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树下好风光(李镇山那边桃花开)

桃花树下好风光(李镇山那边桃花开)(1)

山那边桃花开

◎李镇

一夜春雨,层峦叠嶂的围子山敞开肚皮,“咕咚咕咚”喝了个痛快。山润朗起来,精神起来。

青的草,绿的树,艳的花,秀的水,嘻嘻哈哈携手结伴从大山深处逶迤而来,它们在辛安河畔停下脚步轻盈地转个腰身,然后欣欣然舒展而去。

桃花树下好风光(李镇山那边桃花开)(2)

一片红灰相间的屋顶在淡淡的薄雾里若隐若现,静默而又灵动。鸟雀欢快的鸣叫声一次次抻长了袅袅的炊烟。恬静的小山村在晨曦中慢慢醒来。

南水桃林村新的一天开始了。

山风徐来,温柔地拂过脸颊,惬意而芬芳。杨鹏飞和他的伙伴们走进了桃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工友创业园”。今天是个好日子,是他们的大棚樱桃采摘上市的日子。

创业园区大棚里,枝繁叶茂的樱桃树上硕果累累,一颗颗籽粒饱满的大樱桃像红色火焰跳动在枝叶间。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大樱桃采摘下来,经过分拣、过秤、装箱工序,不一会儿,打着“南水桃林”地理标志的包装箱就码放堆积成小山。这些樱桃已经在线上以每公斤120元的价格销售一空。大棚外几家快递公司的小货车早已等候多时。用不了几个小时,这些挂着露珠的大樱桃就会送到消费者手中。

望着一辆辆装满大樱桃的小货车亮着嗓门驶出园区大门,杨鹏飞抹了一把额头上细细的汗珠,开心地笑了。

今年是“80”后大学生杨鹏飞回乡创业的第6个年头。这个曾经毕业于名校、就业于国企的年轻白领,现在皮肤黝黑、手脚粗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没有人介绍,你一定会认为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桃花树下好风光(李镇山那边桃花开)(3)

杨鹏飞是土生土长的南水桃林村人。在他的记忆里,大山褶皱里的小村从来没有和贫穷落后断过亲。全村225户,562人,1000亩土地,2800亩山峦。果业收入是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前些年,大伙儿由于分散经营,各自为战,加上品种老化,销售模式单一,一年辛苦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挣不到钱就留不住人,村里一半的土地和果园撂了荒。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大伙儿守着聚宝盆,却捧着要饭碗。山乡蝶变是2017年开始的。那一年,莱山区实施村居集体致富项目培育计划。南水桃林,这个无集体收入的经济薄弱村看到了希望。村党支部抓住“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契机,因势利导,先行先试,决定从果业生产和乡村旅游两个方面入手,搞好乡村振兴。

思路谋定,说干就干。村“两委”成员走出去,请进来,多方论证,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他们通过会议、公开栏、明白纸、登门宣讲等多种形式反复向大家讲明兴办合作社的好处,吸纳村民以土地或者资金入股。资金有缺口,他们就和当地企业攀亲结缘,搞村企合作。一番操作下来,党支部领办的“烟台桃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有了合作社,他们选定的第一个产业项目四季大樱桃基地紧锣密鼓地开工上马了。他们流转了340亩土地,建立了6个高标准的温室大棚,种植美早、先锋、拉宾斯等优质品种。为解决技术问题,党支部牵头把市里科研院所的果业专家请到了田间地头,从育苗、种植、管理、销售等环节手把手教给大家。不少村民听完专家授课后如梦初醒:“真没想到,伺弄了半辈子樱桃,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难怪以前挣不到钱。”

正因为整合了资源,又有了新科技的保驾护航,肉嫩多汁、酸甜可口、营养丰富、耐贮运的南水桃林大樱桃插上了金翅膀,飞出了山窝窝。

下活樱桃“棋”,有了好开端。党支部书记老杨喜上眉梢。老杨这人书读得不多,肚子里的道道却不少,他脑袋里又有长远打算:乡村振兴,重要的是人才,光靠外引人才不行,要有自己的“永久牌”人才。这第一步就要让村里出去的人才“回流”。他首先想到的是动员自己的女婿杨鹏飞带头回乡和大伙儿一起创业。老杨的意见得到了家里人支持,也和女婿的想法不谋而合。原来,大山里走出的杨鹏飞看到乡亲们的生活依旧贫困,心里早有回乡助力的打算。

杨鹏飞辞职回村的消息很快传开了。大家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单位同事挽留他:“咱们农村孩子好不容易考学跳出农门,放着朝九晚五的好工作不干,怎么转了一圈又要回到农村种地当农民。这么些年书不是白念吗?”杨鹏飞回答:“正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才懂得农民的苦,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乡村振兴最需要的是知识。”村里有人劝告他:“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往往出力不讨好。”杨鹏飞坚定地说:“千难万险,我也要担起这份责任。因为我爱这片土地。”

带着新知识和新思想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凤还巢”。村里张开臂膀欢迎他们,给他们提供了放飞梦想展示才华的舞台。杨鹏飞回乡担任了“桃源农业专业合作社”经理。他全身心沉到田间地头,和大家一起劳动,一起学习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很快完成了角色转换,成了合作社里的行家里手。他和伙伴们驾轻就熟开启了互联网数字电商平台,拓宽了销售渠道,让山村产品远销四海。

桃花树下好风光(李镇山那边桃花开)(4)

合作社成立以来,解决村民劳动力就业14人,每年实现村民收入50多万元,集体收入23万元。2018年,南水桃林村也因此先后被评为“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示范村”和“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

2019年,合作社又新上了苗木培育基地项目,做起了樱桃苗木规模化供应的生意。展望未来,杨鹏飞信心满满地说:“今后,每年我们合作社不但能向社会提供品质上乘的大樱桃10000多斤,还能向市场提供优质大樱桃苗。我们的‘产、供、销’一体化就是要借助全方位、全链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平台,让南水桃林村插上智慧的翅膀。”

桃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方兴未艾,南水桃林村的乡村旅游项目也是快马加鞭。

他们在2014年人居生态环境整治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美化亮化工程力度,村里大街小巷路面全部硬化,实现“户户通”,并且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和监控探头。2019年,村里又投资260万元进行污水改造旱改厕工程。投资30万元修建了36米的文化墙,同时沿辛安河畔铺设了3000多米彩色景观长廊,展示了村庄的村居文化和历史风貌。

南水桃林村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画中村。村民杨勇是位退休老教师,他深有感触地说:“当年我们的老祖宗羡慕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他们在村庄周围种植了大片的桃树,期盼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虽然有桃源美景相伴,世世代代的南水桃林人也没过上好日子。短短的六年间,山乡巨变,换了人间。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那群人。为什么翻天覆地变了样?一句话,党的‘三农’政策好!”

桃花树下好风光(李镇山那边桃花开)(5)

产业兴,百姓富,腰杆硬,底气足。南水桃林村追求的脚步没有停止。他们亮出“南水桃林、世外桃源”旅游品牌,利用山区优势,精心打造了“溪谷小镇”乐园。乐园是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采摘、自驾”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溪谷小镇”自2019年7月开门迎客以来,已经是远近闻名的旅游“网红打卡地”。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亲近自然风光,体验乡村风情。

南水桃林人并没有满足于物质的富足,他们还有更高的精神追求。2019年村里建成了“桃林书院”。古色古香的书院既是传统文化的研学基地,又是“三同”党性教育和红色文化场所。

桃花树下好风光(李镇山那边桃花开)(6)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一阵阵抑扬顿挫的诵读声从桃林书院的窗户里倾泻而出,荡漾在围子山巅。这是村里邀请山东大学和烟台团市委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启动乡村国学讲堂工程的一幕。

漫步南水桃林村,就像走进一幅唯美的山水长卷。置身其中,能够体会到纯朴、包容的山里人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村民们开心地说,“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现实版的桃花源里了”。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相信,在新的征程上,南水桃林村的幸福“画卷”必定会更加绚丽多彩。

(编辑:高一平)

(本文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桃花树下好风光(李镇山那边桃花开)(7)

作者简介

李镇,现居烟台,自由撰稿人。

壹点号烟台散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