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访谈贵州省地矿局首席科学家周琦谈锰矿资源保障(二十大代表访谈贵州省地矿局首席科学家周琦谈锰矿资源保障)

作为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自然资源部基岩区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党的二十大代表周琦从事锰矿地质找矿和科研工作40余年,率领团队创新锰矿成矿理论和找矿预测关键技术,在黔东地区发现4个世界级隐伏锰矿超大型锰矿床(含1个亚洲最大富锰矿床),实现了我国锰矿地质找矿历史性突破。近日,他从保障锰矿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角度,谈了有关锰矿资源保障的思考。

黔东地区拥有世界级锰矿资源富集区

中国自然资源报:您带领团队数十年不懈努力,打破了我国锰矿找矿几十年来久攻不克的困局,取得锰矿找矿历史性突破。请您谈谈我国的锰矿资源现状,有什么特点?

周琦:锰是钢铁工业的基本原料,也是支撑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原料。由于锰矿成矿地质背景的差异,我国氧化锰矿石资源较少,且基本上已勘查开发殆尽。国内锰矿主要为碳酸锰矿石,即菱锰矿,这是我国的国情。

近年来,我们研究发现华南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是一种新的锰矿床类型,即气液喷溢沉积型锰矿床。这类锰矿床具有规模大、贫富兼备的特点。2011年~2020年实施上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十年间,在贵州发现的该类型锰矿占了我国新增锰矿资源储量的主要部分,使贵州省锰矿资源储量跃居全国第一位,改变了国家锰矿资源勘查开发格局。

中国自然资源报:在传统印象中,中国锰矿“又贫又薄”,且主要为中小型矿床。但刚才您谈到黔东地区新发现的锰矿,具有规模大、贫富兼备的特点,还请具体谈谈黔东地区锰矿有哪些特征?

周琦:黔东地区集中分布了4个世界级隐伏超大型锰矿床和1个特大型富锰矿床,成为我国的世界级锰矿资源富集区。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气液喷溢沉积型锰矿床的成矿系统中,具体由3个锰矿石相组成。一是中心相富菱锰矿带,平均品位25%~28%,矿体厚度4~6米;二是过渡相的中品位菱锰矿带,品位20%~23%,矿体厚度6~10米;三是边缘相的低品位菱锰矿带,品位15%~17%,矿体厚度1~5米。因此,人们对中国碳酸锰矿床“又贫又薄”的传统认识,是不够全面的。

实际上,黔东地区锰矿资源的主体——深部富菱锰矿带和中品位菱锰矿带尚未开采。如刚刚完成勘探工作的松桃高地超大型锰矿床,碳酸锰矿石资源储量1.76亿吨,矿体平均厚度9.25米,矿床平均品位达20.25%。其中,富锰矿石资源储量为7535.15万吨,富菱锰锰矿体平均厚度4.93米,平均品位25.64%。该矿床富锰矿石的品位与从非洲加纳进口的碳酸锰矿品位大致相当。

另外,黔东及毗邻地区的气液喷溢沉积型锰矿床锰矿石,是下游产业公认的、全球最优质的电解金属锰矿石,具有重金属含量低、非金属杂质低、二价锰占99%以上,硫化剂消耗低、直流电耗低,不上特殊工艺即可获电池级金属锰等特征。

建议建设国内超大型锰矿资源供应链基地

中国自然资源报:听了您的介绍,我国锰矿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那么,我国锰矿资源在勘查开发利用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周琦:据粗略统计,尽管我国锰矿资源量已位居全球第四位,但是可以开发利用的储量占比较低。我国锰消费量占全球总量的64%,但是产量仅占全球总量的6%,约90%依赖进口。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锰矿石和锰系材料生产、消费大国,具有“三高两低”的特点,即对外依存度高、进口来源国依赖度高、低端产品产能高、开发利用程度低、自给保障能力低。国内锰矿资源受矿业权等制约较多,影响了矿业企业开发的积极性。未来,我国钢铁产量仍将保持在10亿吨以上,加上新能源电池、新材料产业的新需求,锰需求量仍将长期保持高位。

中国自然资源报:对于保障国家锰矿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您有什么建议?

周琦:我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议从国家层面,依托黔东地区锰矿资源富集区中的多个世界级隐伏超大型锰矿床,把建设国内超大型锰矿资源供应链基地提上日程,优先开发其中超大型富锰矿资源,提高国内锰矿资源的自给率,确保锰矿供应链产业链安全。这一点,也符合《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中明确的支持贵州加大磷、铝、锰、金、萤石、重晶石等资源绿色勘探开发利用,打造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的要求。

二是优化矿产资源管理政策,释放矿业投资活力。也许会有人认为,黔东地区的锰矿资源埋藏较深,开采技术难度大,经济价值不大。实际上我国1500米甚至更深的开采技术早已攻克,如目前黔东地区的松桃李家湾锰矿开采深度就已经超过1200米,开采平均品位约20%,证明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制约黔东地区超大型锰矿开采的,主要是权益金相关制度抑制了市场主体的主动性。

三是建议统筹推进提级增储和开辟新区两个重点,巩固和新增一批战略性矿产资源基地。提级增储围绕现实用矿重大需求,把已经拥有的资源量变成可以作为矿产资源开发的储量,体现了“快”。开辟新区是寻找新的资源量,为未来用矿奠定基础,需要探索研究和风险勘查,体现了“探”。

四是建议加强科技攻关,推进锰矿等深部矿产勘查与大数据融合发展,发展智能找矿预测技术。从国家整体利益考虑,我认为有必要探获一些品位偏低和深度较大的矿产资源,作为战略储备。同时,建设培育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助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新突破。

开拓创新,

坚守找矿报国的初心使命

中国自然资源报:当现场听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确保能源资源安全”时,您作为地质科技工作者有什么感想?

周琦:这次我能现场聆听作大会报告,心情十分激动,感到非常振奋和光荣。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清晰描绘了新征程、新蓝图、新路径,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总遵循。特别是报告中提出科技创新要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确保能源资源安全”,对我们地质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作为一名地质科技工作者,开拓创新、找矿报国,永远是我的初心使命。我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结合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要求,加强科技攻关,发挥好模范带动作用,为确保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作出新贡献。

二十大时光

1. 速看!二十大报告中的自然资源要点

2. 二十大报告金句(自然资源篇)

3. 奏响现代化最强音——二十大代表热议二十大报告

4.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自然资源部系统引发热烈反响

5. 收藏学习!二十大报告金句(自然资源篇)视频版

6.党的二十大代表访谈丨为贵州赶超跨越提供坚实自然资源保障

7.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8.党的二十大代表访谈丨乘风破浪,向极地进发

9.党的二十大代表热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0.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各地自然资源系统引发热烈反响

11.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12. 首届“最美自然守护者”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

13.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自然资源系统持续引发热烈反响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自然资源系统持续引发热烈反响

15. 党的二十大代表访谈丨挺进深海 筑梦深蓝

二十大代表访谈贵州省地矿局首席科学家周琦谈锰矿资源保障(二十大代表访谈贵州省地矿局首席科学家周琦谈锰矿资源保障)(1)

记者:詹海燕

新媒体编辑:赵志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