比于外军通过一场战争检验一种联合作战理论的景象,我军当前在联合作战理论创新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联合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在没有联合作战实践背景下,联合文化的孕育之所以可能,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联合作战法规制度体系的存在。联合作战法规制度体系,作为联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强制性地规范和塑造军人在联合作战中的行为方式,进而深刻影响联合作战能力。可以说,联合作战法规制度体系,是联合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推动将联合文化精神转化为行为自觉的关键。在讨论中,大家不约而同地谈到这一重要性,同时也从自己的角度谈到强化条令制度体系建设的着力点,比如李炳彦谈到,“ 现代一体化联合作战背景下的条令法规建设,我们还有许多需要加强的地方,如联合作战条令、信息战条令、网络战条令等,需要在形势的变化发展中不断创新。”张明仓谈到,“要加紧编修新一代联合作战条令,完善联合作战、联合指挥、联合保障、联合训练以及战时政治工作、战时管理法规制度,尽快推出联合作战纲要、联合作战指挥纲要、联合作战术语,逐步形成科学配套的联合作战法规体系,使‘联’真正上升为‘法’,为依法而联、依法促联提供依据。”

联合人才培养。从根本上说,联合文化建设就是希望通过文化影响人、塑造人的特殊力量,使官兵具备更高的联合作战素养,使一支部队在联合作战中的整体协同力得到跃升。那么,明确联合人才的素质结构,对联合文化建设来说,就非常重要。大家认为,不论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还是联合作战中的普通官兵,都应该首先具备联合的价值理念、联合作战的思维,同时要熟悉联合的相关知识与技术,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素质结构的众多内容当中,掌握中外优秀军事典籍的能力一再受到关注,比如余远来认为,“联合军官的培养,不能只是把目光盯在急需短缺的实用上,还要把目光投放到深邃博大的经典上,把传统兵学研究与当前的研战、务战、习战等军事实践结合起来,让灵活运用经典成为联合作战指挥能力的潜在生长点。”与此同时,张理海认为,包括各级党委机关、院校和基层官兵等在内的联合文化建设者,呈现为一条“环形链条”,并以区分不同建设主体承担不同职责为前提。

理论探寻有实践支撑,才能更加有的放矢。此次“头脑风暴”还在讨论中,适时引入了一次实践探索的案例,那就是来自东部战区的实践与思考。战区在联合作战中担负重任,也是联合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东部战区组建后,在联合文化建设上密集推出一系列举措,比如组织联合参谋集训、在政工网打造“联合文化广场”、构建战区“新媒体矩阵平台”等,很多举措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文化建设绝非朝夕之功,但他们的经验体会在当前全军联合文化建设中颇具代表性,为此次“头脑风暴”提供了重要参考,也将成为探索联合文化建设问题的宝贵资源。

(四)

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鲜明指出,“人民军队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诚然,改革创新是我军经过长时间积淀的鲜明文化品格。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人民军队总能在不懈探索中寻求到属于自己的路。联合文化作为一种新的军事文化形态,并非强军文化的全部。但是,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让那些适合未来联合作战的文化元素不断浸润到人民军队的肌体。这一过程所展现出的,正是一种文化自觉更新的可贵品质。多少年来,正是在这样不断地自信自新自强中,强军文化才始终展现出青春激扬的力量,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然而,文化建设与文化本身是如此广博多维、千丝万缕。就像此次“头脑风暴”,我们深知,一次有针对性的讨论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且不说还有不少话题没有在讨论中涉及到,就目前已经涉及到的话题而言,也存在不少遗珠之憾。比如,联合作战理论创新,我们谈到了其对联合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推动创新的可行性办法,但是具体可以在哪些点上实现创新,还谈得不够多。再比如,在联合法规制度体系上,我们谈到了联合法规制度体系的关键作用,谈到了其与军兵种法规条令的差异,但是对这一体系怎样与现有法规条令体系“接壤”谈得还不够深入。还比如,从外军经验看,文艺、体育等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联合文化的培育,此次有所论及,却不曾专论。所有这些,都给未来留下了空间。

思想的碰撞,是为了让智慧火花闪耀于世界。我们期待此次“头脑风暴”的成果,能在某些关键问题上给读者以启示,我们更希望通过这种形式传递出一种积极态度,在这个春暖时节激发出一种文化生长的力量,让联合文化建设的成果在未来呈现遍地花开、竞相绽放的蓬勃景象。对此,我们将保持密切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